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你已經離不開手機了嗎?

你已經離不開手機了嗎?

商周出版

個人成長

2015-05-22 11:55

依賴數位裝置的人,在真實世界中是否能找到真正增進互相了解、減少彼此疏離感,去創造更快樂和充實人生的方式呢?抑或是他們早已習慣與這些不會讓你孤單無聊的電子器具共處?

在YouTube平台搜尋關鍵字「嬰兒」及「iPad」,便可以看到一些一歲多的小朋友誤把雜誌頁面和電視螢幕當成觸控式裝置,而試圖操作它們的短片。這些嘗試操控的小手甚至都還沒學會拿蠟筆咧。

「小朋友們理所當然會以為所有的東西都是觸碰感應式的呢。」翌日,肯尼一邊用早餐一邊說。我們的大腦會和我們所使用工具的假定認知一起運作。就像撥啟開關後,燈泡便會發亮;或是我們推窗,窗戶便會敞開一樣。若是大腦沒有這些假定認知,像是前述開燈或是推窗的動作,便會提醒我們,使我們不至於遠離常軌而不知所措。

我興嘆於這種功能,也同時對肯尼的神經科學資歷饒富興趣,恰好在這時候,窗外經過一群手中都握著手機的小朋友。我可以抵拒那些物品,但對班傑明這一代的小朋友來說,抗拒力簡直不存在。改變局面已然大勢底定。

依賴數位裝置的人,在真實世界中是否能找到真正增進互相了解、減少彼此疏離感,去創造更快樂和充實人生的方式呢?抑或是他們早已習慣與這些不會讓你孤單無聊的電子器具共處?

相較於複雜、難以預測的人類心理,智慧型手機無疑是更可靠安全的朋友。我們不必直接處理和面對對方情緒變化或口臭等問題,與手機建立的親密關係可說是某種詭異的連結,然而,我們也許遺忘了,對手持電子裝置付出溫柔情感並非前所未有。

我們是多麼渴望減少與人應對的麻煩啊!手機消除了無聊空檔的可能,提供我們具有完整輪廓的場域,讓我們在一片眼花撩亂、足以讓人淹沒的消遣娛樂中有所繫泊。公車上那兩個少年在手機裡找到了某種熱切的友誼關係,然而,那樣的友誼是需要服從的。

手機軟體將我們的「人際關係」變得井然有序,而踏入那井井有條的人際網絡(並非真實的人本身)往往成為注意力更大的聚焦點。這種非實際、抽象的「人際關係」是否反映了某種世代轉換?

每當我思忖著數位原生者固有的人際交往技巧,和當他們該專注於某一件事時,卻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同時進行多工處理,腦子便會閃過一種想法:老一輩的人其實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恕我狂妄直言,我想應該沒有人會任用一個無法專注、處理零碎片段的員工吧?年輕人唯一顯著的優勢條件便只剩那張青春無敵、洋溢著稚嫩魅力,讓上一輩人不忍責備的面孔。關於這點,我帶著些許幸災樂禍的心態告訴自己,這份優勢終將逝去。這樣說來,一個五十歲、注意力常常分散的中年人又能貢獻什麼呢?難不成要使用科技設備讓他回復青春?當然了,這只是幻想囈語;他將在這多工處理的世界中,成為一名多工處理者。而我對職業道德的既有觀念也將過時沒落。

前天,我和一位年近三十歲的年輕朋友聊天,他是一名記者,對於一邊和我說話,一邊發送簡訊的行為完全不以為意(至此我強烈意識到自己成了人們所謂「義憤填膺、吃了炸彈的怪咖」。這是一件普遍惹人厭的事,也幾乎不值一提;只是我一直在想,與一個不時將我晾在一旁、漫不經心的朋友喝酒談天有什麼意義)。

對我來說,他投注於此的百分之八十專注力,卻只提起我百分之二十的興趣。這是一種攪和、複合式的分心情況。但讓我覺得無奈透頂的是,他根本沒有察覺或壓根不在意我們都如此地心不在焉。一個年紀小我五歲的年輕人「天生」的注意力是更加跳躍、充滿動能和碎裂片段,可見專注力的廣度已然進化了。

回憶往昔的寧靜時光非常有幫助。

孤獨或許會讓人有點不安,但那些不適往往是有益且具有啟發成分的。只有在腦袋空白與抽離的時刻,像安東尼.特洛勒普這樣正沉浸於幻想白日夢的人,才能捕捉到意想不到的想法和念頭。

當我們的空白空間被各式各樣的「社群網絡」霸佔、被欲罷不能的科技需求填滿,那麼,那些總是不經意降臨的禮物該何去何從呢?

我們會不會成為最後一批白日夢想家?我擔心我們的下一代會失去那片空白與抽離感,再也無法理解當中的寧靜及其無比珍貴的價值。假使下一世代習慣於網路線上社交更勝於在所謂的現實世界來往,且若他們對相反的狀況完全難以想像,那麼,我和我的同世代將是最後一群感受到這種線上社會化的人。

網際網路成為「真實世界」,物質存在的現實則成為一種需要定義和特別保留下來的事物─「我原始樸實的歲月」、「我步調悠緩的生活」、「我那空白的生活」。

法國作家蒙田(Montaigne)曾寫道,「我們務必要為自己保留一個完全獨立的空間,全然自在且不受任何干擾;在那裡建立起真正的自由,與最重要的僻靜和孤獨。」然而,當整個世界彷彿聯合起來排擠掉空白的靈魂時,未來的孩子們能再找回心中那一畝寧靜良田嗎?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麥克‧哈里斯Michael Harris

是《Western Living》和《Vancouver magazine》的特約編輯,他的報導已榮獲多個獎項。作者網站:http://www.endofabsence.com

譯者

威治

淡江大學歷史系畢,曾擔任書店店長、出版社行銷,在澳洲打工旅遊一年,目前任職於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同時也是自由編採與翻譯。
朱詩迪
政大俄文系畢業,曾任影展電影字幕翻譯,目前兼職自由翻譯工作。

書名:留一段時間給自己:找回我們在緊密連結的世界中,終將遺忘的獨處時光



出版:商周出版/城邦文化

 

延伸閱讀

藍白合柯文哲說翻臉就翻臉,金溥聰喊不解…柯前幕僚說不意外:2018「綠白合」也一夜撕破臉

2023-10-16

藍白合互要對方給善意,侯辦拆解「折衷」兩字意涵:民眾黨強硬堅持,就要為無法合作負責任

2023-10-18

邱瓈寬恩師上億遺產「不給家人一毛錢」,弟妹拿不到特留分?呂秋遠:立遺囑,你必須知道的10件事

2024-04-24

最新總統民調/柯文哲說藍白合民調「贏當正的輸當副」一半台灣人都認同!逾8成藍營支持者超渴求

2023-10-19

藍白合首談兜不攏,一表看2陣營分歧!雙方都挑有利自己的工具,「無法由和到合」最後恐成怨偶

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