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考第三名被罰跪「愧對列祖列宗」!從小「過度努力」大學吃憂鬱藥4年:全世界都認為我很棒,除了我自己

考第三名被罰跪「愧對列祖列宗」!從小「過度努力」大學吃憂鬱藥4年:全世界都認為我很棒,除了我自己

林靜君

教育

shutterstock

2025-05-15 18:30

考試排名第三,她拿回成績單那天,爸爸要她和弟弟跪在祖先牌位說:「對不起,子孫筱竹數典忘祖」爸爸站在一旁接著哽咽說:「爸!媽!歷代祖宗!我對不起您!教子無方」多年以後筱竹學到這叫情緒勒索。

 

「我們家是望族,不能沒有體統。」自小爸爸這樣強調。

 

「我們家是『忘豬』?」筱竹聽不懂爸爸在說什麼,反問的下場是一個巴掌甩過來。筱竹不敢捂住火辣燙的臉頰,只能忍住眼淚不哭,以免被罵沒用。

 

爸爸口中的「體統」,是寫毛筆字、彈鋼琴、學芭蕾、學英文。他緊盯筱竹學習,「只有優秀的人才會被尊重。」、「有誰會記得第二名?不是冠軍就沒什麼好講的。」爸爸一再這樣耳提面命,字典裡不能有「輸」這個字。

 

有一次考試她排名第三,拿回成績單那天,爸爸要她和弟弟跪在祖先牌位說:「對不起,子孫筱竹數典忘祖 ⋯⋯」

 

爸爸站在一旁接著哽咽說:「爸!媽!歷代祖宗!我對不起您!教子無方 ⋯⋯」

 

多年以後筱竹學到這叫情緒勒索,與這種看爸爸哭的場面造成的罪惡感相比,被打耳光反而乾脆。

 

筱竹成績退步,要跪;弟弟考不好,身為姊姊的她沒有當好榜樣要一起跪。如果累死可以換來家族榮耀,爸爸一定會毫不猶豫把她推上祭台。對於這一點,筱竹毫不懷疑。

 

爸爸收入普通卻硬充「假望族」送女兒上私立學校

 

爸爸收入普通,卻將她送到私立學校。聊天時同學直接問:「我爸是公司老闆,她媽媽是醫師。妳家呢?」筱竹意識到望族之說多麼諷刺,那是爸爸膨脹自己卑微內在的妄想。

 

爸爸收入普通,卻將她送到私立學校。聊天時同學直接問:「我爸是公司老闆,她媽媽是醫師。妳家呢?」筱竹意識到望族之說多麼諷刺,那是爸爸膨脹自己卑微內在的妄想。

 

她愧疚家裡盡力給她資源,唯一能著力的就是把書讀好、爭取表現。她得獎開心地拿獎盃和獎品回家。

 

結果,爸爸說:「取妳名字竹字,竹子是空心,就是隨時提醒妳要謙虛。」

 

獎盃換來的是寫「滿遭損、謙受益」楷書一百張,自我警惕不要得意忘形。

 

我是模範女兒,不能丟家裡的臉

 

家族聚會時,爸爸不忘提起筱竹的表現,伯母不以為然地說:「運氣比較好而已,吹噓成那樣。」這句話直擊筱竹要害。

 

她的確不認為自己厲害,只是害怕對不起列祖列宗、害怕爸媽失望眼神。還有爸爸罵她時,媽媽嘴角微微一撇時臉上那不屑的表情。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當井底之蛙,別人只要認真一點,都可以贏過妳」。爸爸常將這些話掛在嘴上。

 

筱竹真心相信誰都可以勝過自己,然而,她是模範女兒,不能丟家裡的臉。

 

站在台前侃侃而談,那是硬撐出來的,讓她筋疲力盡。但她害怕如果表現不好,「假望族」就會被看穿。

 

大學靠抗憂鬱劑過完四年「好,還要更好」成為魔咒

 

 

從大學開始,不管是休息、吃飯、睡覺、上廁所……都是浪費時間。她偷偷去看醫生,靠著抗焦慮劑、抗憂鬱劑過完四年。

 

她一點都不想成為焦點,也討厭成為焦點,上班時也只想當個不被注意的「窗邊族」。

 

「好,還要更好」是座右銘,也是一道魔咒。她的腦中彷彿被植入詢問鍵:「還有哪裡可以再加強?」、「怎麼樣可以更好?」這些疑問不時跳出,如同設計不友善的網路頁面,非要強迫作答,否則無法跳到下一頁。

