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爭寵搶玩具是天性!分享該怎麼教?

爭寵搶玩具是天性!分享該怎麼教?

2017-03-11 11:38

我曾在親子館裡看到下面的情景。一個孩子正在玩廚房扮家家酒,另一個孩子走過去,動手要拿廚房裡的鍋子鏟子,正在玩的孩子動手阻擋表示不要一起玩。甲媽媽:對不起!我們也想玩,請分一些廚具給我們玩。乙媽媽:不好意思!我們快玩完了,等一下再給你們玩,我的孩子不喜歡被強迫,他想分享就會分享。甲媽媽:玩具區的玩具,都是公家的,怎麼可以佔為己有?乙媽媽:我們沒有霸佔啊!我說我們等一下就會讓出來,我不想用強迫的方式教孩子。甲媽媽:你本來就該訓練孩子分享,難怪他這麼霸道。於是,一場戰爭,就此開始!

分享是天性,不是被迫的行為

很多小孩都只能自己玩,認為什麼東西都是自己的,沒法一起分享一起玩,讓爸媽看了好擔心

「分享」是一種社交合作的行為,早在嬰兒時期就會表現出來,例如八個月大的孩子就會分享他的食物或物品給爸爸媽媽。

但很詭異的是,「分享」到了幼兒時期卻變得相當困難,學齡前兒童的分享行為明顯比學齡兒童少。

由於「分享」是需要去注意到、並體會到對方內在想法的,因此開始有不少的心理學家探討「分享」與解讀他人內心想法的關聯,也就是心智解讀能力(theory of mind)。心智解讀又稱為心智理論,是一種能了解他人內在想法的心智能力,例如了解他人的信念、意圖、欲求、情緒、看法等。研究發現,學齡前的男孩子,如果心智解讀能力越好,好鬥、破壞的問題行為就會越少,女孩則是社交能力越好。

最近我遇到不少家長在「分享」的教育上有不同的想法,像是「不主動教孩子分享!」或「不強迫孩子分享!」。

原來是網路流傳一篇文章,他們的理論是孩子本來就還小,不懂分享,還有分不分享該由孩子做決定,所以大人不應干涉或強迫!

但,正如心理學家的發現,其實分享行為早在嬰兒時期就出現了,沒道理已經會走的孩子還不懂得分享吧!他們不分享,是因為他們開始懂了「分享」就會有「犧牲」!研究發現,如果分享的情境與「犧牲」無關時,孩子的分享行為就會增多,例如有好多塊餅乾時,就會願意分一塊給別人。

有借有還,大家可以一起玩!引導孩子學習共享

當孩子拒絕與人共享時,父母會說出的威脅語言可能包括:「你都不分享,會沒有人想跟你玩!」或「你不分享我們就回家!」,甚至還會強硬地把孩子不願分享的東西從他手裡拿走。更有可能事情演變到最後,孩子也哭了。於是,「分享」在他心中會變成一件可怕的事,未來要孩子發展主動分享的行為時,一定也會更困難。

近年的研究發現,「分享」的確和孩子的心智解讀能力發展有相關,當其他人對小小孩表達出渴望、需求時,他們願意主動分享的機率也會越高。所以當大人看到小孩為了爭奪玩具有意見時,可以觀察一下孩子是如何解決,再決定是否出手。

例如,當孩子被其他小孩拒絕分享時,媽媽要引導他清楚表達出「想借玩一下」的想法,以及什麼時候就會還。而對於拒絕分享的孩子,媽媽則要適時引導他體會其他小朋友也同樣想玩的渴望,創造雙贏的局面,例如:採交換玩具的形式(就是以物易物啦!),或是輪流玩,並且媽媽也要能向孩子保證,在多久後玩具一定會再回到他手上。在孩子做到分享行為後,也不要忘了給予大大的讚美。

當然,孩子的世界不可能都如此美好,不是每次的分享事件都能成功,重要的是父母要去嘗試讓孩子學習共享,並且大大鼓勵,「經驗」可是影響孩子未來願不願意主動分享的重要關鍵喔!
教分享的關鍵

以下有幾種教導孩子分享的方法,為人父母者不妨參考看看。製造「一起玩比較好玩」的成功經驗。如:一個人玩車,只能將它們排排站;多一個人一起玩,就可以玩警察遊戲,可以當不同角色。

孩子一時半刻不分享,不代表他就是自私的,給孩子多一點時間想想。

孩子先從大人身上學分享。如果我們總是給一堆禁止,他們就會學到錯誤的互動經驗。

玩具該有公家及私人的分別。不是每件買來的玩具都是大家的。如果孩子沒有交換的經驗,反而練習不到分享。

不要常說「你比較乖,都有讓給別人;他不分享,我們不喜歡他」,久了之後,常讓的小孩也會覺得不公平;被讓的人也永遠都學不到分享!像我就會跟聽話的孩子說:「你做得很好!一定會有更多孩子想跟你一起玩」;跟不分享的孩子則說:「要記得說謝謝,下次就輪到你分享囉!」

多用同理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常帶著孩子看圖說故事、玩角色扮演的遊戲,這都有利於孩子心智解讀、決策判斷能力發展,分享也就容易跟隨主動產生。

另外,分享也不該只存在孩子與孩子之間。你是否也會像下面所說的這樣:買了好吃的食物回來,孩子喜歡吃就讓他全吃光,自己不吃也沒關係,久而久之,孩子也習慣不問身邊的人要不要吃;還有,像是媽媽的面紙、爸爸的筆記本,連問也不問就直接取走。

大人就是這樣包容小孩或禁止小孩,但忘了「分享」其實是種社會互動的行為,應該是要在家中無時無刻演練的。像是可以跟孩子說:「這是媽媽的,你要先跟媽媽借喔!」、「這是媽媽買給大家吃的,一人一個,你要記得留給爸爸,不然爸爸下班回來,肚子會好餓好餓喔!」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王宏哲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教養的秘密:無效管教Out ,科學育兒 In,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的新世代教養術

 
 

延伸閱讀

向推理小說學習 推理自己的視野

2016-10-14

不愛念書的小子 蛻變奇幻小說大師

2015-03-19

從金庸筆下的六部重量級小說 解析他的價值觀

2018-10-31

一位7年躁鬱症患者的告白》無法專注10分鐘、2天不睡覺、直播口出狂言…換過4位諮商師「在接近死亡時,找到幫助自己的方法」

2023-07-07

歐美書市迎來日韓療癒系小說熱潮!知名版權代理商:台灣作品有機會走進國際,前提是要把故事說好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