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財富自由等於快樂人生?台大哲學教授解析「金錢與幸福」:為何財富給好人才有價值?

財富自由等於快樂人生?台大哲學教授解析「金錢與幸福」:為何財富給好人才有價值?

林火旺

情感關係

shutterstock

2023-07-13 10:37

哲學思辨是純粹理性的思考,但是卻可以將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如果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幸福,應該如何生活才能活出幸福呢?

 

蘇格拉底: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 469-399 B.C.)說:「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生活進行哲學式的反思,一定可以找到值得活的方式。

 

蘇格拉底是眾所周知第一位殉道的哲學家,他為了忠實於自己所相信的真理,寧願選擇死亡也不願意偷生;而且他面對死亡時從容自若、坦然無懼,他不是神智失常,反而是後人公認的智者,而且是一個幸福的人。

 

俗話說「好死不如歹活」,為什麼蘇格拉底能夠視死如歸?他在面對生死抉擇時心裡想的是什麼?為什麼他的一生稱得上幸福?這一切似乎超出常人的想法,所以蘇格拉底的故事是思索人生一個不錯的起點。

 

財富不會帶來善,而善卻會帶來財富和其他的福報

 

蘇格拉底才思敏捷、聰明、堅持,他會用技巧去問一些令人困窘的問題,逼迫與他對話的人對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看法,必須進行深一層的思考,由於與他對話、辯論的人當中,有些是重要的政治人物及知名的學者,所以他們的對談格外引人注目。

 

尤其更有趣的是,那些平日自信滿滿、自以為是的人,通常和蘇格拉底對談的結果不是承認自己錯誤或前後不一,就是啞口無言,因此更吸引很多年輕人追隨他,觀看他如何凸顯這些名人雅士的錯誤;這些學生樂於看到他們的老師把達官顯要駁倒,這也成了蘇格拉底後來被判處死刑的罪名之一—汙染青年人的心靈。

 

對於這項莫須有的指控,柏拉圖在他的《申辯篇》(Apology)中,詳細記載蘇格拉底在法庭上為自己所做的言詞辯論。

 

由500名公民組成的陪審團在第一次聽完蘇格拉底的答辯後,經由一番討論,最後進行投票,其中220人認為他無罪,280人判定他有罪。

 

第一次判決後,法官決定再一次聽取蘇格拉底的自我辯護,最後要求陪審團做第二次判決,也是最後一次,結果這次有360人投票判他死刑。

 

這種情況很符合民主政治經常出現的現象:「西瓜偎大邊」,可見一般人民其實很容易隨波逐流,常常把多數等同於真理。

 

蘇格拉底的好辯性格雖然有點令人討厭,如果用現代社會的標準,一個人既沒有殺人綁票、也沒有強盜勒索,只是因為喜歡辯論,即使是伶牙俐齒、得理不饒人會令人難堪,但這是什麼罪?

 

就算在言論自由還沒有成為基本人權的古代,雅典人也知道對這樣的人判處死刑似乎太過了;所以他們希望蘇格拉底最好是自我放逐,只要不回雅典就好了。

 

因此官方其實是有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他的朋友、學生安排他逃亡。

 

可是固執的蘇格拉底卻和這些協助他逃亡的朋友辯論,這場辯論記載在柏拉圖的《克里多篇》(Crito),蘇格拉底的論點是:他不應該逃亡,因為他不能破壞國家法律,這樣會傷害社會、也會連累朋友和親人遭人批評或責難,而且做一個守法的公民對社會太重要了。

 

此外,他不想逃亡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即使他逃到別處,該地的政府也知道他被判刑,對他一定會懷有敵意,這樣過活值得嗎?所以他認為逃避法律的制裁是錯誤的行為,他寧願選擇死亡,也不願意做錯事;或許也可以說,他寧願光榮的死,也不願意羞辱的活。

 

在當時狀況下,蘇格拉底如果想要求生似乎不難,但是他最後選擇的是做對的事。他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時就是這樣說的:「避免死亡不難,避免做錯事才難。」

 

面對法官、陪審團,他在法庭上侃侃而談,想要說服大家不要關心物質上的富有,而是關心精神上的富裕,他說:「財富不會帶來善,而善卻會帶來財富和其他的福報。」

 

事實上從物質層面來看,實際人生中行善不一定會得到善報;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所以做好事的人物質上不一定富有;但是在精神層面上,充滿善意的人比較容易得到別人的肯定、尊敬;相反的,喜歡佔人家便宜的人,大家會對他多少存有戒心。

