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愛」是追求共同的幸福

「愛」是追求共同的幸福

2016-11-28 17:56

所謂的愛,是「兩個人共同完成的課題」,那不是「我」的幸福,也不是「你」的幸福,而是必須追求「我們」的幸福。也是由此開始,我們可以擺脫「自我」,從自我中心獲得解放,達成真正的自立。所謂自立,是擺脫兒時的生活型態、脫離自我中心。年輕人直覺感到自己正試圖拉開一扇大門。在大門前方等待自己的,究竟是閃耀的光芒,還是一片黑暗⋯⋯唯一知道的,是自己已經握住了命運的門把。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哲學家:
愛是「兩個人共同完成的課題」。兩個人藉由愛,達成幸福的人生。那麼,為何愛會連結到幸福?單單用一句話來解釋的話,那是因為:愛就是從「我」解放出來。

年輕人:
從我解放出來?!

哲學家:
是的。在我們剛降臨人世的那段日子,是以「世界的中心」這樣的姿態而稱霸。身旁每個人都關注「我」,不分晝夜呵護逗弄、餵食,還為我們清理排泄物。只要「我」笑,世界也跟著笑;「我」哭了,世界也為之撼動。幾乎可說是在「家」這個王國裡稱霸的獨裁者。

年輕人:
嗯,至少在現代是這樣沒錯。

哲學家:
這股宛如獨裁者般壓倒性「力量」的根源在哪裡?阿德勒斷言,那就是「脆弱」。他說,孩童時代的我們,是藉由自己的「脆弱」在支配大人。

年輕人:
⋯⋯因為脆弱,所以身旁的人不得不協助的意思?

哲學家:
對。「脆弱」,是人際關係中最可怕且強而有力的武器。這是阿德勒基於臨床上深入觀察的結果,所歸納出的重大發現。

我以某位少年的例子來說明吧。這名少年很怕黑。到了夜裡,媽媽把他哄睡後,就會關掉房裡的燈,並離開房間。結果他總是會哭。由於他一直哭個不停,媽媽便走回房裡問他:「為什麼哭?」停止哭泣的他小小聲地回答:「因為房間黑漆漆的。」媽媽察覺到兒子的「目的」,嘆著氣問他:「那媽媽來了之後,有變得比較亮嗎?」

年輕人:
呵呵,的確是!

哲學家:
黑暗本身並不是問題。少年最害怕、最想避免的其實是離開媽媽。阿德勒斷定:「他一定會想盡辦法,用哭、叫、睡不著或其他手段,把自己變成麻煩人物,好讓媽媽留在身旁。」

年輕人:
表現得格外脆弱,支配他的媽媽。

哲學家:
就是那樣。我再引用一段阿德勒說的話:「他們曾經活在一段予取予求的黃金時期裡。於是他們之中有些人依然覺得:只要哭的時間夠長、抗議得夠久、拒絕合作的話,應該就能再次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吧。他們不會整體觀照人生和社會,完全只聚焦在自己個人的利益上。」

年輕人:
⋯⋯黃金時期!確實是啊,對孩子們來說是黃金時期沒錯!

哲學家:
選擇像他們這種生活方式的,不是只有小孩子。有許多大人同樣以自己的脆弱、不幸、傷口、不得志的環境還有心靈創傷為「武器」,試圖控制他人。讓別人擔心、限制別人的言行、想支配他人。

阿德勒斷定那樣的大人是「受溺愛的孩子」,並對他們的生活型態(世界觀)提出嚴厲的批判。

年輕人:
唉呀,我也非常討厭那種人!那些人以為只要哭了就沒事,只要露出傷口就可以免除罪過;而且還視強者為「惡」人,試圖塑造脆弱的自己是「善」人的形象!依照他們的理論,我們連變得強大都不容許!因為變得強大,就意味著將靈魂賣給惡魔,陷入了「惡」!!

哲學家:
可是,我們在這裡必須考慮到的是孩子們,特別是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他們在身體上的劣勢。

年輕人:
新生兒?

