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工程師憂公司營運不理想、自己在裁員名單上...勞動律師提醒:企業因虧損資遣解僱,勞工也有6大權益

工程師憂公司營運不理想、自己在裁員名單上...勞動律師提醒:企業因虧損資遣解僱,勞工也有6大權益
圖片僅示意

陳業鑫 律師

職場

shutterstock

2023-09-30 21:20

「今年以來資通訊廠商打庫存影響產業景氣復甦,各地科學園區裁員狀況也發出警報。據說截至9月22日,竹科、中科廠商通報裁員共222人,還不包括用協議離職的人數部分。我服務的公司今年以來也凍結人事,營運狀況也不理想,我擔心自己也被列在裁員名單,請問萬一遇到了,我該怎麼辦?」

一位在園區廠商服務15年的工程師憂心忡忡地向我訴苦。

 

由於景氣變幻不定,如果企業確實有虧損或業務緊縮的事由,確實可以依據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2款資遣解僱員工。不過在裁員成為既成事實前,勞資雙方應該對「業務緊縮或虧損」有基礎且正確的認識,以免引發爭議。

 

雇主一有虧損或業務緊縮事由就可以馬上裁員?
 

其實並非如此。

 

法院判決理由是如此解釋:「雇主虧損或業務緊縮時,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勞基法第11條第2款定有明文。所謂業務緊縮係指雇主在相對一段時間營運不佳,生產量及銷售量均明顯減少,其整體業務應予縮小範圍而言。倘雇主業緊縮之狀態已持續一段時間,且無其他方法可資使用,為謀求企業之存續,應許其為進行企業組織調整,而與勞工終止勞動契約。」(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7號民事判決)

 

如果公司有多樣產品,前述工程師任職的無線通訊設備的部門訂單減少,營業額下降,但公司其他部門例如有線網路、連接器等銷售數據還不錯,公司還可以合法資遣無線通訊部門的員工嗎?

 

最高法院在一則判決中表示:「勞基法第11條第2款所謂「業務緊縮」,係指雇主在相當一段時間營運不佳,生產量及銷售量均明顯減少,其整體業務應予縮小範圍而言,與雇主之財務結構及資產負債情形無必然之關係。且雇主之生產量及銷售量有無明顯減少,應就企業之整體營業之業績觀察,不能僅就局部或個別之業務狀況加以判斷。故雇主依勞基法第11條第2款所規定之「業務緊縮」為理由,向勞工預告終止勞動契約,須以企業經營客觀上確有業務緊縮之情形,始得為之。」(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057號民事判決)

 

解僱勞工與事由間必須有因果關係 

 

如果遭資遣的勞工所從事業務依然正常運作且需要勞工,並無資遣的必要,也就是說,如果企業把維持營運的員工也解僱了,例如公司解僱負責計算薪酬的人資部門員工,或維持股票公開發行的稽核部門員工,這個解僱行為就可能有適法性疑慮。

 

如果雇主被發現一邊以業務緊縮為由資遣舊員工,另一邊又就相同或類似業務招募新員工,在勞資爭議的場合,這種解僱行為可能有問題。尤其是一邊資遣解僱本地勞工,卻一邊增聘人事成本較低的外籍移工,還可能違反《就業服務法》第42條所稱的,「聘僱外國人工作,不得妨礙本國人之就業機會」。

 

資遣解僱要注意哪些法律規定?

 

如果企業因爲虧損或業務緊縮,不得已要進行資遣解僱員工,必須遵守下列法律規定,這些也是勞工要自己注意的權益:

 

1. 資遣費

 

依適用勞工退休金新制或舊制,雇主給付的資遣費計算方式也不同。 

 

民國94年7月1日後到職的勞工都是適用勞退新制,也就是適用勞工退休條例第12條,資遣費會是每滿一年就有半個月平均工資的基數,不滿一年以比例計算,最高6個月的平均工資。若是在94年6月30日以前到職,而仍有適用勞退舊制年資的勞工,依勞基法第17條規定,此此部分年資每滿一年就有一個月平均工資的資遣費,計算之剩餘月數,或工作未滿一年者,以比例計給之。未滿一個月者以一個月計。

 

2. 預告期與謀職假

 