 

夜晚夢裡,更不時出現督促聲音: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你可以做得更好,你可以的。」

「為什麼你不能像某某某那樣?」

「不要讓我失望。」

「應該再努力一點。」

「你做得不夠仔細,要注意每一個細節。」

「讓大家看到我女兒的實力。」

 

得獎、升職、加薪,被挖角,再來一輪得獎、升職、加薪 ……,筱竹是人生勝利組,是常勝軍。

 

她有如穿上紅色舞鞋的小女孩,停不下腳步。她要一直追著目標前進,但是身體開始不放過她。

 

聽話、完美、永不犯錯,我活成了父母的延伸

 

這龐大的恐懼來自於成長過程中,自小到大的無數比較,父母將自己未能達到的成就目標,轉而放到子女身上。    子女被當成父母的延伸,期待透過孩子來實踐自己無法完成的目標,透過孩子的成就,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積極、正向、完美,筱竹這樣的人在職場如鑽石般閃閃發亮,這些熠熠光芒來自她近乎折磨的個人要求而成。

 

筱竹如奧運選手秉持「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但她並非積極追求成就,而是不能輸的恐懼驅動著她。

 

這龐大的恐懼來自於成長過程中,自小到大的無數比較,父母將自己未能達到的成就目標,轉而放到子女身上。

 

子女被當成父母的延伸,期待透過孩子來實踐自己無法完成的目標,透過孩子的成就,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這樣的家庭裡,子女不被當成獨立的個體,而是家庭的所有。

 

「你的姓氏是好幾代的積累,你的一言一行影響的不只是你個人,而是整個家庭的象徵。」這類的話語日夜沁入家族成員細胞。

 

「光宗耀祖」、「光耀門楣」隱藏著深刻的競爭意識。這種家族榮譽觀點,讓家族與家族之間、讓家族內成員彼此之間陷入無止境的比較。

 

比學業、比才藝、比行業、比職位、比收入,乃至比婚姻狀況。這樣的競爭體系,將外在的社會成就和地位當成衡量勝負的評分標準。

 

贏過他人便得到肯定,輸給他人意味著毫無價值。這樣的價值觀無形中被灌輸給子女,鞭策他們努力。這些競爭不僅僅發生在外界,也發生在子女內心深處。

 

當子女的表現未如父母所期待,父母直接體罰造成子女的恐懼;父母言語攻擊:「我怎麼會生出這麼笨的小孩」、「你讓家裡丟臉了」;甚至如筱竹在祖宗牌位前自責,製造孩子的愧疚感,讓孩子內疚。

 

同時這些慘烈的比較也讓孩子對愛產生懷疑。他們會覺得:「如果我沒有成就,就什麼都不是了嗎?」究竟父母是愛自己的成就,還是愛自己這個人的不安,造成他們沒有歸屬感。

 

日子一久,子女往往無法區分自身的真實需求與父母的期望,他們內化了這種壓力,將達成目標等同維護家庭的榮譽,一旦無法達成,便視自己為「罪人」,整個人長期處在焦慮與愧疚的心理狀態之中。

 

高標準要求卻被同事討厭「搶功勞」、部屬眼中「慣老闆」

 

由於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在合作夥伴無法達到相同品質時,總會出於求好心切而把事情攬到自己身上。    然而這樣的舉動通常吃力不討好,不僅增加了自身的工作負擔,還讓夥伴覺得受到指責甚至被搶功,反而無法建立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

 

從旁人的眼光來看,筱竹表現頂尖,但她個人的感受卻完全是另一回事,有如被「認可需求」綁架,並時常伴隨下列的想法:

□「我不能出現脆弱的一面。」

□「我需要做好所有事情。」

□「我不能隨便休息。」

□「我自己一點都不重要。」

□「我應該負責。」

□「將事情做到完美是理所當然的。」

 

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總是苛求完美,眼裡只見缺點,任何問題都不能輕易放過,更是無法接受錯誤。然而越深入檢視,越覺得問題層出不窮。

 

於是,筱竹不停地修補調整,休息時間都被她視為偷懶,認為是沒有全力以赴的表現。

 

由於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在合作夥伴無法達到相同品質時,總會出於求好心切而把事情攬到自己身上。

 

然而這樣的舉動通常吃力不討好,不僅增加了自身的工作負擔,還讓夥伴覺得受到指責甚至被搶功,反而無法建立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

 

筱竹擔任主管時,對公司全然付出以求表現,也以相同嚴格標準要求下屬。但下屬對犧牲奉獻的工作價值觀不一定買單,讓她成為下屬私下議論的「慣老闆」。

 

全世界都認為我很棒,除了我自己...