哲學家:
原則上,孩子們是無法自己存活的。他們如果不藉由哭泣,也就是展現自己的脆弱來支配身邊的大人、讓對方依照自己的期望行動,就連活到明天都有困難。他們並不是為了撒嬌或任性而哭泣,是為了要生存,才不得不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來稱霸。

年輕人:
⋯⋯嗯嗯!的確是。

哲學家:
所有的人類,都是從幾近過度的「(幼時)自我中心」為出發點;如果不這樣,就無法存活。但儘管如此,不能永遠都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而稱霸,必須與世界和解,了解到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果到這邊都能夠理解的話,應該就能看出,我們今天談論過無數次的「自立」的意思了吧。

年輕人:
⋯⋯自立的意思?

哲學家:
對。為什麼教育的目標是自立?為什麼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教育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所謂的自立,包含了什麼意義?

年輕人:
請您告訴我。

哲學家:
所謂的自立,就是「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年輕人:
⋯⋯?!

哲學家:
所以阿德勒才會以「social interest」,也就是對社會、對他人的關心來稱呼社會意識。我們必須從頑強執著的自我中心解放出來,不再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我們非得擺脫「自我」不可,非得擺脫受溺愛的兒童時期那種生活型態不可。

年輕人:
您是說,當我們可以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才算達成自立?

哲學家:
正是如此。人,是可以改變的。可以改變生活型態、世界觀或人生觀;而愛,是將人生主詞的「我」變成「我們」。我們藉著愛,從「我」之中解放出來,完成了自立,真正地接納了世界。

年輕人:
接納世界?!

哲學家:
是的。也就是認識了愛,讓人生的主詞變成了「我們」。這是人生嶄新的起點。從只有兩人展開的「我們」,將範圍擴大到整個共同體,以至於全體人類。

年輕人:
那就是⋯⋯

哲學家:
社會意識。

年輕人:
⋯⋯愛、自立、還有社會意識!!這是怎麼回事,阿德勒所說的全部都連結在一起了!

哲學家:
對,我們現在已經接近總結論了。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深淵吧。

哲學家開始談論的「愛」,完全與年輕人原先料想的不同。所謂的愛,是「兩個人共同完成的課題」,那不是「我」的幸福,也不是「你」的幸福,而是必須追求「我們」的幸福。也是由此開始,我們可以擺脫「自我」,從自我中心獲得解放,達成真正的自立。所謂自立,是擺脫兒時的生活型態、脫離自我中心。年輕人直覺感到自己正試圖拉開一扇大門。在大門前方等待自己的,究竟是閃耀的光芒,還是一片黑暗⋯⋯唯一知道的,是自己已經握住了命運的門把。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岸見一郎


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居於京都。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除了專攻哲學(西洋古代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外,1989年起,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並成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的諮商師與顧問。自從撰寫暢銷世界各國、堪稱阿德勒心理學的新經典著作《被討厭的勇氣》後,便如同阿德勒生前所做的一樣,為了使世界更臻良善,花費許多精力在日本及海外與許多「年輕人」對話、進行諮商。著作包括《被討厭的勇氣》等多部阿德勒心理學作品。

古賀史健

株式會社batons代表。自由撰稿人。1973年出生於福岡。專門以聽寫記錄的方式從事書籍撰寫,參與過許多暢銷商業書刊與紀實文學書籍出版。2014年,因「以商業類書籍撰稿人的身分獲得注目,並讓撰稿人的地位大幅提升」而獲得該年商業書大賞的審查員特別獎。前作《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由於對阿德勒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落差感到困惑,於是再度前往京都探訪岸見一郎先生。經過數十小時的討論,以「勇氣二部曲」完結篇的角度寫就了本書──《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出版:究竟出版社
 

延伸閱讀

不開雙B、住40年老屋...調查1000個億萬富翁結果驚人:爸媽節儉、我很省...老婆比我們更省

2021-09-24

退休只存到600萬,如何月領4萬被動收入?00878、00929...工程師47歲提早退休:能長期穩定領息2大投資組合

2024-04-22

存70張00929…股災繼續撿便宜,目標存到100張!達人:2買法搶賺10%股息,月月無痛加薪●萬

2024-04-22

有錢人都開什麼車?就是不愛超跑,為何他們更愛二手TOYOTA、Honda?專家分析背後原因

2024-02-12

台股震盪洗盤,00878、00929、00919…高息ETF誰最「跟漲抗跌」!低點再進場?存股這樣挑安心

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