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超高齡社會未來怎麼自處?台北大學成立研究中心 降低世代年齡歧視、培訓高齡人才

超高齡社會未來怎麼自處?台北大學成立研究中心 降低世代年齡歧視、培訓高齡人才

數位內容部

職場

Shutterstock

2023-10-07 15:35

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於今年成立,並發行《學老誌》,於10月3日假公共事務學院辦理創刊發表會,現場邀請創刊號的作者現身說法、並專家評論、以及在地長者回饋讀後感。計有150位在地長者及北大學生參與,見證臺北大學回應台灣超高齡社會的需求,透過《學老誌》為大學在高齡化的社會責任中擔任領航,並陪伴全國50歲以上的民眾一起健康學老。

 

《學老誌》創刊發表會由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高齡中心)、社科院USR計畫、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共同主辦。臺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而大學應當如何回應少子化的衝擊及高齡化的需求?今年社科院USR計畫推動「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成立後,並於五月得到教育部深耕型的補助,隨即開始策畫《學老誌》,希望將此刊物成為台灣社會50歲以上的族群,認識老化以及健康學老的使用手冊。因此在內容上設計了七種學老主題,將老化困境轉化為學老主題,包含生活學老、健康學老、運動學老、保障學老、文史學老、人物學老、科技學老。每期也會採放一位成功老化的人物,並介紹計畫中的亮點方案。

 

學老誌創刊號發表會首先由總編輯曾敏傑分享創刊歷程,從六年來開始深耕社區的USR計畫開始,發展出多元活動、跨平台傳播、專書撰寫。在累積豐富經驗後,總編輯結合北大社科院UFO計畫的前瞻思考、對於國際高齡趨勢的掌握,以及對達成跨障礙、跨世代、跨科技、跨領域目標之期望,決定創辦一本陪伴全年齡層一同健康學老的高齡雜誌《學老誌》。總編輯也分享,期望未來《學老誌》能以臺北大學為基地、就鄰近長者參與USR計畫之學習經驗,倡議學老、分享學老、推廣學老。而戰後嬰兒潮正在步入高齡化,65歲以上人口將於2025年首度超過20%,這對個人、家庭、社區及社會都深具意義;不須等待政府的服務或依賴長照,我們都應該提前為面對老化進行準備,尤其在長壽化之下,這群「壯世代」還有第三生人值得追求。高齡中心發行學老誌,即是希望賦權培力個人面對老化。

 

創刊號的內容,也反映我們對於「學老」的探索和視野,希望學老之途,就從今日。另外也在專文「大學與超高齡社會」中,借鏡國外經驗讓台灣的大學參考,從美國高齡學會主張高等教育應該要重視高齡化的契機,以「年齡友善」的目標促進「青銀共學」,並且開設高齡相關課程,讓學生有機會修習高齡相關議題,對於個人、職涯或家庭都有助益;愛爾蘭都柏林市立大學也推動「年齡友善大學」,創造年齡多元化的校園,幫助學生與高齡者共學,也開設課程增加高齡再就業的訓練。回到臺北大學現階段的作為,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未來的目標,即是在大學內推動青銀共學的課程,在深耕型計畫中,已有子計畫老師開設許多青銀共學課程。未來也將開辦高齡方案人才培訓、高齡學程等,讓學生可以有機會認識高齡工作。

 

創刊會發表會更力邀新北市社會局局長李美珍女士到場致詞,局長對於學老誌從發想到產出的效率大為驚嘆,更大力推薦刊物中深入淺出的內容、動人心弦的生命分享。封面人物施淑梨也越洋分享學老心得在新分頁開啟,今年90歲卻持續走出自己的人生,不因年齡而限制自己,持續不斷地學習成長。採訪過程中,她揭露自己生命歷程,特別是晚年老老照顧時,面對先生失智、生病、喪偶這段時間的困難,後來因為信仰以及讀書會互相照顧,並培養健走的習慣,在社群中與其他長者互動、交流,讓她現在的生活品質提升不少。最後更勉勵在場與會嘉賓保持正向開朗的心,健康學老、優雅老化。

 