 

筱竹的私人生活則因為長期專注於追求成就而變得乏善可陳,生活裡只剩下工作。也因為渴望把事情做到最好,容易被他人依賴。無論是家人的要求、朋友的請求、社交邀約,往往不忍推辭。

 

過度為別人付出,導致自己疲憊不堪。也因為不願意讓人失望,一旦有人表示善意,容易失去防備之心而遭到利用。

 

冤枉的是,儘管做再多事情,仍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結果就是進一步導致羞恥感,覺得自己渺小、微不足道,下意識地畏縮、躲藏起來,更害怕別人注意到自己。

 

達成成就之際,反而分外不自在,覺得自己是僥倖,更想把自己隱藏起來,使得努力與回報之間無法相得益彰。

 

如果你和筱竹一樣...如何戒掉「過度努力」?

 

 

因為你是逼迫自己的專家,督促自己達成超高的期望值。如同電玩不停一級升一級打怪,直到Game Over。但是這個模式會讓你陷入惡性循環。

 

一定很多人告訴過你:「接受事情不一定都是完美的。」但你就是做不到。

 

所以,就從「承認自己做不到」這裡開始吧!每天選擇一項事情,告訴自己「我做不到」,感受「承認自己做不到」的感受,接受自己可以不完美。

 

如何應付自己的過度努力呢?先從小小的練習開始:

 

一、設定合理的目標

 

找一位了解你的人和對方一起討論,藉由外力幫助你設定更合理的目標值,你仍可以專注在完成目標。

 

二、大量鼓勵自己

 

停止批評自己。練習對自己說些正向的話並鼓勵自己,時常對自己說:「我做得很好。」

 

三、讓數據說話

 

你需要實證來肯定自己,因此定期列出自己的成就。讓客觀的事實幫助你,相信自己達成多麼不容易的目標。

 

也可以翻開附錄的「自我練習手冊練習」,透過「想法與行為綜合覺察表」的表格,藉由事件、情緒、行為紀錄,你會發現自己有多棒!

 

四、練習愛自己所愛,而不是他人羨慕的

 

找一件你喜歡但「沒有效益」的事情來做,像是放空、打毛線、唱歌 ……練習沒有目的地投入,做這件事只是單純因為你想這樣做。

 

作者簡介_林靜君  

諮商心理師,專長議題爲成長創傷、伴侶關係、親密互動與中年人生課題。

擅長以溫暖、質樸且充滿力量的諮商風格,用深度理解與洞見,陪伴無數個人與伴侶走過生命的困境與轉折。

擁有完形心理治療(Gestalt Therapy)與國際情緒取向治療中心(ICEEFT)認證,同時為美國國家催眠師公會(National Guild of Hypnotists, NGH)認證催眠師,致力於身、心、靈的整合與療癒。長期關注東方文化與西方心理學的交融,希望透過心理對話,帶給人們更多可能與希望。

 

本文摘自今周刊《以愛為名的童年俘虜:不要再說都是他們的錯,人生現在開始這樣過

延伸閱讀
國定假日多5天總統公布了!今年教師節全民一起放假,還有哪些天能連休快看
國定假日多5天總統公布了!今年教師節全民一起放假,還有哪些天能連休快看

2025-05-28

消失7天假還勞工?台灣工時2020小時全球第5,朝野同喊多放假!五一勞動節、教師節將成國定假日?
消失7天假還勞工?台灣工時2020小時全球第5,朝野同喊多放假!五一勞動節、教師節將成國定假日?

2025-02-21

國定假日多放假朝野有共識,吳東亮:放假是合理但別過頭!人事成本會增多少「不用算了都很清楚」
國定假日多放假朝野有共識,吳東亮:放假是合理但別過頭!人事成本會增多少「不用算了都很清楚」

2025-02-21

2025(114年)行事曆最新版,下半年還有4個連假!想請特休湊9天連休?請假攻略必看
2025(114年)行事曆最新版,下半年還有4個連假!想請特休湊9天連休?請假攻略必看

2025-06-13

2026(115年)行事曆最新!過年放幾天?寒暑假何時放?9個連假請假攻略:請4天能休16天
2026(115年)行事曆最新!過年放幾天?寒暑假何時放?9個連假請假攻略:請4天能休16天

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