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80歲楊麗花曾登全台灣收入最高藝人「賺錢像自來水一樣」!歌仔戲播出時間萬人空巷...沒靠山的她如何做到?

80歲楊麗花曾登全台灣收入最高藝人「賺錢像自來水一樣」!歌仔戲播出時間萬人空巷...沒靠山的她如何做到?
▲1966年楊麗花初次入電視台,接受《電視周刊》採訪拍照,留下23歲俏麗的花樣風采。

施如芳

職場

遠流出版社提供

2025-03-10 15:49

編按:楊麗花,1998年被《天下雜誌》評選為台灣400年來兩百大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入選理由是「為歌仔戲這種真正產自本土的台灣戲曲打開另一種局面,也因盛名,為歌仔戲背負一生的責任……細數影劇歷史,如果台灣要選一個真正的超人氣明星,無人能比得上楊麗花」。

作者施如芳透過編劇之眼,生動且深刻地描繪楊麗花如何在自助神助下,揮灑平易近人的楊門歌仔戲風味,保守住她從電視帶出來的廣大戲迷。

命運加上性格,楊麗花沒有辜負她「如有神在」的命格,把最壞的時代演成了最好的時代,成為突破時代的天選之人。

 

楊麗花75歲摔下馬爬起來喊「繼續」 歌仔戲國寶壯心未已

 

2019年楊麗花再為電視歌仔戲整裝上陣,演出嫡傳弟子陳亞蘭執行製作的《忠孝節義》,有一場騎馬的戲,她以文生容妝所飾演的「程嬰」,要趕往軍營向陳亞蘭飾演的「趙朔」獻策。

 

「騎馬戲」可說是電視歌仔戲的標配,但曾幾何時,台灣已經很少拍古裝戲了。

 

陳亞蘭回憶當天,楊麗花親自挑選一匹棕色馬,才跨過馬背,馬蹄一揚便把她甩下來,陳亞蘭和導演邊跑向楊麗花邊喊「別拍別拍了」,只見楊麗花坐地片刻,起身拍拍身上的土,說了句「繼續」,準備再次上馬。

 

這一年楊麗花75歲,老驥伏櫪,壯心未已。

 

再回溯到1966年5月12日中午12點55分,23歲的她躍入電視機前觀眾的眼簾,「楊麗花」傳奇掀開首頁時,她乘坐的正是「天馬」!

 

楊麗花23歲從內台躍上電視機「不知道被導播罵過多少次」

 

▲1980年楊麗花主演的電視劇《薛平貴》

 

台視開播時,全台灣只有4400架電視機,占比極少且集中於台北的家庭,而隔週,在這黑白電視機十四吋的小螢幕上,就出現王明山製作,由廖瓊枝、何鳳珠主演的《雷峰塔》。

 

1965年電視全國聯播網完成時,全台灣電視機計有62434架,從此家庭購買電視機所增加的數量,從每年1萬多架朝6萬多架高速成長,且買氣明顯往中南部位移。

 

正聲天馬歌劇團這一年就曾前往台視探路插旗,剛適應錄音室麥克風的楊麗花被帶去客串過角色。

 

都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當市場和觀眾的客觀條件為歌仔戲鋪陳得越來越周全,改變楊麗花命運的機會,就藏在新媒體的各種挑戰裡。

 

舞台演出面對的是隨演員哭笑的觀眾,一氣呵成;演電視則面對冷冰冰的攝影機鏡頭,當著一群旁觀的工作人員,要忘記眼前巨大的機器,在鏡框內縮小肢體動作,投入角色做寫實自然的表演——那種壓迫感之大,剛從舞台轉來演電視,沒有人不吃螺絲、不挨罵的。

 

歌仔戲的製演流程隨電視技術不斷演變,三機作業,出外景,預錄再播乃至先進錄音間錄唱段,都是後來的事,楊麗花最早經驗到的,是台視攝影棚的兩機作業。

 

