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藻礁公投電視說明會》昔環團盟友針鋒相對 台灣能源轉型途徑成攻防焦點

藻礁公投電視說明會》昔環團盟友針鋒相對 台灣能源轉型途徑成攻防焦點

蕭婷方整理

公投專區

取自「珍愛桃園藻礁」專頁

2021-11-18 13:44

重啟核四、反美豬、公投綁大選以及三接遷建四大公投案,即將在12月18日進行投票,中選會規劃第二場意見發表會今日上午登場,上午聚焦三接遷建(第20案)。

電視說明會正反雙方代表中赫見「環團對環團」,由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對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昔日老戰友如今針對能源轉型策略判斷針鋒相對。

 

第一輪:

 

正方代表: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

 

一、大潭海域風向差,安全成隱憂:

 

桃園是台灣海峽窄,受地形影響風經過時候會加快,過去風浪特大、海象差。
民國83年,中油就曾評估當地槽差過大、可工作時間太短,選擇到其他地方開發。現在大潭電廠幾乎都是使用來自於台中的二接,大潭電廠七部機組都是用台中天然氣,目前都沒問題。

 

大潭現址曾被評估是台灣北部最不安全的場址,比蓋在台北港、林口港不可操作的天出多出一倍。海象不好的時間與台中港、麥寮港同步,三個港口同時連續12天風速過大、有同時斷氣的問題。

 

中油工作船去年在此處曾經2度擱淺、5度逃到台北港躲風浪,在脆弱珍貴敏感的生態系中開發接收站,容易引發災情。

 

二、現行環境報告數據美化

中油主張大潭環境好、可操作天數高,實際上中油估算可工作天數的標準曾放寬,以此美化數據,藉由改變安全操作的標準來增加可使用天數。

 

三、三接遷建不會缺電

政府對缺電早有準備,三接沒蓋在大潭無斷電之虞。

 

台灣一接與二接都在擴建中,第一接收站有6座儲槽,目前還在增建3 座儲槽,預計在2027年完工;二接有6座儲槽、未來將再增6座,預計在2023年增加200萬噸供氣量,2026在增加200萬噸,2028年在增300萬噸,光是二接短期預計增加供氣量就是三接的2.5倍。

 

第五接收站同樣位於台中港,未來要蓋五座儲槽,陸域已經通過環評正在施工,海域因有白海豚爭議,環團主張希望與中油共用部分設施,將多一點海洋留給白海豚,但不論如何五接,但是至少通過環評,未來增加供氣量可以供應

 

沒有三接,大潭8、9號機組替代能源,無斷電之虞。依據政府今年5月公布的能源報告,大潭的8號機在明年6月上線、9號機在後年6月上線;大潭的7號機則將於明年6月暫停使用,空出來的氣體將暫供8號機使用,7號機組同時從單循環改為廢熱再利用的複循環機組,新的7號機預計將在2024年上線

 

新機2024年就上線,三接外推方案則要2025年才會啟用,大潭的新增機組都在三接啟用前1-3年前啟用,大潭絕對有替代能源。政府對增加氣源有很多準備,這麼多儲氣槽的計畫要整併思考,盡量優先使用既有港口、減少環境破壞。

 

反方代表: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

 

一、正方資料引述應尊重新資料:

正方代表在海象上面的質疑與推估,很多推估跟引用資料的學者已經支持新的數據標準與分析,應該要尊重新數據。

 

二、天然氣供電增加是減少燃煤不可或缺的選項:

淨零碳排的目標願景,要以天然氣作為綠電橋接角色,搭配全力衝綠電。天然氣發電預估未來10-15年天然氣需求量會持續成長,直到2035年開始消減,2050 年估區求量為現在的10 分之一。

 

台灣要非核減煤,天然氣供電占比要36%增加50%,要讓燃油工業鍋爐轉為燃汽鍋爐,估天然氣供給要增加4成左右。

 

能源轉型白皮書曾訂下願景,2050年天然氣接收能力2620萬噸,目前要達到這個目標雖然不是只有三接選項,但是把三接天然氣的供應量扣除,2025年燃氣就有供需缺口,即使靠其他天然氣接收站供應,也難以填上。

 

