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說話別人老是聽不懂?3方法讓主題聚焦

說話別人老是聽不懂?3方法讓主題聚焦

2018-12-27 16:11

很多人在說話或寫文章時,會天南地北地侃大山,不經意間偏離主題,讓整個表達變得冗雜散亂而毫無重點。要做到表達時忠於話題,我們需要對症下藥。

很多人在說話或寫文章時,會天南地北地侃大山,不經意間偏離主題,讓整個表達變得冗雜散亂而毫無重點。

 

話題會隨意改變,常常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

 

1.一個話題沒結束就開始說另一個

這是一種典型的跳躍思維的表現,同時也代表邏輯比較差。任何表達其實都只能遵從一個重點的原則,因為大腦記憶的東西是有限的,當我們想要記住和表達的事情太多時,邏輯會變得雜亂無章,就會出現從一個話題跳到另一個話題、毫無重點的情況。

 

2.無視聽眾的疑惑

前面我們用了很多的篇幅去闡述觀察聽眾反應的重要性,正是因為這一點在實際生活中常常被人忽視。很多人在談興甚濃的時候,就會無視聽眾的回饋,對他們表現出的困惑、反對、不理解等情緒都視若無睹,即便離題很遠了,也只顧自地繼續說。這是一種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3.說話才是目的,不求對方的理解

做過電臺主播的人都知道,播出節目時如果不按照詳細設計的腳本走,很快就會陷入一直說話但不知道自己再說什麼的迴圈。這時不停的說話變成了唯一目的,想到什麼說什麼,話題也就會不受控制地頻繁地發生轉換。一些人在平時的表達上也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為了說話而說話。

 

要做到表達時忠於話題,我們需要對症下藥。

 

1.盡可能讓話變短

表達時儘量使用短句,避免結構複雜的長句。長句不僅使用起來困難,還容易產生額外的歧義,別人也不容易明白。同時,儘量縮減表達的內容,避免說得太多,少講題外話。文章也不要用大篇幅來寫,盡可能言簡意賅。

 

2.表達時將思考沉澱,不要操之過急

在表達時,不要為了說話而說話,寧可說得慢一點,也不要胡說一通。邊表達邊思考,讓自己的思維和心情都保持在一個沉靜的狀態。圍繞主題,用不同的方法去闡述,可以引經據典,也可以用小故事穿插,但萬變不離其宗,都要和主題相關。

 

3.為了說話而說

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時你會發現,自己擅自改變話題,說一大堆與主題無關的內容,其實是很失禮的事情。尊重他人的時間和精力,用同理心去平等交流,你就會開始注意自己的表達是否處於正常的軌道上,能否被對方所理解與接納,也就會進而去思考使用一些合適的表達技巧去促進雙方達成共識。在這樣日復一日的思維和語言的訓練下,表達力的水準才能真正提高。

 

 

頂尖人士都在用的表達技巧

 

延伸閱讀

家庭主婦32年沒勞保,退休竟能月領1.5萬!做對1件事,勞保國保「雙年金」同時領到老

2024-02-14

100歲也不退休!金氏世界紀錄「最高齡藥師」聊人生意義:對未來不安時,先認真面對眼前的事情

2024-03-07

54歲突收到公司優退通知,60歲退休計畫全亂...跟資遣有何不同?勞保年金請領秘訣、職場中年關鍵9問一次看

2024-02-20

存夠退休金、搬到離醫院近的房子...老後只剩混吃等死?她40歲學理財身價逾億元揭「台灣人退休規劃最大錯誤」

2024-02-29

老後全靠退休金,每年花掉一點...活越老越害怕!40歲大叔年領200萬股息:退休規劃4步驟「讓退休金長大」

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