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財劃法》修正,內政部日前函文通知各縣市政府,明年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經費將要求各地方政府自籌比例不等經費,引發各縣市政府不滿。不少租屋族也擔憂,若政府不提供租屋補助,日子會過得更辛苦。
行政院週四(6/19)強調,租金補貼政策不會改變,對民眾補貼的額度也不會減,會持續等待財劃法釋憲結果。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租金補貼對租屋族而言是兩面刃,有不少房東會擔憂房客申請補貼,導致租賃狀況曝光,影響到房屋稅、地價稅及所得稅,因此實務上不少房東會以房客申請租金補貼為由,轉嫁稅負調漲房租。
住商機構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雖然政府提供補貼是美意,但因為租屋市場仍是需求大於供給,實務上確實有房東轉嫁的可能,對於租客而言負擔自然加重,同時因為通膨蠢動,也使得租金水漲船高。
國土管理署指出,地方制度法載明租金補貼等住宅業務,本來就屬於地方自治事項,租金補貼政策在110年前,已是中央與地方依照財力分級共同分擔總經費,以約中央75%、地方25%比例進行,目前作法有前例可循。
國土管理署表示,今年3月財劃法新法正式公告,地方政府在財劃法新法上路、自有財源提高之際,115年預算籌編應分擔租屋族照顧責任,編列足夠支持經費,和中央共同持續,協助租屋族群減輕居住負擔。
無租補 負擔更重
自從政府推出租補後,房租水漲船高,陳定中指出,跟所有消費物價一樣,房租漲上去後,調降的機會就不大了,因此若租金補貼受中央、地方喬不攏而喊卡,租屋族恐將面臨「無補助、高房租」的窘境,租賃負擔更沉重。
不過,目前中央地方就經費分攤比例還有待討論,一切仍在未定之天,租屋族還不需過度恐慌。
他分析,以非中低收入戶的一般租屋族來說,各縣市的租金補貼金額落在2400~5000元不等,其中,中央、地方各有一定比例的經費分攤,所以就算中央、地方喬不攏,租金補貼也不至於全面告吹,還有可能透過調降補助金額來因應,以期在財政負擔與苦民所苦之間取得平衡。
政院:新版財劃法釋憲,希望會有好結果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週四主持行政院會後記者會時也表示,新版財劃法是在分配不均、事權也不公平的狀況下進行調整,中央政府施政將受到很大影響,因此政院已經在5月21日提出釋憲,希望有好的結果。
她也強調,中央租金補貼政策不會改變,將持續推動,且給予民眾額度也不會減少,也會持續等待財劃法釋憲結果,且內政部還在搜集各地方意見中,一切都尚未定案。
房地合一稅達千億 應照顧租屋族
徐佳馨表示,政府提供補貼實務上房東有轉嫁的可能,造成租金水漲船高。不過,政府也不應因噎廢食,一方面可以降低租屋族壓力,二方面可以藉此長期建立租屋資料庫,有助於政策觀察與滾動調整,對台灣租屋市場將有長期助益。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租金補貼這幾年幫助不少租客,通常租房子的可能相對有資產的人弱勢,方向上還是給予租金補助,尤其去年房地合一稅收也高達千億元,希望可能照顧更多需要幫忙的租屋族群。
房東轉嫁稅賦 政府應有配套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政府推動租金補貼政策,用意在減輕無殼蝸牛族群的居住壓力,相當良善,然而從市場實際運作來看,部分房東為因應稅賦或其他成本考量,選擇調高租金,導致補貼效果被稀釋,甚至反向轉嫁給租客。
近期又傳出補貼經費出現問題,更凸顯政策永續性的挑戰。政府接下來應審慎思考,如何在財政可行的前提下,優化補貼機制及執行配套,避免美意被扭曲,讓資源真正落實於租屋族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