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退休生活沒想像中美好」不光是為了錢,退休後3個人有1個回去工作,60歲他們都做哪些工作?

「退休生活沒想像中美好」不光是為了錢,退休後3個人有1個回去工作,60歲他們都做哪些工作?

馬洛.吉蘭

職場

shutterstock

2024-01-02 11:30

華頓商學院最具原創性的趨勢專家告訴你:最有前景的機會,就是「多世代革命」!

‧ 2030年前,60歲以上的網購族,將超過30歲以下的人
‧ 老年人每天待在螢幕前的時間高達10小時,比18至34歲的年輕人多了33%
‧ 2030年,美國總消費成長有40%由60歲以上的人貢獻;日本與德國更高達60%和70%
‧ 30歲以上有高達30%至35%的人,正在使用數位平台學習
‧ 高達46%的跨國企業高層看好多世代勞動力
‧ 南韓30多歲的男女,有62%都和父母同住
‧ 員工的創造力巔峰,平均發生在20多歲與50多歲;
‧ 混齡團隊比起同齡團隊,工作績效表現更好

「多世代革命」正在崛起,顛覆人生、企業、經濟,甚至全球社會!

 

三分之一的美國人退而不休

 

正式退休的美國人,有將近三分之一仍繼續工作賺錢,在歐洲以外的其他國家,也是類似的比例。

 

雪莉.蘇麗文(Sherry Sullivan)和艾克蘭.艾爾.雅瑞斯(Akram Al Ariss),針對退休後繼續工作的人,展開大規模的文獻回顧研究,結果發現退休後繼續工作的主因,其實是經濟因素。此外,教育程度較高的族群,退休後繼續工作的比例也較高。有些產業人力短缺,即使年紀大了,也容易找到兼職或全職工作。「教育程度較高的退休人士,特別容易找到有薪水的工作,或是一邊做有薪的工作,一邊當無薪的志工。」

 

心理因素也會有影響。「如果認為工作會滿足社交......和個人......需求,退休後更有可能繼續工作賺錢。」退休後選擇做慈善或創業,心理因素也是原因。

 

「如果認為工作會實現世代傳承(例如把知識傳授給他人,對社會有貢獻),更可能從事看護或志工活動,不拿薪水。」其他研究人員發現,有些退休人士重視個人獨立和成就,偏好當自營作業者;另外有一些人,選擇受僱於人,可能是要貢獻社會,或者找一些事情做,活絡身體和心靈。

 

心理學研究證實,退休後繼續工作,不只是因為財務失算或規劃不善(例如退休後突然驚覺,退休金和儲蓄可能不夠用),而是有更複雜的因素,例如不工作以後,生活頓失重心,亂成一團。

 

根據基於美國健康與退休研究(U.S.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退休後繼續工作的人有超過80%是出於自己的期望。

 

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經濟學家妮可.梅斯塔斯(Nicole Maestas)認為:「退休後繼續工作的人,大多在退休以前就有這樣的打算。唯獨少數一群人,原本決定不工作,後來卻重返職場,但追根究柢,經濟困難通常不是主因。」

 

她因此推測,這些人是等到真正離開勞動力市場,才考慮回去繼續工作的。「如果要說有什麼衝擊,導致這些人回去工作,大概是退休這件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退休後決定繼續工作,終究是因為「工作的期望尚未實現」,而非「休閒的期望尚未滿足」。換句話說,那些繼續工作的退休人士並非不滿意退休後的休閒生活,而是討厭不工作的空虛。

 

根據梅斯塔斯的估算,大約40%的退休人士和53%提早退休的人,終究會重返工作崗位。

 

不過,退休後和退休前的工作狀況,無法相提並論。退休後做的工作,薪資顯然較低,雇主普遍不提供醫療保健福利。退休人士會刻意避開耗費體力的工作,往往會離開製造業,偏好服務業的工作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退休後繼續工作的人各有不同的歷程。有些人從全職工作退休後,直接轉做兼職,另外有些人從全職工作退休後,有一段時間完全沒工作,後來才重返職場,從事一些勞動。

 

如果是後者,完全顛覆了人生序列模型,等於在人生各個階段來回穿梭。梅斯塔斯研究發現,原則上,退休後更容易找到工作的人偏好部分退休;相反地,有些人退休後不容易找工作,或者需要先學習新技能,只好完全退休。在未來,我們可能會期望退休人士利用閒暇的時間,重返全職學習模式,探索新的職業,追求另一個符合他們需求和偏好的職業。

 

梅斯塔斯發現,「退休後先休息一陣子的人,比起一退休就直接轉做兼職的人,更有機會轉行。」這有什麼含義呢?

