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黃秋生金像獎得獎之作《淪落人》 ― 予夢者的生命側寫

黃秋生金像獎得獎之作《淪落人》 ― 予夢者的生命側寫

上影人生-傅睿邨 Rady

職場

甲上娛樂臉書官網

2019-04-24 14:12

梁昌榮是一位重度殘疾人士,因為一場工地意外,造成身體癱瘓,妻子離異再嫁,兒子也赴美留學,追尋自己的醫生夢,而梁昌榮僅靠著保險金度日,經濟並不寬裕。

梁昌榮因屬重度殘疾,生活完全無法自理,所以多年來都是聘請菲傭照顧自己。

 

但其實他與菲傭的關係很微妙,極少數菲傭願意認真做到聘僱時間結束,多數都是把這邊當個跳板,伺機跳槽去更好工資的地方或者直接逃跑,轉作地下黑工,對多數菲傭來說,替梁昌榮這樣體型碩大,又無自主能力的雇主工作,其實是比較辛苦的差事,尤其住的還是公宅,居住品質普通,薪水也沒特別高,還要替他把屎把尿,搬上搬下,對女性移工而言,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Evelyn是梁昌榮新聘請的菲傭,兩人一開始的關係就處在對峙與劍拔弩張中,梁昌榮第一天就強行扣押了Evelyn的護照,因為前個菲傭臨時落跑,造成梁昌榮過去一個月以來的生活不便,而Evelyn則因為在臉書認識了其他的菲籍朋友,大家教會了她在這邊工作的訣竅就是要裝傻,比如裝作自己不會坐地鐵,裝作自己不懂廣東話等等,而自傲的香港人也通常很容易相信自己聘請的菲傭不是聰明人,否則聰明人怎麼會淪落來做幫傭呢?因此這種裝傻會讓菲傭們避免了很多不屬於他們工作範圍的勞力。

 

就這樣,兩個互不相識,又互相猜忌的人,被迫在生命的夾縫中相遇了,擠在一個小小地空間中共同生活,但隨著時日的延展,人的善良本質還是逐漸會感染彼此,就在彼此最窘迫的生命處境裡,兩個同屬天涯淪落人的個體,為對方的夢想打開了一扇心窗……

 

本片在今年香港金像獎榮獲了最佳男主角與最佳新進演員獎,也是新人導演陳小娟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監製則是仍堅持在香港製造近無市場狀態的藝術片的陳果導演。

 

其實光看本片的海報跟片名,對本片是很抗拒的,畢竟台灣現在實在稱不上處於歡快的氛圍,因此要提起勇氣去看一部貌似很悲慘生命處境的故事,實在很難提起勁,不過幸好電影本身並不走悲情路線,過程中倒是有笑有淚,把很真實的人性處境與寫照給拍進去了,比如,身為殘疾的中年人,是否還有生理需求?又比如,這些外籍移工們除了假日群聚在某些公開場合外,他們如果要慶祝,會作些什麼?還有他們到底都在想些什麼?

 

我聽過的真實案例是,在香港這樣一個地小人稠的地方,連主人住的房間尚且僅有轉身之餘,那外籍移工們該住哪呢?(台灣很多是架一張床與被看護者同房),答案其實頗為辛酸與慘絕,我聽到的那個案例是廁所!是的,你沒聽錯,雇主準備了一片木板,移工每晚要自己將木板架上浴缸,權充是她的床,可以想見的不舒服,可以想見的窘迫,可以想見的對健康的不良影響,但我相信絕不是個案,而是很多正在血淋淋發生的事實!

 

更別說許多移工被雇主虐待、苛扣薪資、語言暴力等等,試想,多數在家協力的外籍移工是在照顧身有疾患的患者,有些失智患者是連六親都無法辨認了,他們面對陌生的移工,懷疑他們偷錢、或跟伴侶偷情(這兩種是失智患者最常出現的妄想症狀),又會對他們有多良善、友好呢?(當然,既然是失智症患者,他們是無法自主地猜疑,只是病癥的表現,但當這些患者發起病時,可能是連至親、伴侶都無法消受的,但這些移工們卻要代為承受這樣的負面情緒與能量!)

