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從國中王牌數學老師,到申請教職退休當荒野全職志工...「年齡漸長的好處,就是可以做點理想事」

從國中王牌數學老師,到申請教職退休當荒野全職志工...「年齡漸長的好處,就是可以做點理想事」
圖片僅示意,非當事人

李偉文

退休

shutterstock

2023-05-24 10:00

周遭很多朋友4、50歲時,工作、事業、家庭都好端端的情況下,卻突然出走,最絕決的是連根拔起地移民到國外,有的是轉換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職業生涯。

比如原本在調查局工作17年,辦過許多重大經濟案件的念陽,50歲之後與原本在博物館工作的太太,搬到臺東縣長濱鄉的山上開民宿,一邊接待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旅人,一邊陪伴偏鄉弱勢的孩子。

還有位前些年才讀完研究所的老朋友羅力,20多年前從職業軍人退伍,到媒體擔任攝影記者,後來自己拍紀錄片,因為熱愛潛水,拍攝海底生態時,看到珊瑚礁及海洋棲地的破壞,於是加入荒野保護協會,帶領一群志工守護海洋,並因此重回學校讀書,補足自身缺少的環境教育專業知識。

的確,人到了熟齡階段是一個「給」的階段。回饋社會、提攜後進,因為你給得起了。同時,心情帶著幾分慵懶和散漫,可以好整以暇地開始二度學習(或事業第二春)。

不過,我倒覺得年齡漸長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我不要!」比如面對一些「好像應該」必須做的事,就可以稍微大聲地說:「我年紀大了,不要可以吧!」比如不再委屈自己,可以做些「理想性」的事,也許不一定很賺錢,只要讓自己樂在其中。

想起張曉風老師說:「一切正好,有看雲的閒情,也有猶熱的肝膽!」

勇於改變、接受挑戰的朋友都是處於正好的年紀!這種不管幾歲,不斷重新學習,開展生命不同面向的朋友,個個都活得興高采烈。

卸任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這十多年,寫文章、演講,同時不斷對抗著自己的質疑:「所為何來?有用嗎?」就如同當理事長時的心情,最耗費心神的不是開不完的會議與參加不完的活動,而是夜闌人靜時,不斷和自己的無力感對抗著。

總覺得要從別人的經驗裡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有所體會的人,不勞你多說,他自然就會去做;但是無法體會的人,任憑你苦口婆心,他仍是我行我素。

簡單講,懂的人,你其實不用說;不懂的人,說了也沒有用。假如世間事真的如此,那麼多年來不斷寫文章、不斷演講,豈不是庸人自擾嗎?

因此,每當收到讀者或聽眾的回饋,我都非常感激,這些鼓勵正是我對抗無力感的力量。

 

淡水河及諸羅樹蛙復育大夢─賴榮孝

 

阿孝原本是五股國中的數學老師,28年前,荒野剛成立,辨公室設在我的診所裡,我遊說他參加第一期自然解說員訓練,他真的去報名,也認真地上課,從此世界上少了一個王牌數學老師,卻多了一位生態保育的超級守護者。

 

阿孝是獨自一人從南部到臺北來求學與教書,沒有結婚也沒有家累,解說員訓練後,幾乎以荒野為家,下班後就到荒野當志工,20多年如一日。

 

10年前他當選荒野協會理事長後,申請了教職退休,名符其實地成為荒野的全職志工,一年365天,天天在荒野,不是在荒野保護協會,就是在荒野大自然。

 

7年前卸任理事長職位後,不到一個月就搬回嘉義老家種田,有點解甲歸田的意味,也遵循著荒野的優良傳統,幹部卸任後,雖然依舊是荒野的永久志工,但是都能謹守分際,不再插手荒野的行政會務,除非現任幹部徵詢才會給予意見,換句話說,就是全然信賴接任的幹部。

 

那麼,擁有豐富經驗的卸任幹部要做什麼?通常是另闢戰場或回到守護的第一線,再為荒野搭建一個全新的舞臺。

 

傍晚好 颱風來前的黃昏

賴榮孝發佈於 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阿孝回嘉義老家種田,除了當一個全職的農夫,也獨自實踐保育諸羅樹蛙的計畫,希望將嘉義老家親戚的田都改成有機種植,復育以嘉義為名的諸羅樹蛙。