 

在年齡層的最頂端,人生序列模型正在沒落,取而代之的是更複雜的模式。先從工作到退休,再從退休到學習,最後從學習到重返工作崗位。

 

 

AI將消除高齡劣勢

 

科技對人類的工作有什麼影響?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老年學家珍.法金漢(Jane Falkingham)認為,耗費體力的工作會逐漸交給機器或機器人來做。她說:「這正在改變工作的性質,有助於延長工作年限。」

 

有些人在職場提倡多元包容,相信科技可以消除高齡的劣勢,並發揮多世代職場的潛力。麗莎.麥可斯(Lisa Michaels)是自由作家,同時也是編輯和行銷顧問,認為「工作團隊中的老員工有很多珍貴的價值,看待事情的角度有別於年輕人,也可以擔任新世代的導師。」

 

在她看來,人工智慧軟體簡單好用,將幫助60多歲的人適應職場的科技變遷,以免在重複性任務犯錯,也就有更多的餘裕,專心處理最擅長的事。「智慧機器可以幫老員工代勞,完成重複性任務,老員工就可以挪出更多的時間,執行更需要創造力、更有意義的任務。」

 

她甚至提議利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串連所有的裝置和感測器,「讓新人直接向老員工學習,如果老員工剛好身兼導師,就算不在場,也可以透過物聯網提供指導,訓練年輕員工。」

 

她甚至提到一個特殊情況,「如果老員工訓練的新人出問題,能夠即時介入,掌控情況。」她還建議做好資料分析,追蹤不同的工作風格和觀點,對多世代職場的影響。

 

最誘人的機會其實潛藏在遠距科技,方便老年人在家辦公和學習。退休最大的優點就是擺脫固定的時程表,例如上下班通勤,如果這樣的話,遠距工作的模式讓60歲以上的人能夠實現快樂的彈性工作,企業與經濟體也能夠善用老年人的經驗。同理可證,退休人士也可以透過遠距學習,銜接退休後的新工作,方便換工作和轉行。

 

美國退休者協會認為,拜遠距工作所賜,高齡勞工將有大好的機會。企業正試圖混合遠距工作和實體工作,這種混合工作模式「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預計為無數的高齡勞工,創造莫大優勢。」

 

人們之所以期待提早退休,主要是討厭每週固定工作5天,每天固定工作8小時,再加上通勤,因而感到壓力和疲憊。

 

遠距工作的缺點,似乎是缺乏社交,卻化解上班最大的痛點。早在疫情爆發前,彈性的工作選擇就逐漸受到歡迎。

 

2019年,彈性工作平台FlexJobs 調查報告顯示,高達75%勞工希望工作更有彈性,因為考慮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75%)、家庭(45%)、節省時間(42%)和通勤壓力(41%)。

 

泛美退休研究中心(Transamerica Center for Retirement Studies)執行長暨總裁凱瑟琳.柯林森(Catherine Collinson)表示:「遠距工作有可能節省驚人的時間,我個人最期待的是,因為不用通勤,省下來的時間可以投資自己的健康、就業能力及退休計畫。」

 

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社會學教授菲利斯.莫恩(Phyllis Moen)發現,當員工可以選擇彈性工作,「壓力會減輕,會更有活力,對自己的工作更滿意。」此外,過勞的情況會減少,更不容易辭職或退休。

 

事實證明,老年人可能最適合遠距工作。克里斯.法瑞爾(Chris Farrell)的著作《意義和薪資:為下半輩子尋找意義、金錢和幸福(Purpose and a Paycheck: Finding Meaning, Money, and Happiness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提到老年人在過去數十年,內化某一套工作倫理,後來遇上疫情,開始學會數位科技。

 

居家辦公專家(Work At Home Vintage Experts, WAHVE)創辦人莎朗.伊梅克(Sharon Emek)表示:「我們的(企業)客戶說,老員工懂得工作倫理,工作經驗又豐富,所以讓老員工遠距工作,彈性安排工作,公司比較安心。」

 

零工經濟對老年人的影響

 

2021年,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公布,遠距工作的勞工通常會晚一點退休。

 

勞動經濟學家強納森.博伊斯(Jonathan Boys),任職於英國特許人事與發展協會(Chartered Institute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認為「在家工作的選項越多,越能滿足高齡勞工的偏好和需求,這可以延長工作壽命,而且在疫情期間經過大規模實驗,證明在家工作確實有益。」