以上差距,經濟部估算將影響137億度燃氣發電量、自身研究估算影響110億度,這恐增加燃煤發電量增加。若三接遷離、形同有110億度的燃氣缺口,燃煤發電量增加量,原訂中火5部將於2025年除役的燃煤機組無法除役、只有3部能改為備用,希望提早除役的高雄興達3、4機無法履行環評承諾,等於450萬噸排碳增加,燃煤發電量降幅將不如預期,減碳進程將大幅度受阻。(2025要比2005年減碳10%的法定目標,等於我們要減少2120萬噸燃煤。450萬占2120萬噸的20 %以上,燃煤發電量降幅將不如預期,減碳進程將大幅度受阻。)

 

 

第二輪

 

正方代表: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

 

一、藻礁公投不是反天然氣公投,是要求天然氣場址慎選的的公投,若天然氣發電只是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的過渡方案就不該摧毀幾千年累積的生態系。

 

二、天然氣也是高碳排:天然氣碳排放量是燃煤59%、石油76%。未來6年(110-116年)間,預計天然氣發電量還要增加近1400萬千瓦。言下之意,同一時期燃煤電廠的3.6倍,是燃油+燃煤電廠除役量的2.9倍。雖然天然氣排碳量比燃油與燃煤少,但是一次增加這麼大量的燃氣量,碳排還是無法減量。

 

四、資源配置應該再思考:投資大量資源與預算發展三接,將會排擠其他綠電項目的發展。

 

五、不只減排還需要固碳:中研院等研究提到,要利用海洋及沿岸的生態系統來固碳,世界也呼籲減少燃煤與燃氣會產生二氧化碳的比例。台灣本島海岸只剩下44%,不應該再這時間供應石化的設施,卻直接犧牲可以固碳的生態系。

 

反方代表: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

 

一、既有接收站的擴建如期完成,天然氣供給仍是問題

 

未來第二接收站的擴建因為優先在地供給政策,以及二接到大潭發電廠管線供給量能不足,仍無法100%滿足大潭發電的需求。

 

二、台北港已經作為綜合商用港、相較純天然氣接收站港口,接收天數與安全性將有落差;唯一可行替代方案至少要11年起跳

 

正方主張,利用台北港利用閒置的N7-N9碼頭,就不用填海造陸,只要5.5年就可以設置儲槽、增加天然氣接收能力。但運送天然氣的船是危險物品的運送船,依法要與其他的卸料碼頭要有320公尺以上間隔,但是N7-N9碼頭附近有三大貨櫃公司剛啟用的物流倉庫,可行性還要仔細思考。

 

此外,港的航道只有400公尺,運送天然氣的船航行時,左右100公尺都不得有其他船隻行駛,過程中台北港航運安全將受衝擊。

 

目前,台北港唯一可行的替代方案,只能在沒有填海造陸區域設置接收站,推估前置作業要3年,危海主體要4年,設計儲槽要8年,共計要11年。言下之意,台北港替代方案啟用要n+11年。

 

三、節能與綠能作為替代方案:

綠能要補足50億度發電缺口,2025年太陽光電從目前目標20GW增加到25GW,未來四年每年要增加4GW設置量,比現在要增加兩倍才能達到。目前地面光電社會接收度有限狀態下,還有難度。

 

四、再外推方案已考量生態衝擊

政府於2021年5月再外推方案經過水溝模型與樹枝模擬,能解決部分漂砂的問題,且再外推方案也有考量藻礁生態。

 

雖然的新接受站還是有少量衝擊,環差分析也指出,再外推方案仍會對環境有輕微的影響,但綜合目前所有論證,有確保大談藻礁不會被破壞殆盡,這個方案可以確保迫在眉睫的減碳進度不會被大幅度延遲,這是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案。

 

 

延伸閱讀

公投電視辯論會各陣營到底吵什麼? 四大議題懶人包一次看懂

2021-11-12

勞保年金給付調幅創新高,90萬勞工準備收錢!每月多領「這麼多」…何時請領退休金最划算?

2024-03-24

勞工退休金VS勞保老年給付,有什麼不一樣?拆解勞退新制的計算方式:簡單1招,最大化自己的退休金

2024-04-08

勞保老年年金幾歲領最划算?退休實例計算:提早領、延後領差多少…這招「輕鬆多領38萬」

2024-03-31

公公過世她做了「1件事」拿到政府最高「近10萬補助」 勞保局提醒:還得符合這資格

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