 

這幾年,很多夥伴都等著買阿孝的田種出來的米,以及諸羅樹蛙棲地裡的竹筍與芭樂。他真的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農夫了。

 

2022年下半年,疫情接近尾聲,實體活動逐漸恢復,大家比較放心進行「人與人的連結」,開始拜訪朋友。七月在東海大學的荒野環境行動論壇結束,我們一行人從臺中南下嘉義,夜宿阿孝新落成的農舍。晚上到竹林果園尋找諸羅樹蛙後,洗完澡大夥坐在客廳喝冰啤酒、聊天。

 

連日高溫,蘊慧心疼阿孝在烈日下的農事會不會晒傷,因前兩年來訪時,看到他的腰已經有點狀況。

 

阿孝說他現在都是傍晚才到田裡,這樣會愈做愈涼爽,如果清早下田工作,一下子氣溫就升高了,愈做愈熱。大夥一邊聊著田間事,也聊著荒野老夥伴,蘊慧發現現代的農夫不見得會天天下田,就消遣阿孝:「我以為農夫是一年365天都在工作不休息,才那麼受人尊敬啊!」

 

第2天日上三竿,我們這群客人一起床,看到桌上已擺好早餐,接著阿孝從屋外進來,蘊慧問他去哪裡,阿孝說:「為了當個受人尊敬的農夫,我只好一早去巡田啦!」阿孝的生涯從數學名師轉跑道成為環境教育推動者,最後再到最接近土地的守護者,感覺很另類(都是被荒野害的)。

 

臺北解說員第二期的小琦當年是從事幼兒藝術教育的老師,後來荒野需要一位專職的環境教育人員,就挖角她擔任荒野推廣部主任,過了幾年,她和幾任荒野夥伴一起移居到臺東長濱鄉,她成為全職的農婦,這10多年來,她種的享蒔米是人間美味,要提前預約才買得到,AB寶從小就跟著小琦阿姨到處跑,長大後雖然很忙,但還是會抽空到長濱幫忙收割稻子。

 

像這樣高學歷卻放棄待遇好的工作、跑去種田的夥伴,在荒野裡有非常多位,我認識的原本在新竹科學園區或工研院上班,後來卻辭職去種田的人就有好幾位,另外,臺東分會的夥伴至少有10來位是自然農法或秀朗農法的農夫。

 

10多年前在日本流行「半農半X」的職業生涯,我們自古以來也有「晴耕雨讀」的美好傳統,每次到這些務農的夥伴家,看到滿室書香,一方面雖然如同蘊慧心疼他們的辛苦,但心裡其實蠻羨慕他們的生活。

 

這些夥伴善於歸零再出發,活出多重人生,因為認真,所以每一段人生都活得很精彩。

 

就像阿孝,在第一階段當老師時,就是學校著名的王牌數學老師,許多家長必須再三請託走後門才能進他的班級,等到退休當荒野理事長後,以荒野為家,一天24小時都給了荒野,等到卸下理事長,又轉身成為全職農夫。

 

作者簡介_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喜歡朋友與大自然,三十年多前曾擔任童軍團長,並在二十年多前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初期辦公室還設在自己的牙醫診所內。喜歡閱讀,所以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並且曾經擔任金鼎獎評審、全國好書及公務員專書閱讀甄選審委等。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的《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3

延伸閱讀

不當房仲當農夫!他靠只種「龜背芋」月收入破30萬:一開始答應到屏東務農,我連要種什麼都不知道

2023-03-10

退伍隔天就回鄉接家業!池上建興碾米廠第三代:接班前10年我都在學「圓融不唐突」有多重要

2023-02-02

55歲提早退休,他花光積蓄只為上山「養蟲子」!一個台大教授,為什麼不顧家人反對也要當農夫?

2022-12-22

把別人眼中的垃圾賣到40餘個國家!這個門外漢如何靠著「漂浮的黃金」脫貧致富,走到產業稱王?

2022-11-10

「小時候非常討厭水稻…」 曾發下豪語「不種田」的他 如何成為「台版越光米」推手?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