 

事實上,疫情爆發前,50歲以上的員工就已經在追求工作彈性,包括在家裡遠距工作。

 

除了傳統的工作模式外,現在還有遠距工作這個替代選擇,零工經濟(以科技為基礎的自由工作者)也迅速成長,尤其是共享應用程式(例如Uber、Airbnb),以及數位工作平台崛起,導致勞動市場的經濟活動人口和非經濟活動人口,不再像之前那麼截然二分,新增一連串的混合類別,可能是兼職或自由工作者。

 

根據蓋洛普(Gallup)和統計數據網(Statista)估計,美國有高達三分之一的勞工把零工經濟當成主要或次要的職業,零工經濟擴張的速度甚至是美國勞動力的3倍。在英國,每7人中就有一人靠零工經濟賺錢,但是英國仍有超過半數的人從事傳統工作。另一份研究則估計,每十個英國勞工就有一人,每週至少完成一次平台仲介的工作。

 

零工經濟興起,老年人的生活可能徹底改變,一來老年人有社交的機會;二來可以保留休閒時間,賺一點小錢。最近伊萊恩.波費爾特(Elaine Pofeldt)在《富比士》的文章報導,提到「自由工作者付款平台超級錢包(Hyperwallet)進行一項研究,調查兩千名女性零工工作者,其中有12%的人年齡介於51~70歲之間。」

 

超級錢包金融網絡主管丁麥可(Michael Ting)表示,老年人經驗豐富,如果做全職工作,薪資要求較高,企業不願買單,但是如果老年人當自由工作者,企業就願意合作。

 

重點是在零工經濟中,老年人有可能成為最勤勉的一群人。臨時工招募平台Wonolo 發現,嬰兒潮世代打了最多零工、賺最多錢,評分也最高。

 

Wonolo 策略與財務副總裁碧翠絲.彭(Beatrice Pang)指出:「談到零工工作者,大家總會聯想到千禧世代,但是其實零工工作者比大家想像得多元,我們旗下的零工工作者,年齡就從18歲到超過80歲。」

 

以Wonolo 舊金山灣區的業務為例,嬰兒潮世代的平均月收入高達1千3美元、X世代賺了949美元、千禧世代賺了777美元,而Z世代則只有616美元。

 

彭繼續補充道:「嬰兒潮世代也會做一些最耗費體力的臨時工,大家總以為他們會選擇行政和客服這類不耗費體力的工作,但是其實他們做了很多體力工作,像是物流倉儲與一般勞工。」難道只有受過高等教育、收入較高的知識工作者,才能善用零工經濟嗎?這是沒有根據的觀念。

 

作者簡介_馬洛.吉蘭Mauro F. Guillén

華頓商學院最具獨創性思考的學者之一,擔任管理學教授以及高階主管MBA課程的副院長。作為全球市場趨勢的專家,他經常受邀擔任演講者和顧問。他結合在美國耶魯大學的社會學背景和在西班牙的商業經濟學培訓,識別和量化出人口、經濟和科技發展的交會點中最有前景的機會。

他在Coursera和其他平台上的線上課程,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10萬名的學生。他曾多次獲得華頓商學院的教學獎項,他關於全球市場趨勢的演講,已成為每年50多名高階主管課程計畫的例行節目。他還是《華爾街日報》的暢銷作者,著有《華頓商學院趨勢剖析:2030世界變局》(2030: How Today’s Biggest Trends Will Collide and Reshape the Future of Everything)。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華頓商學院趨勢剖析──多世代革命:人口組成與科技創新,如何共創一個顛覆學習、工作與娛樂的未來?

延伸閱讀

2024年「月月配」全攻略!00878、00919...想躺平提早退休,股海老牛推薦2種組合安心領息

2024-01-02

ETF退休族、年輕人都愛,「新微笑曲線」掀浪潮…劉宗聖:配息買0050資本利得

2023-12-31

勞工權益新制必看!勞保「3大改變」元旦就要上路 退休金「請領年齡」再上調12萬人受影響

2023-12-30

存股0050、006208很穩但賺太慢,如何才能提早退休?陳重銘:搭配00733一起存,股市上漲賺更多

2023-12-29

下山膝蓋痛?50歲後必學「下坡4個技巧」:這樣走路不傷膝蓋,66歲退休阿伯半年改善腰痛

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