程序是演員先排演走位,試演給導播看,供他做分鏡,另日播出時,他們就在設置好布景道具的棚內正式演出,兩架攝影機交互亮燈,導播在現場即時捕捉畫面,不中斷地直播。

 

楊麗花記得,「初初一下對這台,一下又對那台,有時兩台突然一起照過來,我眼睛都不知道該看哪裡?好不容易一個鏡頭的眼神對了,下一個鏡頭可能背部又擋住鏡頭」,攝影機後面不斷有人在比手畫腳,要進廣告了,就會打出停下來的暗號。

 

楊麗花要顧身段眼神,對這些手勢只能選擇性反應,與其停錯點,畫面穿幫後悔不及,楊麗花寧願演個不停,她說「不知道被導播罵過多少次」。

 

楊麗花狂潮!歌仔戲播出時段萬人空巷「自來水管都可停止供水

 

1966年,台視釋出原本播越劇的週四午間時段,準備改播歌仔戲,為此舉行公開比賽,勝出者將可獲得該時段的製播權。

 

消息一出,正聲天馬立刻與聯通廣告公司談合作,選定符合「反共抗俄」年代政治正確的歷史題材《精忠報國》,劇本由陳清海、石文戶編劇,主角岳飛,從公演賞紅驗證過最高人氣的楊麗花自是不二人選,而刺字的岳母,則由劇團四大苦旦之一的曾寶雲擔綱演出。

 

該競賽開放給四個單位,連著六週,先後推出《三看御妹》、《精忠報國》、《梅杏因緣》、《審石墩》、《一門三孝》、《宋宮秘史》等六齣戲。

 

楊麗花回憶那次競賽,雖已有面對攝影機的經驗,她還是無比的緊張又興奮,「當時沒有錄影設備,自己看不到演得怎麼樣,所以我通知親朋好友,請他們準時收看,再給我意見」。

 

最後《精忠報國》脫穎而出,楊麗花以南宋抗金的名將岳飛一角,一飛沖天。

 

楊麗花俊逸的扮相、醇厚有味的歌韻,經由電視放送,無遠弗屆地深入家庭的客廳。

 

觀眾為這位年輕歌仔戲小生痴狂的報導不勝枚舉,例如:星期四中午歌仔戲一上演,眾人釘在電視機前收看楊麗花,店家和戲院頭場電影的生意變得冷清,有人戲言台北市自來水管都可以停止供水了;署名寫給楊麗花的信,一麻袋一麻袋送到電視台;每到星期四,台北八德路上的台視門口廣場會湧現來自全台各地的人,只為了看一眼楊麗花出入台視的倩影。

 

1988年電視《薛丁山與樊梨花》。

▲1988年電視《薛丁山與樊梨花》。

 

戲班囡仔出身寒微!台視商業押寶,卻3次選中楊麗花

 

「臺灣電視公司」當時是獨家,背後主要經營者為省政府。在黨國戒嚴時代,傳播媒體由外省籍的黨政高層掌握。

 

戲班囡仔的出身何其寒微,沒有任何靠山的楊麗花,生命藍圖會徹底翻轉,乃是因為台視從商業角度押寶,三次選擇了她!

 

第一次在《精忠報國》奪魁後。

 

由於《精》以聯通廣播歌劇團的名義參賽,當台視明白表示,「楊麗花選擇哪一團,台視就和那一團簽約」,立刻引爆正聲電台與聯通廣告公司之爭。

 

楊麗花毫不遲疑地認定自己是正聲天馬的團員,週四午間的時段於是歸正聲天馬所有。

 

但台視又深知聯通握有歌仔戲班底和行銷管道,所以轉個身,將週五晚間時段安排由「明明歌劇團」與聯通名下的「鳳鳴歌劇團」輪流演出,再加上週二午間的「金鳳凰歌劇團」,於1969年獨家優勢被打破之前,台視的歌仔戲節目一直維持三個時段、四個劇團競演的局面。

 

