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如何強化聆聽能力

如何強化聆聽能力

2010-07-29 10:49

專心聽別人講話,背後代表著對發言者的尊重、對發言內容的好奇以及本身虛心學習的態度。

上課時發現很多人「聽力」不佳,常未能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或只選擇吸收自己所熟悉或認同的意見。如果發言內容稍微複雜,則聽者即使自認聽得懂或同意,也不易對發言者的論述進行簡要的複述或整理。

類似現象,在公司內部正式會議中也經常出現。若大家聽力普遍不好,則相互間的資訊難以暢通,無論是上課或是開會,其效果必然低落。

聽力好壞與天分相關不大,主要是受習慣與心態的影響。經常刻意練習,很快就能改善。

強化聽力的第一項作法是「專心」。專心聽別人講話,背後代表著對發言者的尊重、對發言內容的好奇,以及本身虛心學習的態度。如果心中預設他人的發言內容不可能有何新意或價值,或對他人的想法不感到好奇,當然不會耗費心力去聆聽。然而事實是:只要專心聽,其實每個人的發言中,都有一些值得參考的道理。

而第二項作法是「對話、整合、吸收」。聆聽是一種主動且高密度的心智活動,聆聽時要努力摘要出對方發言的重點與系統,同時檢驗每一句話、每個論點與本身想法的異同。

如果發言者的主張與本身想法雷同,只是論述方式略有不同,則可藉以補充本身的觀點;如果對方發言與本身想法明顯不同,則應進一步分辨雙方論點的差異及其原因,究竟是由於心中假設的情況不同、因果關係認知的不同,還是雙方價值判斷不同。

如果判定對方論點是錯誤的,則究竟錯在哪裡;或雖然看似錯誤,其實在某些特殊情境下也還算有道理。如果本身主張較為合理,究竟對在哪裡;如果要設法說服對方,要從何處著手。而如果對方的切入角度,是自己從未想過的,則正好檢視一下自己的不周之處。

當然,在仔細聆聽以後,也常會發現對方所言甚有道理,這時就應用心理解吸收,使成為本身知識的一部分。

 

「對話、整合、吸收」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心理習慣;能做到這些,背後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識體系、觀念架構與互補知識。有了好的思想體系或觀念架構,就能從各種對話與討論中,不斷吸收、強化知識與觀念,當這種方式運用更多,思想體系與觀念架構就愈強大。

 

再深一層想,「聆聽」與「閱讀」兩種活動其實十分類似。只是「閱讀」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虛擬對話,心智活動的密度,以及所需要的專心程度更高。

 

聆聽與閱讀如此相似,因此無法專心聆聽的人,必然難以專心閱讀,也不易從閱讀中得到心智的啟發。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與其領工作那點錢,還不如趁年輕出國走走?29歲自在生活沒說的事:獨生女、不養家、家有房產

2024-01-11

死後盡可能不留遺產,人走前花光最後1塊錢才是高明人生?2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這樣想不對

2023-12-13

靠紅包壓歲錢就有1、200萬,算不算白手起家?出社會才懂的殘酷現實:翻階級往往要靠世代累積

2024-02-06

40歲兒卡債滾到130萬,逼得他拿勞保退休金幫忙擦屁股!66歲運將嘆:銀行循環利率就是合法高利貸

2024-01-03

老家早賣掉還債,父母都沒足夠養老金還老想著投資股票來賺錢...45歲單身護理師的無奈:我該怎麼辦?

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