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做決策不可或缺的兩要素

做決策不可或缺的兩要素

2015-09-17 10:53

對未來進行預測,必須依賴「知識」;而「資訊」則是對目前景氣、市況所做的整合分析,兩者缺一,決策皆會難以正確。

知識與資訊二者意義不同但相輔相成,二者缺一,決策皆難以正確。偶爾翻閱舊報章時,此一感覺特別深刻。


所謂「知識」,基本上是一些「道理」或進行推理時背後的因果關係及適用情況。想找出造成現象的原因,或對未來進行預測或有所預期,必須依賴知識。

 

至於「資訊」則是決策時的「事實前提」,例如依據對政府政策及世界經濟景氣的了解來進行決策,則「政府政策」與「世界經濟景氣」在此一決策中相當於「事實前提」或「資訊」,而在這些事實前提下,我們應採取什麼行動方案,其背後的推理則必須靠「知識」。


在商管學院,教師多半只能傳授知識,不容易為學生提供政府政策、經濟趨勢、產業特性、技術發展等有關的資訊。原因之一是世界太複雜,教師頂多只能專精少數一兩項,無法掌握廣泛的事實資料;原因之二是世界變化太快,除非身在特定產業中,否則消息很難跟得上產業變化的腳步。然而只談「知識」其實十分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在上課時不得不穿插一些相關的實例來輔助說明。實務界高階人士演講時,由於經驗豐富,因此往往比教師講課更生動更受歡迎。此觀念在翻閱舊報章時,再次得到驗證。


除了重要新聞之外,我沒有每天大量閱讀報章雜誌的習慣,但偶爾會有一段得空的時間翻閱舊報章。在翻閱中的感想之一是針對某一議題讀了連續幾天的分析報導後,會感覺前幾天的閱讀的價值似乎不高,如果不是每天買賣股票或做投資決策,似乎這些財經新聞所提供的「資訊」意義有限。感想之二是,由於各方的預測頗不相同,因此等塵埃落定後會發現大部分的預測是不正確的。


然而閱讀這些報導或分析還是很有價值。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不是其結論,而是各方分析預測時所運用的「知識」與推理過程。有些分析即使後來發現所依據的「事實前提」不正確,但在這些各有偏誤的資訊前提下,各方的分析都極有說服力。易言之,這些分析雖然所依據的事實前提或「資訊」猜得不準,但在論述上大多條理分明且極具說服力,可被視為「靈活運用知識的例題」。


讀舊新聞和分析舊個案一樣,如果不在乎「資訊」的價值,而將重點放在知識運用與推理方法,還是極有收穫的。


有些人在討論個案時希望個案要新,這是因為他們是以「吸收資訊」的心態來研讀個案。如果我們將個案視為類似「數學習題」的訓練思考工具,新舊問題就相對不重要了。

 

延伸閱讀

3萬元「房貸補貼」要入帳了!首波25萬戶「這時間」撥款 第一批名單有你嗎?小心漏做1事「視同放棄」

2023-07-11

《平均地權條例》打房能打多少?顏炳立:房價跌10%得要2-3年…「新青安房貸能給人夢想」

2023-07-05

早餐吃錯不只「更想睡」、還恐糖尿病上身!營養師曝「超NG搭配」:3原則吃飽、血糖不亂飆

2024-01-07

比蘋果早一步開賣!「智慧戒指」監控血氧、心律和睡眠…血糖機大廠泰博本周轉上市「四路並進」

2023-12-19

旅宿業者不提供牙刷、刮鬍刀了!未來只提供「這4品項」和一次用拖鞋,環保署預告「這年」全面實施

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