台視接待楊麗花的規格一開始就特別高。1966年6月16日播出端午節應景戲《雷峰塔》的當天,台視為楊麗花舉行盛大簽約儀式,她的時裝照登上當期《電視周刊》,創下歌仔戲演員和電視公司合作的新紀錄,緊接著《狀元及第》、《王寶釧》,一齣接一齣演下來,楊麗花熱一波波升高。

 

那一時記者採訪楊麗花,她還只能說幾句國語,言下之意,「歌仔戲現在很難生存,能在正聲天馬歌劇團演出,已經很滿足了」。

 

▲1984年電視《風流才子唐伯虎》劇照,飾演唐伯虎的楊麗花與劇中出現的鴛鴦合影。

 

曾登全台灣收入最高藝人!楊麗花拍歌仔戲電影「賺錢像自來水一樣」

 

一年後的1967年六月,楊麗花向正聲電台請假,頂著「週四電視明星」的頭銜,拍攝弘記電影公司製作的古裝台語片。

 

七月,她主演的《碧玉簪》在院線上映,無數花迷走出客廳,湧向電影院,多年不見的歌仔戲電影再度開出票房佳績,催快了片商捧錢上門的腳步。

 

此後楊麗花片約不斷,經常要隨片登台,參加國內外的商演義演,她應接這些外務的首要條件,都是不能影響她週四在電視台的現場演出。

 

機會不來則已,一來如大潮洶湧,楊麗花從一個浪頭跳到另一個浪頭,成為大明星。

 

楊麗花拍電影從25000元起跳,身價水漲船高,國語片酬高達2、30萬,報紙宣傳她是全台灣收入最高的藝人。

 

對比在台視月領600元車馬費,楊麗花不諱言拍電影「賺錢像自來水一樣」,無疑地,這讓她打開人脈和眼界,滋養了她的事業心。

 

電影電視的攝影鏡頭和剪接後製,把楊麗花極上相的明星臉拉得很近,放得很大,也凸顯她出色的表演實力。

 

從電視小生到電影明星 3度靠新媒體站上浪頭

 

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她站上新媒體的時機,每個都如天造地設;她只要站得住,皆可事半功倍。

 

1965年上廣播。廣播歌仔戲日正當中,廣播製作人創造明星的手腕已非常成熟。

 

1966年上電視。全國聯播網建成滿一年,電視機數量激增,全台灣有電視且習慣看電視的家庭,從台北擴及中南部城鄉各地。

 

1967年上電影。台語片不景氣,製作預算緊縮,明星們大舉移往電視、國語片發展,楊麗花反被推一把,趁「演員荒」搭上台語片的末班車。

 

話說國民黨政府透過政策操作,長期強力扶植國語片,讓台語片自主生滅。

 

導演李翰祥乘著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的聲勢,1963年創立「國聯影業公司」。

 

他拍的黃梅調電影在台灣票房長紅,政府鼓勵的彩色國語片,就靠著古裝國語歌唱類型片的推波助瀾,逐漸成為當道主流。

 

那時20萬能拍一部黑白片,彩色片至少要花60萬到200萬,靠拍成本低的黑白片和後續市場回收的台語片業者,要轉型拍彩色片很困難,黑白底片又因世界性趨勢走向減產,於是,年產量曾達百餘部的黑白台語片,在1970年斷崖式崩落成十部後,開始掛零。

 

黑白台語片和彩色國語片,當著楊麗花的面前死亡交叉!

