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兒子過年回家,我多關心幾句就被嫌煩「難道父母對他只是負擔」...明明是一家人為何關係越走越遠?

 兒子過年回家,我多關心幾句就被嫌煩「難道父母對他只是負擔」...明明是一家人為何關係越走越遠?

周慕姿

情感關係

shutterstock

2023-02-06 13:52

阿崴很討厭回家,最討厭的就是過年。過年代表:必須待在家裡跟爸媽大眼瞪小眼,而自己長期住外面,作息、生活習慣與爸媽大不相同,長時間的年假,使得這些「不同」浮上檯面,增加自己與父母的摩擦。⠀

 

再加上,回到「父母的家」,阿崴感覺,已經三十歲的自己,好像又變回小孩,回到那個得唯父母命是從的年紀:事事要按父母的規定走;父母要靠許多詢問確認「你現在是否過得好/過得不好」,而過的好與否的標準,是父母訂定的。如果發現你不符合那些標準,「碎碎念」的招式就出現了。

 

阿崴討厭極了碎碎念,於是,他回家,就讓自己待在房間裡,能不跟父母互動就不跟父母互動,以免讓他們有機會念自己。

 

只是,當阿崴出來上廁所,看著爸媽坐在客廳看電視的背影時,忍不住覺得感傷,他不是沒有罪惡感;他何嘗不想跟爸媽聊天、講一些五四三,或是講一些自己的煩惱...家是自己的避風港,不是嗎?

 

但他一想到,如果他說了自己的煩惱,可能會被說教,或是反而讓他們擔心,就覺得:還是不要了吧。

 

孩子好久沒回家...父母多關心幾句卻被認為是嘮叨

 

 

阿崴的爸媽,對於兒子的態度,不是沒感覺的。

 

過年,是阿崴爸媽最期待的時刻,那代表長期在外工作、很少回家的兒子會返家,全家人終於可以團圓,共享天倫之樂。

 

面對很久沒見的兒子,總覺得有些陌生,想要增進點感情,總忍不住多問了些問題...但是看到他冷漠的回應,其實覺得很傷心,但就是會變成用指責的口氣,或是覺得他的生活「沒有規矩」:晚睡、吃東西不正常、懶散......

 

而且兒子已經三十了,人家說「三十而立」,應該早點成家結婚,自已在這個年紀,都已經有孩子、生下阿崴了。但每次跟兒子提到結婚,或是想介紹對象給他相親,他都氣得跳腳,或是說爸媽很煩。

 

忍不住挑剔,忍不住碎念,「這些叮嚀也是為你好啊!」,但兒子顯然不領情,親子間距離好像也越來越遠。

 

阿崴的爸媽心裡有些手足無措:「以前要求他做什麼,他只要按照我的方式做就好;所以我只要一個命令,他就一個動作。可是現在我說的話,他只覺得煩,或是生氣,難道爸媽對他只是負擔?是拖累?他根本不在乎我們?

 

於是又一次的衝突中,阿崴爸媽指著阿崴的鼻子罵:「你怎麼這麼不孝?這樣忤逆爸媽?」

 

阿崴覺得受不了了,爸媽根本只會指責自己,不想了解他心裡的感受,於是衝出家門......

 

明明是為你好,為何孩子感覺不到?

 

 

華人文化很在乎「孝順」,好像有「順」才有「孝」,在這個文化架構下,對於某些父母而言,自己的爸媽以前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因此,期待孩子「順」已經變成一個習慣。

 

尤其從小到大,長期跟孩子的互動,都是比較權威式的「上對下」的要求與命令:我說的、做的都是對的,你要按照我的要求做。

 

只是,隨著孩子長大,有自己的想法、事業跟專業知識,這樣的父母其實缺乏跟長大的孩子互動的方法知識,於是,還用著過去與孩子互動的習慣方式,且希望孩子照著自己希望的路或方法做,這樣,父母才會安心,有安全感,認為「這樣比較好」。

 

當孩子想要「做自己」時,父母不知道怎麼去認識這個新的孩子:當他跟自己不一樣,變得不可預測,或是不講話。

 

對孩子而言,有時候,不講話是最安全的:講了怕你說我頂嘴不孝,還會繼續被念到崩潰,還不如不講話,保護自己來的好。

 

然後,父母覺得孩子冷漠,不在乎他們;孩子覺得父母不了解、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只想要控制自己。

 

於是,親子之間顯得疏離,有的只是應個卯、忍耐,或是表面的應和。

 

但其實並不是不愛彼此,也在乎對方。只是,並不了解。

 

孩子做自己,不代表不愛父母

 

 

年假的最後一天,阿崴鼓起勇氣,第一次跟爸媽提:「我想跟你們好好聊聊」。

 

阿崴口拙地表達著:「我不是不在乎你們,我也會想念你們,但是,回家,常要面對你們的期望,或說我哪裡做的不夠、不對......可是,我已經長大,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人生,我要學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所以,你們可以學著尊重我、信任我,尊重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任我可以自己負責,也信任我就算做我自己、不按照你們的方式去做,也不代表我不愛你們.......對我來說,我感覺到你有多尊重我,我就會知道你有多愛我。」

 

或許,你期待我與你相同,或與你的理想相同;當你發現我變成另外一個人,那樣陌生,你會覺得不安,覺得孤單,甚至覺得有些害怕,恐懼。

 

只是,我想請你,相信一件事:我做我自己,不代表我不愛你,也不代表我就不會獲得幸福。

 

我做我自己,仍然可以愛你,仍然可以獲得幸福。

 

備註:文中案例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作者簡介_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負責人,2017誠品暢銷榜冠軍、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作者。「失戀花園/失落花園」駐站心理團隊。另外,也是歌德金屬樂團「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的主唱。

畢業於政大新聞系、政大廣電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所。曾任中崙諮商中心心理師、微煦心靈診所兼任心理師、宇聯心理治療所企業心理師等,並擁有阿德勒鼓勵諮詢師講師資格。

臉書專頁「周慕姿

 

本文摘修自商周出版《關係黑洞:面對侵蝕關係的不安全感,我們該如何救贖自己?

延伸閱讀

退休養老是自己的責任!有些長輩動不動喊「我快死了」,50幾歲就指望兒女奉養「你吃掉的是孩子的人生啊」

2023-02-07

爸爸住進加護病房,我一夜領悟工作不拼不行: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

2022-11-10

「兒子本來很乖,現在LINE封鎖我」給心懷怨念媽媽的忠告:兒子過年不回家,你該反省的是自己

2021-02-01

併購大王陳泰銘再出手! 14天內砸200多億台幣 接連吃下德法百年老店事業 他在打什麼算盤?

2022-10-27

陳泰銘2.5萬瓶酒蘇富比拍賣,總價逼16億!他的酒窖收藏「6位數字」:這次只是一小部分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