 

這也許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變態」(畸形變異的生活型態)的處境吧!

 

我們多數人一生努力在工作賺錢,我們被催眠為了完成自我追尋,要努力賺錢、供房、供車、供子女、供父母,看似合理的一切,卻窒礙處處,為了工作賺錢,多數人錯過了子女成長的黃金時期,所謂的甜蜜的家庭生活不再了;為了賺錢,多數人無法好好陪伴父母走完人生最後一哩旅程,僅能不斷重複那句老調「子育養而親不待」;而多數人的童年與老年可能是由素昧平生的外籍移工在陪伴、在照顧的,而這些移工更血淚的是,他們一樣在錯過自己子女的成長、錯過自己父母的孝養,甚至可能錯過的是自己的生命!

 

每個人都被擠壓變形成一個一個的打工機器,只是有些機器收入高些,有的機器收入微薄,僅能夠三餐溫飽,而夢想呢?似乎變成了一個空洞不實的心靈安慰劑……偶爾提起來,安慰自己一下,好繼續當個齒輪滾動下去,更慘的是,似乎無論我們多努力,多費心經營一切,將來老了,也只是找另一個移工來陪我們度過晚年,而這就是人類生命的寫照嘛?

 

不幸的是,這正是21世紀多數人的生命寫照,而且這個生命預寫尚算好的了,至少還請的起移工,代表三餐溫飽無虞,居住環境無慮!無須流落街頭、或被棄置於養護中心……

 

移工,已然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個奇特與需要共同面對、改善的情狀了(移工的人權與生命品質),台灣尚且算好的,有人開始為移工們發聲,呼籲大家重視這些人的生活權利與工作保障,甚至可能興辦報紙、製作移工專屬的節目,或有相關的組織、教會等支持團體。

 

是的,看似我們對移工的權益正在改善,邁向更好的處境,我們將「外勞」改了一個名詞變成「移工」,也避免用「菲傭」這樣階級性的用語,但是,內化在人們心中的輕視與階級,何時才會真正地彌平呢?如果我們從未細自檢省自己內在對移工的真實態度,那麼,不管是外勞、菲傭甚或移工,其實只是換了一個聽起來比較好聽的名詞,但這樣的名辭在數十年後,仍依舊會淪為另一種貶義詞,那麼,意義何在呢?

 

我們要汰換的顯然不是一個名詞,而是真實的社會機制與人文關懷!但我們在忙著完成資本主義賦予的賺錢責任時,真的有辦法兼顧這樣事不關己的宏偉文明願景嘛?

 

最後,回到電影,以首部長片來說,導演很收斂,雖難免還是有些港式煽情的影子,但已經淡化到最低的程度了,片中對妹妹這個脾氣暴躁怪異的角色的塑造也含糊不清,只能靠觀眾自行腦補,是一個缺憾,但其他的部份則瑕不掩瑜,我喜歡導演細膩地提煉出來的生活細節與人性描摹,非常動人;我更喜歡兩個狹縫中的人,仍能以自身的生命溫度與質地去溫暖另一個人的夢想,那是非常感人的章節;以及最後一幕在香港這樣冷酷的城市裡,漫天飛絮的浪漫景緻,彷彿在訴說著:生命的雪,不會只是在冬天落下,夏天偶爾也有自己豐盛的雪影,那是充滿能量的、飽含生命力的絮語,正攜著夢想前進、發散。

 

最後分享一句移工們之間流傳的話:

 

If you are smart, be stupid.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裝傻。

 

延伸閱讀

電影《愛上觸不到的你》:六步之遙的愛情,是最奢侈的夢想

2019-03-25

她是男生,還是女生?電影《芭蕾少女夢》:你願意為夢想付出多大的代價?

2019-02-21

中樂透,能帶來幸福嗎?電影《億男》教我的事:金錢,是人性的照妖鏡

2019-01-31

瘋狂毫無理由,純粹的惡存在嗎?電影《天使怎麼了》的犯罪心理學

2019-01-22

慈母多敗兒,敗兒也因慈母重生了嗎?電影《班恩回家》的啟示

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