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他不信電腦萬能 靠人性拿諾貝爾獎

他不信電腦萬能  靠人性拿諾貝爾獎

楊卓翰

職場

達志、法新社

1034期

2016-10-13 09:58

誰能想到,建構今年諾貝爾經濟學得獎理論的霍姆斯特姆,是因為電腦的缺陷而著手研究,如何激發人性最好的一面。他也認為,許多企業的衰敗或醜聞,都和主管的薪酬制度有關。

你也許沒聽過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名字,但,霍姆斯特姆(Bengt Holmström)和哈特(Oliver Hart)的「契約理論」,卻主宰了我們的現代社會。


我們與老闆簽訂勞動契約、與銀行簽財務契約、買賣財物交易契約,甚至結婚時,也會簽下契約。

小至人與人的互動,大到企業及政府組織,只要有利益交換,霍姆斯特姆和哈特的名字就在那裡。六十七歲的霍姆斯特姆研究的主管薪酬契約理論,致力設計出「讓執行長乖乖工作」的公司治理契約;六十八歲的哈特則將這套理論改善,用「不完全契約」來處理當今各行各業的契約問題。


製造動機 讓人類自己做正確的決定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理論,從霍姆斯特姆而起,創造出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理論,就算在雲端時代仍無法忽視。但在四十年前,他之所以起心動念著手研究,乃至於踏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路,起因卻是想做到「電腦做不到的事」。


在一九七○年早期,霍姆斯特姆在家鄉芬蘭實地研究財團內部的管理行為。那時,電腦剛進入工作場域,霍姆斯特姆的任務,就是設計出一套讓電腦這個「新科技」,提升人腦管理效率的計畫。當時,每個人的觀念都是:電腦幫助管理和生產效率,這是理所當然啊!

但是霍姆斯特姆並不這樣想,他在研究中發現一個問題。如果電腦不知道如何讓員工「輸入」有助於生產力的資訊,那電腦怎麼會有辦法幫助人腦?

在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大叫:『這沒意義啊!』」霍姆斯特姆在一三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要怎麼製造動機,讓人們提供正確的資訊,用正確的方式處理資訊。最終目的,仍是讓人類自己做正確的決定。」

為了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霍姆斯特姆踏上學術之路,他選擇遠渡重洋,到矽谷的心臟──史丹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在七○年代,英特爾等公司在矽谷已成為科技領袖,這趟與科技結合的旅程,也奠定了他四十年的經濟學家生涯的基礎。

他帶著妻兒在美國攻讀博士,但少有學生像他一樣積極。他一口氣拿了五個獎學金,只花了兩年就完成博士學位。他在一九七七年的畢業論文《組織的動機和管理》,將他在企業所見的契約問題理論化,明確指出,在委託人(股東)與代理人(高階主管)資訊不對稱之下,如何透過契約激發人性最好的一面,將「代理人問題」(如股東與執行長之間的利益衝突)及「道德危機」降至最低。


深入企業 提解方 卻不被諾基亞接受


而這套理論,後來被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另一得主哈特發揚光大。哈特在他的「不完全合約理論」中,把契約理論從經濟學領域跨至政治、法律學界。

一九九四年,霍姆斯特姆在麻省理工學院(MIT)落腳,成為MIT的經濟學教授,也與哈特結識。霍姆斯特姆曾在企業界待過,他說,「那讓我知道企業員工動機的真實問題。」

也因此,霍姆斯特姆的經濟理論雖然仍是建立在數字與模型上,但他比其他經濟學家更注重人性,追尋驅動人類行為的誘因。這與他在學術上的好夥伴、前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提霍爾(Jean Tirole)的中心思想也不謀而合。提霍爾將誘因機制貫穿在產業管制的研究中,和霍姆斯特姆一樣,都是從真實的行為心理出發。

霍姆斯特姆的學術生涯,也沒有離開企業實務。他在一九九九年開始擔任諾基亞董事,而最有名的一個問題,就是問當時的執行長歐立拉(Jorma Ollila)「你到底有什麼祕密?」霍姆斯特姆接著說:「因為你一定藏著什麼東西。」


二○○○年,是諾基亞在手機市場意氣風發的時候,它的市占率剛超越摩托羅拉,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品牌,同時二千五百億美元的市值,也讓它成為全歐洲最大的公司。而霍姆斯特姆不懂只有五百萬人口的芬蘭,怎麼能有這樣的跨國大企業。「我們為了到底有沒有祕密這件事,討論了好幾個小時。」歐立拉回憶。

接下來的幾年,霍姆斯特姆深入研究諾基亞的薪酬制度,想要找出這家公司的潛在危機。但是,他的研究並沒被設計薪酬制度的高階主管重用;而霍姆斯特姆如今也不吝於指出,諾基亞當年是如何忽視他的建議。

「我在諾基亞當了兩、三年的董事,」霍姆斯特姆十月十日在MIT的諾貝爾獎記者會上回憶:「我認為當時的主管薪酬從『頗為合理』變成『一塌糊塗』(指太過複雜,難以控制)。」他不留情面地說。

除了諾基亞,他也指出像安隆(Enron)等醜聞,也都和主管的薪酬制度有關。「過高的股票分紅卻沒有和公司的利益相符,讓很多財團的高官取得暴利。」

「我真的很希望他們(企業)偶爾聽聽學者們對薪酬契約的看法。」霍姆斯特姆口中帶有一些無奈。「金融海嘯至今八年,我一直在思索真實世界的問題。」


透析人性 用不同角度解讀金融風暴


像每個經濟學家一樣,金融海嘯同樣讓霍姆斯特姆著迷。二○一○年,他和提霍爾共同寫了《流動性的裡與面》(Inside and Outside Liquidity),主要在研究金融風暴時的資產流動性問題,也採取更人性化的角度解讀金融風暴。

「資金市場不是像一般人所想像的,建立在豐富、即時的資訊上。資金市場的基礎是『信心』。當資金市場崩潰時,投資人已經失去信心,因此才有要求資訊透明等行動。」霍姆斯特姆解釋:「因此,流動性是一種主觀意識。而信任可以在短時間內崩潰,這也是為什麼要建立起系統性的流動性,如此困難。」

和他嚴謹的學術作品不同,人性對霍姆斯特姆來說是善變、有趣的。而他從當初認知的電腦局限,也影響了他的上課方式:他上課只靠粉筆、黑板,二十年來一張電腦簡報都沒有。

「我個人很討厭簡報,它限制我上課的內容。」霍姆斯特姆說:「你不需要什麼新潮的上課方式,因為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永遠都一樣:就是人性。」

 

▲點擊圖片放大

延伸閱讀

紅鏈大肆竄入國際,台商零件賣價從1美元變3毛「薪資還漲5倍」…企業想活下去就得這樣做

2024-04-08

月薪6萬應該開賓士?薪資從5萬到25萬,存款卻越來越少...花錢兩大原則,不需省吃儉用也能提早退休

2024-04-22

每年報稅季就得做2個月白工!科技業工程師嘆:薪資高到一個程度非常不划算...累進稅率在懲罰勤勞工作的人

2024-04-30

大調薪時代!日本勞工薪資待遇大獲全勝,日企「春鬥」調薪幅度最高14%

2024-03-18

薪水趕不上物價漲幅…去年實質總薪資掉到53189元「7年來首見負成長」,年減創11年最大!

202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