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網路時代的閱讀形態

網路時代的閱讀形態

2008-07-03 14:47

我們可能同時在電腦畫面上瀏覽一、二個網頁,並隨時檢查電子信箱、即時通及聽音樂,但在過去,我們則是萬分專注地閱讀一本書。

一九六○年代,知名的媒體理論家麥克魯漢曾說,媒體就是訊息。他的意思是,媒體不只是被動的資訊管道,同時也是一種思想塑造的過程。從平面媒體到收音機、電視以及當今的網際網路,人類想法的改變幅度與知識的改變一樣大,即使我們不太清楚大腦思考方式的改變,但意義卻很重大。

電腦晶片可立即儲存難以計數的文字、圖片、聲音和影像等,幾乎所有二度空間形式的資料,因此,我們便不再那麼迫切地要把眼見所及的資料記憶下來。現在我們閱讀到有價值的資訊,隨手把它儲存下來就可以了。

 

過去為了要找一些資訊,我們會花上數小時,甚至數天的時間去翻一些書籍;現在在網路搜尋,只要數秒鐘的時間。一位觀察家說,我們成了在字海上騎著高速水上摩托車的巡弋者,而不再是優游字海深處的潛水夫。我們可能同時在電腦畫面上瀏覽一、二個網頁,並隨時檢查電子信箱、即時通及聽音樂,但在過去,我們則是萬分專注地閱讀一本書。英國倫敦大學進行一項線上搜尋習慣的調查顯示,人類的閱讀與思考方式,正在進行徹底的改變。

 

人們在使用網路時,會從一個網站跳到另一個網站,快速搜尋資訊,也很少會返回瀏覽過的網站。在線上閱讀時,通常不會超過一頁或二頁,就又跳到另一個網站。有時,網友會把較長的文章存在電腦裡,但日後還會把文章叫出來仔細閱讀的人則少之又少。

 

我們正面臨一個新的閱讀形態。網路文字內容無所不在,更別說成長中的手機簡訊。人們減少閱讀文字這件事並不是個新趨勢,過去三十年,電視成為媒體主流的年代,人們閱讀文字的數量,甚至可能低於現在的閱讀量。

 

閱讀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書寫語言至多只有五千年的歷史,而對普羅大眾而言,「閱讀」更只是近幾百年內的事,我們必須訓練我們的大腦,將所見到的符號轉化成我們所理解的語言。在十四世紀發明機械鐘以前,人們是餓了便吃,累了就睡,要記住某件事發生的時間,是與其他相關事件連結在一起的。等機械鐘發明之後,所有的一切作息皆以鐘為準。媒介的改變,也必影響我們未來的閱讀形態。

 

如今台灣面臨二項挑戰,一是科技,一是語言。我們要在教育系統中,建立了解網路科技對我們及對孩子學習影響的模式;在語言方面,我們是要繼續舊方法,要求孩子讀更多的書?或者,鼓勵並訓練小孩運用新的媒介,來蒐集、吸收及掌控資訊?

 

在認知新媒體對語言所造成的變化後,我們必須積極加強雙語教育,並在網路上發展適合中文的閱讀內容。

延伸閱讀

刻苦耐勞評價好,印度移工將來台!台印簽署合作備忘錄,學經歷、英文佳為優先對象…台灣缺工能解?

2024-02-16

台積電與亞利桑那州工會達成協議,3點共識解決勞資爭議:可視情況引進專業外籍勞工

2023-12-07

移民政策鬆綁!外籍勞工在台年資六年可永居

2018-05-16

鬆綁!中階外籍勞工在台工作6年 可永久居留

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