 

活到老、演到老!楊麗花「如有神在」命格 把最壞時代演成最好時代

 

▲首登台北小巨蛋的歌仔戲《楊麗花終極大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由楊麗花(右)與陳亞蘭(左)生旦搭配演出。

 

1968年,楊麗花從「電視小生」變成「電影明星」的第一個農曆年前,《經濟日報》刊出由她署名的連載文章;同年愚人節,《徵信新聞報》有一篇標題為〈楊麗花的狂潮〉的特別報導,記者彤彤引用她年初公開自曝的歌仔戲身世,還彷如親見地,點評了楊麗花「她」私下的活動與思緒:

 

「她跳最現代的阿哥哥、靈魂舞,她喜歡這些,是因為那些快節奏的音樂,易於使人樂而忘憂,並且它輕快,活潑生動……

 

她穿短過膝蓋以上數吋的迷你裙,因為它和長褲一樣,很輕便,很年輕,只是楊麗花很少在公共場合中穿著,偶而上夜總會時穿穿,但也是躲在光線較暗的角落,她的解釋是,這樣不會過份引人注目……

 

楊麗花沒有接受過太多的學校教育,但是她從演出中獲得的生活教育,使她變得很世故。

 

她很懂得享受人生,她很少受到憂鬱的干擾。對人生的看法也表現得很洒脫,她從不想得太多,她很少去關心那些像越戰一類的新聞,因為她覺得那對她沒有意義。

 

她的時間每天都排得好滿好滿,除了工作,她大部分時間都被戲迷所占據……楊麗花和多數這一代的年輕女孩子一樣……

 

其實,活在自己建造的榮耀溫室裏,這已經足夠楊麗花自足的了。」

 

最耐人尋味的,是最後一段描寫道:楊麗花點起了一支PAXTON,在裊裊的煙霧裡享受她自己,並且說:「我不會演出得太久,我要使我的觀眾永遠保留最完美的印象!」

 

對照楊麗花日後的選擇與作為,我相信,這唯美的文藝腔,是她在很熱的水銀燈下被照得頭面汗涔涔,在不掩優越感的記者凝視下吐出來的。

 

看著吧,等她回到內建很多貼身回憶和表演本能的歌仔戲,楊麗花是如何勇猛精進,活到老、演到老,而且每次現身,她又是如何為觀眾留住最完美的形象!

 

作者簡介_施如芳

專職編劇,台灣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早年以歌仔戲新編戲為主,而後廣伸創作觸角,取材不拘一格,連接古典和當代,異質與特質,文化創意並重,在跨界的舞台想像中揮發引人入勝的歷史況味,近年積極探索台灣敘事的各種可能,表現形式遍及京劇、豫劇、崑曲、舞台劇、歌劇、現代偶戲、音樂劇場、環境劇場等,曾出版劇本集《黃虎印》、《願結無情遊》、《快雪時晴:施如芳劇作三齣》、《孽子》等,近作有《當迷霧漸散》、《藏畫》、《鯨之嶋》、《阮是廖添丁》、《1624》等,被文學評論家王德威譽為「當代台灣戲曲的最佳詮釋者」。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

延伸閱讀
不科學!楊麗花快80歲了凍齡照曝光,如何「easy過生活」?他讚人都會老,但努力過的青春開出繁花
不科學!楊麗花快80歲了凍齡照曝光,如何「easy過生活」?他讚人都會老,但努力過的青春開出繁花

2024-09-09

迷上楊麗花、霹靂布袋戲 她策畫影展讓世界看見台灣  走讀島嶼20餘年  戲棚下的人類學家
迷上楊麗花、霹靂布袋戲 她策畫影展讓世界看見台灣 走讀島嶼20餘年 戲棚下的人類學家

2023-09-27

金鐘57》「嘉慶君」陳亞蘭奪影帝!苦練歌仔戲45年,為當小生不惜束胸:多虧楊麗花銳利盯著我
金鐘57》「嘉慶君」陳亞蘭奪影帝!苦練歌仔戲45年,為當小生不惜束胸:多虧楊麗花銳利盯著我

2022-10-23

新光洪文棟家族1.5億遺產糾紛,姪兒先繳完再提告!楊麗花等6繼承人被判返還4476萬
新光洪文棟家族1.5億遺產糾紛,姪兒先繳完再提告!楊麗花等6繼承人被判返還4476萬

2022-07-04

與洪文棟結縭超過30年  楊麗花熬過婚變、私生子風波
與洪文棟結縭超過30年 楊麗花熬過婚變、私生子風波

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