依勞基法16條規定,雇主應該提前一段時間告知勞工資遣的事實。勞工任職年資三個月以上一年未滿者為10天,一年以上三年未滿者20天,若三年以上則應該有30天的預告期。而且在預告期間,勞工可以請每週最多2日的謀職假,資方應該照給工資。 

 

3.預告工資

 

在實務上,有些雇主資遣勞工選擇不提前預告,而採取給付預告工資的方式,也就是如果沒有給予勞工提前預告就終止契約,應該給予勞工前述預告期間工資。 

 

4.服務證明書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19條規定,勞動契約終止時,勞工可以請求雇主發給「服務證明書」,雇主不得拒絕。

 

關於服務證明書應該記載的事項,只需要記載勞工在企業服務時的職務、工作性質、工作年資及工資等事項。至於雇主對勞工的主觀評價及離職原因,並不在主管機關函釋適法範圍內,若是恣意加註內容,恐怕會引發不必要的爭執。

 

若公司拒絕提供服務證明書,違反勞基法第19條規定,依勞基法第79條第2項規定,可處新臺幣2萬元至30萬元罰鍰,且主管機關得依事業規模、違反人數或違反情節,加重其罰鍰至法定罰鍰最高額二分之一。

 

5.非自願離職證明書

 

非自願離職證明書是作為被資遣勞工向主管機關申請失業給付、職業訓練的重要依據,法律依據是就業保險法第25條,是由投保單位即雇主公司所發的證明文件,應記載記載申請人的姓名、投保單位名稱及離職原因,此一離職原因應與資遣原因相符。

 

6.資遣通報

 

依就業服務法第33條規定,雇主資遣員工時,應於員工離職之十日前,將被資遣員工之姓名、性別、年齡、住址、電話、擔任工作、資遣事由及需否就業輔導等事項,列冊通報當地主管機關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以利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接獲通報資料後,應依被資遣勞工之志願、工作能力,協助其再就業,以免勞工陷於長期失業困境。

 

如果雇主沒有完成資遣通報程序,主管機關可裁罰3到15萬台幣,不可不慎。

 

資遣解僱仍須符合解僱最後手段原則

 

另外,關於解僱最後手段原則,在這個狀況下也同樣適用,亦即根據企業應該在窮盡所有可能手段之後,不得已情況下才能資遣勞工。

 

法院判決一再表示,於保護勞工工作權的情況下,非不得已無法繼續僱用之前提下,始能終止勞工之勞動契約。亦即雇主於其使用勞基法所賦予保護之各種手段後,仍無法改善情況下,始得終止勞動契約。

 

雇主於資遣前先在可期待範圍內依據誠實及信用原則,採用對受僱人權益影響較輕之替代措施,確保受僱人之僱用地位得以繼續存在,已盡安置義務。但若勞工拒絕接受替代方案,則雇主無法繼續僱用勞工,符合解僱最後手段性原則,即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

 

作者簡介_陳業鑫

在台灣勞動法園地辛勤耕耘的工作者。

台灣唯一同時具有法官、勞動局長、訴願審議委員會主委、金控公司董事、公司治理委員會委員經驗的律師。

目前致力於勞動法普及教育,除以主題式企業內訓從源頭減少勞資糾紛風險外,亦於各民間團體授課,期使勞資雙方對勞動法適用有正確觀念,知悉權利義務邊界之紅線,消弭不必要的爭議。

新著作上市《懂一點法律2 勞資少糾紛,經營更輕鬆:釐清聘雇、薪資、工時到解雇等管理問題,勞資不對立、不吃虧

延伸閱讀

勞資合意資遣,可以要求公司開「非自願離職證明」?之後找工作會留下負評?10大注意事項

2023-09-13

《山道猴子》你該關心的5個勞動議題:員工背債壓力大,可以要求老闆加薪嗎?

2023-08-22

實習生離職10年後投訴「曾被主管熊抱」,公司仍須處理?職場性騷擾申訴有時效限制?律師一次解答

2023-06-20

新人上班3天突然消失,手機再也打不通,可視為自請離職?薪水怎麼付?勞動律師教你正確處理流程

2023-04-26

裝病請假被識破,老闆可以合法解僱?上班族請病假一定不能忽略2件事

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