 

做的錯事越少,人生會越接近幸福

 

我們經常聽到「吃虧就是佔便宜」,一般人只要能區分物質上富有和精神上富有,就可以體會這個道理。

 

喜歡佔別人便宜的人,也許短期可以得一些好處,但是一旦他的為人被識破,應該很少人敢再相信他,所以長期來看,反而對他不利;相對的,忠厚老實人雖然比較容易在有形上造成損失,但是由於這種人比較值得信賴,所以他的品格所產生的無形收穫,長期反而可能帶來財富和尊敬,這就是蘇格拉底「善會帶來財富和其他福報」的道理。

 

一個人一生要避免做錯事,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為人心雖然有善良的一面,但是也有短視近利、貪婪自私的一面;更何況花花世界有太多的誘惑和考驗。

 

尤其「私」是最為頑強的趨力,人的私心一旦浮現就很容易犯錯,大概沒有人會否認,私心應該是人類社會多數罪惡的主要來源,要避免因為私心而做錯事,對每一個人都是一件很困難的心靈工程。

 

大概沒有一個人可以在臨終前說:「我一輩子從來沒有做過錯事。」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蘇格拉底才說,「做錯事的腳程比死亡來得快」,表示一個人還沒死以前一定會做錯事。

 

儘管我們一生不可能不做錯事,但是蘇格拉底告訴我們的是:應該盡量避免,因為如果人要活得幸福,做錯事就是幸福的最大障礙,也就是說,做的錯事越少,人生會越接近幸福。

 

蘇格拉底等於用一生的經驗和自己的生命,訴說生命存在的道理:他認為行善才是通往幸福的正確道路,往後的倫理學研究者對幸福和道德的關係到底有多麼密切,雖然存在不少爭議,但是絕大多數的倫理學者不否認蘇格拉底的想法:行善才是正路。

 

比生命更有價值的東西

 

蘇格拉底的故事給我們一個啟示:人世間有些東西比生命還要重要,對蘇格拉底而言,不做錯事、追求真理比生命更有價值。

 

蘇格拉底當然知道,被別人討厭、不受歡迎並不是一件好事,但是這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別人為什麼不喜歡他?如果只是因為他指出別人的錯誤而被討厭,他們討厭他的理由是不充足的,一個人如果是理性的,反而應該感謝他才對,因為糾正錯誤才能找到通往幸福的正確道路。

 

所以蘇格拉底顯然認為,一個人不應該只重視表面上是不是受人喜歡,如果別人不喜歡他的理由是不理性的,何必在乎?因為追求真理絕對比被腦筋不清楚的人喜歡還要重要。

 

如果一個人想要討好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這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對別人並不是很瞭解,常常只憑隻字片語就對別人妄下評論,因此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因為遭到不瞭解他的人批評而感到難過,所以我一向奉行的原則是「我只在乎我在乎的人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的人在乎我」。

 

在這方面,蘇格拉底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死刑到來的日子,蘇格拉底的妻子、三個孩子、朋友都難掩悲傷,只有蘇格拉底一個人保持鎮定,他的好友克里多在他喝毒酒身亡後說:「我們可以說,在他的時代中,他是我們認識的人之中最勇敢、最有智慧和最正直的一位。」但是這樣一位正直勇敢的智者卻被處以死刑;一個人只是因為辯論、講真話得罪了人,就犯了死罪,這是多麼荒謬的事,愚蠢的反而是那些投票判他有罪的人。

 

蘇格拉底的死,是柏拉圖對民主政治最大的批判,這個判決證明了「一個愚笨的決策不會因為多數人支持而變成是明智的」,難怪柏拉圖痛恨民主政治,在多數人缺乏分辨是非能力的庸俗化民主政治中,大智慧的人反而被多數無知者認為是呆子。

 

當然,柏拉圖時期的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也就是民粹,不同於當代的民主政治;不過無論如何,這又再次印證了蘇格拉底的觀點:多數人支持的想法不等於是正確的。

 

蘇格拉底選擇死亡,等於親身證明有比生命還要重要的東西。因此,決定一個人一生是否精彩動人的最主要因素,似乎不是物質性的、或有形的東西,除非物質極端匱乏的社會,否則一個人的物質條件並不足以決定他的人生是否幸福。事實上,一個幸福精彩的人生,最需要的是某些心靈的東西,心靈富裕絕對比物質富有更接近幸福。

 

什麼東西比死亡還珍貴?當一個人找到這樣的東西時,他的每一天都會是活力十足、神采飛揚、活在當下,完全不會想到死神何時會找上門,這樣的生命才是鮮活的。當死亡不是最可怕的事時,人生一定是另一番境界!

