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用「簡易清單」達成「捨棄」

用「簡易清單」達成「捨棄」

試做矩陣表格   判斷必需物品

接下來說明如何整理生活周遭,捨棄不需要的文件或物品。

說起來,為什麼我們總是很難把東西丟掉呢?因為我們會擔心,總認為「有一天大概會用得到」。

那究竟該如何是好呢?答案就是判斷哪些是必需的東西。

有一次,我看到家裡的陳年舊書和資料堆積如山,便興起動手整理的念頭。我想著怎麼做才能有效率的捨棄物品,便試做了矩陣表格。矩陣的兩軸如下:

• 有在使用/沒在使用

• 重要/不重要

在這些組合之中,我把焦點擺在「重要/沒在使用」的東西。因為「有在使用/沒在使用」的標準很單純,但如果這樣還是無法捨棄的話,代表這東西含有特別的意義。如果無法捨棄「沒在用但丟不掉的東西」,就無法完成整理。所以當有東西想丟卻丟不掉,就必需思考無法捨棄的理由。

 

只留下前三項 其餘全部捨棄

我試著從藏書中舉出十種與工作相關、不想捨棄的類型。

1MBA的個案研究集;2馬克思的資本論;3與「創作故事」有關的書;4金融相關書籍;5管理會計相關書籍;6英語學習書;7業務相關書籍;8會計師考試用書;9設計相關書籍;0創意構想相關書籍。

 

我把這些列成清單,也就是整理物品用的「簡易清單」。

先像這樣分門別類列舉出不想捨棄的物品(此例為書),再思考「持有的理由」、「一年內會用到嗎?」以及「真的重要嗎?」然後留下其中的前三項,其餘全部捨棄。

當中甚至有幾本是十年前的東西。這些書買來放了十幾年,一直想讀卻從來沒翻開過。當初會買是因為覺得:「現在雖然用不到,但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吧。」

在深思過哪些書對「現在」和「未來」的自己是必需的以後,剩下的只有3的「創作故事」而已。

雖然一開始打算留下三種類型的書,但分析下來發現,真正必需的只有「創作故事」而已。對我而言,「現在」與「未來」都必備的技能就是創作故事。發現這一點以後,其他「不需要」的東西全都被我割捨得一乾二淨。

把「無法捨棄的東西」列成清單,最多只留下其中三項。如此一來,即可把東西整理得乾乾淨淨。

延伸閱讀

韓國瑜、游錫堃將爭立法院長?立院新戰國時代來臨:國民黨重返最大黨,三黨立委版圖全面解析

2024-01-13

民進黨的焦慮現在才開始…賴清德勝選有3個意義、但執政之路充滿險阻!想穩住內外從這裡下手

2024-01-14

「國民黨把我打一頓,我還挺韓國瑜?」柯文哲橫掃年輕人票,可望成為北京當局刻意交好的新歡?

2024-01-14

立院龍頭之爭,民眾黨挺誰?「改革比位子重要」,黃國昌提國會改革4大主張:要求藍綠先表態

2024-01-15

侯友宜上台為何沒謝他?國民黨慘輸91萬票抓3大戰犯!4年後唯一能比拼賴的人選已經浮現

202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