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購併戲碼熾烈成風 誰是幕後贏家? P.66

購併戲碼熾烈成風 誰是幕後贏家? P.66

一宗購併案成功時,活像是結婚宴客當天,男女雙方親友湧進現場,搶著向新郎、新娘表達祝福之意。但一陣熱鬧後,人潮散去,這時,新郎、新娘才將展開真實的生活。就像結婚是兩個家庭的聯姻一樣,購併也是兩個不同企業的新生活開始。

五月八日,惠普( HP )宣佈購併康柏( Compaq )。這一宗舉世矚目的大買賣,過程中,正反兩派意見拉鋸許久;劇終,力主購併的惠普女總裁卡莉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 擊退以惠普創辦人之子華特惠特立( Walter Hewlett)為首的反對派,獲得勝利。菲奧莉娜站在舞台上,成了博得掌聲的贏家。

菲奧莉娜不僅贏了惠特立、買下康柏,當鎂光燈閃過的剎那,她更已在歷史留名;這一樁購併案(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 )規模超過兩百五十億美元, 在彭博( Bloomberg )所公布的「全球前十大已完成的購併案」中,排名第二。這一場世紀聯姻,為逐步沉寂的全球購併風掀起高潮。

當全球購併案件減少,台灣卻呈現相對上揚走勢。今年以來,國內的購併案件不斷,「是金控公司點的火,」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投資理財顧問部副總經理游明德一語道破。

游明德進一步說明,一般而言,景氣不好,產生購併案的機率較低,而台灣發生購併事件,之所以與全球經濟走勢對作,是源自於法規鬆綁。今年間,政府陸續通過企業購併法、金融控股公司法後,帶動一連串的購併案件。

從此,金融界合併事件不時登上報紙頭條。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滿腦子想著如何擴張金控版圖,坐上王位。當事業版圖的輪廓日漸清晰,金融界的大老闆們,競相以購併作為補齊事業缺角的重要手段。

所以,在金控的事業布局中,國泰少了商業銀行,世華就成了它的標的;富邦為了擴大規模,靠買下台北銀行墊高身材;台新銀行併大安,也著眼於加大自己的尺碼。

當美國的菲奧莉娜,台灣的蔡宏圖、蔡明忠、吳東亮等完成交易,風光地站在台前,接受各方祝福,算是走到故事的完結篇了?難道,購併案真如一般的買賣,銀貨兩訖就告了事?恐怕不盡然。


婚宴上人潮散去 新郎、新娘的生活才正要開始

對於購併案,游明德有一段妙喻,他認為,一宗購併案從開始接觸、展開談判,到完成交易,最後,進行彼此間的磨合,正像是一樁男女婚姻。

游明德解釋,購併案發生時,所有的投資銀行、金融顧問及大批新聞媒體簇擁著當事人,活像是結婚宴客當天,男女雙方親友湧進現場,搶著向新郎、新娘表達祝福之意。一陣熱鬧後,人潮散去,這時,新郎、新娘才將展開真實的生活。購併案何嘗不是如此?當購併事件的新聞結束後,所有人一一離去,現場卻留下了一個大問題──買賣雙方能不能在一起生活?

「在兩家公司合併的過程中,高階主管的相容性,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游明德一再強調。

因此,當菲奧莉娜、蔡宏圖、吳東亮……,從新聞媒體的鏡頭中消失後,有另一批主角接棒演出;這一群人正是面對企業購併或被購併的員工。而他們之間,誰又會是贏家?

游明德點出一項顛撲不破的道理:在購併過程中,不論去、留,有競爭力的人,永遠會是勝利者;他們或許隨著購併案發生,離開原公司,但憑著一身好功夫,仍會是同業間的搶手貨。

只是,在購併狂潮席捲而來,如何屹立不搖,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人?「必須具備能力改造的彈性度」,一○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說;他提醒職場人士:過去景氣好,不缺工作機會,使得有些人的能力改造出現鈍化跡象,必須盡快磨利。

楊基寬也認為,不論購併是否發生,對職場人士而言,早晚都會面臨生存問題,所以,應該及早做好準備。


不論去留 都要做自己人生的勝利者

有趣的是,這一群被購併風潮波及的職場人士,一開始,雖不具購併案的主控權,但最後,他們的作為卻關乎購併案成功與否至鉅,同時也決定自己人生的下一步。這一群人如何面對變局、走過購併?

「如果公司明年決定再進行購併,我也已經準備好了,」台新銀行資訊服務處副總經理何博仁已超過五十歲,卻保持高度彈性。

惠普企業事業行銷企畫資深專案經理黃明明則暗喻:「我們既然不能決定自己的婚姻,被家長『指腹為婚』;現在,就應該趕緊生個健康的『寶寶』。」黃明明口中的「寶寶」,正是指「購併效益」。此刻,黃明明定下心後,正積極與被購併過來的康柏同事研究如何進行資源整合,透過擴大經濟規模,強化與供應商的採購議價能力。

歷經一場購併後,選擇留下來,繼續為公司存續打拚的人,不在少數;但也有人,自此重新展開了一場不一樣的人生。

一九九八年,原美國第二大國際電話公司 MCI,被 Worldcom 購併後,MCI 在台灣代表巨迪電訊公司資深副總經理徐永強隨著公司結束,險些成了中年失業一族。但是,沒有被擊垮的徐永強,卻練就了矯健的身手。

何博仁、黃明明、徐永強這幾個處於不同產業,人生際遇各異的企業人,在面對影響個人生涯的企業購併戲碼收場時,他們卻都是幕後真正的勝利者。

而購併風潮不會就此停歇,下一個被購併或是購併他人的企業,不一定就是你所待的公司;所以,要問自己一個問題:「面對企業購併,你準備好了嗎?」

延伸閱讀

NGS日韓納入給付 專家會議討論資源分配 次世代定序納健保 治肺腺癌效益最高

2023-10-25

身體有10種警訊恐罹癌!不抽菸、沒家族病史...「社會菁英」得肺腺癌:別以為人生跟癌症是平行線

2024-05-28

偶爾咳嗽頭痛…正妹護理師:我才30歲為何會肺腺癌!不煮飯不菸酒非高危險群,2族群怎自救?

2023-06-13

勞退自提他專戶一口氣入帳38萬!勞保局最新統計,「這群人」超狠自提率近5成,自提有什麼好處?

2024-04-15

勞退自提6%有什麼好處?「退休金多領1倍」還能節稅!一文試算每月金額、報稅能省多少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