 

人不一定要活很久,但一定要活得精彩、有意義

 

如果除了自殺外,沒有人能決定自己的死亡,我們關心的重點不應該是活多久,而是活得是否精彩,所以人最需要認真思考的是:如何讓自己的一生能過得有價值、有意義。

 

俗話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真正讓人最為苦惱的,反而不是物質上的匱乏,精神上的虛無才是關鍵。

 

早期臺灣以農為生,社會普遍貧窮,但是那時候的人際間是溫暖的,而且社會和諧、犯罪率低,很少聽到青少年患有憂鬱症,自殺事件更是少之又少,人民普遍過著簡單卻安心、快樂的生活。

 

相較於工商業發達的現在,人們物質上是富裕了,但人心卻是陷溺的:唯利是圖、自私自利成了常態,道德敗壞了,不只暴力殺人事件增加,青少年憂鬱症普遍、自殺事件頻傳,更普遍的現象是:現在如果有人接到陌生電話,幾乎腦海裡立刻出現的念頭是:是不是詐騙集團?可見一般人平日的生活都必須提心吊膽、對陌生人小心防範。所以物質富裕後的臺灣,銅臭味重了、人味少了,人民反而不安、不快樂。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生一帆風順,所以美好人生的關鍵在於如何面對和處理「不如意」。

 

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對話錄一開始,描述一位長者賽佛勒斯(Cephalus)的觀點,賽佛勒斯提到,許多老年人聚在一起,有人抱怨年紀大有很多壞處,譬如:體力不佳、視力不好;但是他認為,快樂或痛苦與生活態度有關,而與年齡無關。

 

這是一個相當有智慧的語言,事實上每一個年紀的人都有那個年紀特有的苦惱,也許課業、交友、親子關係是最令年輕人苦惱的事,而工作、家庭則是中年人的苦惱,體衰、病痛則是老年人最常出現的憂慮。

 

賽佛勒斯更明確指出:「只有一件事應該責備,那不是他們的年紀大,而是他們的品格;因為如果一個人是講理的、和氣的,年紀大很容易忍受;如果不講理、脾氣不好,年輕也是一個負擔。」

 

與談的蘇格拉底滿意這樣的說法,但是進一步挑戰說:「我擔心大部分人不會同意你所說的,而會認為你的日子過得輕鬆,不是因為你的品格,而是因為你的財富,因為他們說有錢人可以有很多的慰藉。」

 

賽佛勒斯的回答是:「他們說的有些道理,一個好人如果是貧窮的,他會發現年紀大很難忍受,但是一個壞人即使富有,他的心靈也不會平靜。……財富是有價值的,或許不是對每一個人,而是對良善的和合理的人。」

 

品格可以使不如意的人生變得比較可以忍受,壞人有錢心靈會不平靜、財富給好人才有價值,這些道理將是接下來論證的重點。無論如何,一個人的生命色彩是灰暗還是亮麗,只有自己才能塗抹,因此思索生命不是別人的事,而是自己的事。如果你感到生活有點無聊、無奈、茫然而無所是從,想想蘇格拉底的故事,也許就會發現:你可以活得和現在不一樣。

 

作者簡介_林火旺

學歷: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

國策顧問

臺灣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臺灣大學課外活動組主任

《民生報》記者

現職:臺北市新生代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董事長

 

本文摘自三民出版《幸福向誰招手

 

延伸閱讀

人生總有一天走下坡...哈佛教授中年危機省思:40歲生日願望清單全實現,為何擁有很多,快樂卻更少?

2023-06-30

台大畢業到雪霸做房務員「掃70間廁所領悟人生」:追求做到100分的性格,為何在職場碰壁

2023-06-18

台大生告白:從出生到現在18年,我除了讀書考試什麼都不會!台灣的教育讓我相信「考不好人生就毀了」

2023-06-01

台積電(2330)宣布調薪!平均幅度3%~5%「略低外界預期」 員工們最期待還是這「大紅包」

2024-04-22

真「貴」族學校?世新大學宿舍一學期9萬 學生酸「世新大飯店」、校方出面解釋

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