現年86歲的丁桐源董事長也現身分享成功老化的經驗,從金融界退休後,健走成為他健康活力的來源,與計畫團隊推動北歐式健走,讓北大特區許多長者也加入健走的行列。在本期雜誌中,他撰寫「健康學老的五堂課」,從健康養生的概念介紹到健走的實際做法,讓想要追求健康的長者,有一個可以遵循的方式。「健康不是靠藥物,健康是靠自己。」他以自身的經驗分享,健走有許多好處,例如預防失智、遠離癌症、紓解壓力、激發創意等等,入門並不困難,只要願意持之以恆,並搭配飲食控制,健康老化並不難。

 

陳牧愛協理也分享了「樂活退休與保險新觀念」,她目前擔任看見保經公司業務協理,為許多高齡者規劃退休理財。結合服務案例分享,她指出高齡者財富管理的前三大目標:1.增值、2.保值、3.傳承。因此她提醒應補強退休後的保險、重新檢視自己的保單以保障生病住院時的需要。她也提供退休理財的一些建議,例如緊急預備金、選擇穩健的政府或企業債券、善用利變型保單等,做好退休規劃,才能有保障、健康又樂齡的老年生活。

 

前駐法特任大使呂慶龍分享國家進步的關鍵便是延長國民平均年齡、提高健康醫療品質,總結數十年外交官經驗,對台灣在高齡照護及醫療品質上的進步給予肯定,並勉勵全民共同重視老化議題。林金源董事長分享台超盟成立台灣壯世代救國團理念,為追求健康樂活、優雅長壽、善終啟航的第三人生,奇林樂活發展出針對目標客戶的對等服務,甲基化年齡檢測可讓測試者得知實際的身體年齡,有效檢測個人健康生活歷程、計畫改進方向。前聯合報系創意總監吳仁麟現身分享自身推動已久的三意「創意、公益、生意」理念對於逐漸步入超高齡化的台灣社會之應用。也提出高齡經濟的概念,讓服務高齡也可以成為商機。

 

現場辛法春老師也現身分享青銀共學的經驗,並邀請在地長者施立勇及許惠美分享讀後心得,以及學生回饋共學的收穫。許惠美大姊表示,過去擔任圖書館主任的經驗,剛退休時擔心生活沒有重心,所以參加了臺北大學的讀書會,也因為《學老誌》,重新回顧今年曾參與有關人文、健康方面的主題、更進而期許自己將封面人物淑梨姐當「偶像」,以她樂觀、獨立、實踐的精神為學習榜樣。誠如辛老師上課時一再耳提面命『走出家門運動時多與人互動擴大生活圈,多閱讀思考,為人為社區服務,努力擺脫失智的風險』。施立勇大哥也分享《學老誌》讀後感,這七個主題他都很有收穫,特別是王如雁老師的文章,讓他了解學老的歷程都是從自我覺察開始,無論外環境或內心的狀態,都要真實的面對自己,重新理解老年的狀態,讓自我調整到最適合自己老年的生活方式。並且建議團隊能多以青銀共學、共融、世代協力方案(如演講、影賞、食物森林有主題的互動),在自然情境中互動,推動年齡友善觀念,會比學生單向付出的服務型方案,更有助降低因年齡區隔化產生的歧視。

 

中文系同學陳品燁分享,中秋連假時帶學老誌回家讀,沒想到他的祖母竟然也拿去看,而且看完了。對蔡同學來說,看完學老誌,才知道學老是一輩子的事情,現在他還正值輕狂的少年,但有一天他也會老,而學老就是一種接納自己的過程,當接受自己變老的時候,也是安頓自己在世上的位置。另一位中文系蔡文曲同學也表示,因為父親已經是65歲以上的老人,看完學老誌,也讓他可以知道如何照顧年邁的父母。最後所有來賓共同舉牌,與現場青銀學員共喊口號「前瞻高齡,誌在學老」,為學老誌發表會畫下句點。

延伸閱讀

55歲以上勞工近1成曾因年齡被歧視…超高齡時代來臨,高年級勞工尊嚴誰來維護?

2023-09-27

父母長照、親友死別、職場退休...精神科醫師看超高齡化社會:退休族不得不面對的「70歲危機」

2023-05-20

半年沒收到一張履歷!老爺酒店迎戰缺工危機:改招中高齡「職場2優點」,超彈性時薪、福利曝光

2023-04-26

超高齡風暴轉眼就到,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梁永煌:《如果活到80歲》給我的3大共鳴

2023-04-06

72張保單「踩雷」!俄債高達11億未爆彈,得等解禁才能收回…這3家壽險通知客戶二次給付

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