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張俊彥:培養諾貝爾獎得主 劉炯朗:建立卓越學術風氣 P.116

張俊彥:培養諾貝爾獎得主 劉炯朗:建立卓越學術風氣 P.116

清大、交大合併的話題才剛落幕,兩校激烈的競爭不曾一日稍歇,即使是校長也會被拿來比一比。雖然清大校長劉炯朗與交大校長張俊彥兩人,上任時間都不長,兩人同樣具有豐厚的學術背景,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境遇。不過,追求學術的強烈企圖心,則有志一同。

國立大學中喊得出名號的比比皆是,論規模、論財力,交大與清大都非頂級,但是在追求學術卓越上,兩位校長的企圖心卻讓教育部高層印象深刻。


劉炯朗願人事紛爭 得到教訓與成長

去年二月接下校長一職,劉炯朗才從美國回到台灣,單槍匹馬一人上任、典型空降部隊,就任初始調整校內一級主管,資深教授為主的清大,劉炯朗起用年輕的一批教授,立刻遭到反彈。原子科學院廢院風波、以及生命科學院罷免院長風相繼上演,隨著近期兩院新院長人事案的公布,才塵埃落定。

說起這一段人事紛爭的過程,瘦高又風度翩翩的劉炯朗很平靜地說,對於主管的安排他秉持用人唯才,不是為換人而換人,況且自己也沒有所謂的班底。在學術的環境裡,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我的責任就是解決問題,希望每走一步路都能得到教訓與成長」。

劉炯朗說,隨著台灣核能發電發展的停滯,核能的研究應從發電,擴張到環境科學與資源、醫學物理、微機電系統的領域,他將與院裡的教授們共同討論,提出一個具體的建議案,原子科學院名稱不變,但是須整合更多的研究方向在一個架構之下。至於,生命科學院是一個十分年輕的院,沒想到不是很重要的問題,卻引起很大的紛爭,他說,「是我責任的一部分。」


建立一個非常好的學術風氣

剛接下校長的職務,劉炯朗說,不可能一來就有非常固定的計畫,大學校長與公司董事長講求賺錢為目的是絕對不一樣。他深切自我期許,自己對學校的影響,是要超過他的任期。而他心目中的典範校長,學者風範,應該與校內外的人都可以溝通、帶著大家一起努力、以及有遠見。清大校長尤其應該追求學術卓越。因為招生不用傷腦筋、募款也占了便宜,只要努力追求卓越,人事問題也會變得簡單。

經過一年多的認識,劉炯朗對清大的運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因為年齡的關係,他只能擔任一任的校長職務,所以他有了具體的努力方向,「建立一個非常好的學術風氣」、「和諧的氣氛」與「不斷追求進步的殿堂」。為了這個目標,正兵分好幾路進行中。

雖然有的大學已經進行系所評鑑,清大正開始要做,校方提供兩千萬元的經費,以評鑑結果作為這筆經費運用的依據。另一步是透過教育部申請追求卓越的計畫,提供校內中生代的教授一筆一百至三百萬元經費,更上一層樓。提高與企業界的關係與帶動校內研究發展的水平,繼續向企業界招商進駐創業育成中心,育成中心早在其他大學進行得聒聒叫,清大去年才起步遠遠落在後面,但是劉炯朗說,去年該校的育成中心表現,經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評鑑,還名列前茅。


希望畢業時能夠及格

關於學生水平的提升,除了台積電每年提供五個獎學金名額,讓大二升大三學生得以到國外留學一年,學校也同樣提供五個名額,今年暑假這十位學生正式上路了。每年學校也送兩名大學畢業生到國外鑽研高科技智慧財產權。對清大而言預計明、後年招生的管理學院,將是學校的重心,因為以理工、科技見長的清大,加上管理、金融與法律的管理學院,便如虎添翼。

從事教育工作超過三十五年的劉炯朗,深知「一個團體的領導者對事情的決策都是受了他個人專才與背景經驗的影響」,所以在學校這個環境裡,一切都須以教育與學術為考量的出發點。固然在媒體與教育部的各種評鑑或聲望調查裡,清大始終名列前茅,然而劉炯朗說,學術的研究不進則退,非常容易老化,他還不斷提醒校內師生,團隊精神的訓練、學生的敬業態度還須加強。

自認為自己是一位很好的老師,這點也充分受到學術圈的肯定,劉炯朗說,上課對他是很大的享受,一旦不做校長了,還要繼續當老師。對於這一年半的評價,他表示,才剛剛考過期中考,他覺得非常充實與愉悅,希望畢業時能夠及格。


張俊彥:交大有機會培養出諾貝爾獎的得主

去年八月才上任的交大校長張俊彥,不到一年的時間,推動了幾項制度的母法,包括系所主管的遴選辦法、教師評量與系所合一。相較隔壁鄰居的處境,交大的環境顯得單純許多。與劉炯朗的空降,張俊彥曾經出國一段時間,但是在交大念書與教書的經驗,對學校的發展不會全然陌生。

自己當幾十年的教授,當上校長,自然願意多傾聽教授們的意見,也願意與教授們溝通,張俊彥說,要落實理念就需要耐性。不過,他很慶幸自己找到很好的幫手,副校長與一級主管全力以赴,他「只出一張嘴」。反而校外的任務花他不少時間,又是行政科技顧問、又參與交通部高鐵案。

除了校內的支持,他還慫恿、推動校友成立數個創投基金,並將未來獲利的四成回饋給學校,作為發展校務的資金,有了校友熱情且長期的支柱,多少減少目前經費不足的難處。張俊彥自豪地說,台灣產業界以台大的畢業生居多,但是在高科技領域交大畢業生就超過台大,宏碁、聯強、大眾、神通等集團遍布交大校友。

交大最自豪的就是在電機資訊領域裡,教授們發表在國際主要學術期刊上的論文數,從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八年,都是全世界第一名,超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等名校。張俊彥對交大的學術成就很有信心,在現有的基礎上還將繼續整合出更大更新的領域,這樣的希望可能成真,例如結合管理學院、資訊與軟體的電子商務、結合交通管理、土木與資訊的智慧型交通系統、結合物理、化學、材料、機械等領域的顯示器等。所以,張俊彥認為,交大有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的機會,他全力實現這樣的一個機會。


理工起家 人文社會藝術並駕齊驅

將交大定位在一所走研究型、精緻化的綜合大學上,近年來聘請了前文建會副委陳其南規畫嶄新的人文社會藝術學院,除了科技專業的培養,人文、藝術的涵養更不可缺,以理工見長的交大,在教育部通識教育的評鑑裡,竟然還超越各類組一應俱全的台大。這也充分看得出交大在人文社會藝術領域的用心經營,張俊彥說,人文的培養已經成為交大的未來發展主軸之一。為了配合這項主軸,校園空間的規畫也有全新的風貌,請來雕塑大師楊英風規畫校園,尤其企畫在校內建造一座雕塑公園,陳列各大名家的雕塑作品。

作為一所研究型、且精緻化的綜合大學,小而美是交大的目標,提升學術研究水平恐怕會是個最艱難的挑戰,但是張俊彥說,對於大學部的要求是打好基礎學科的根抵,所以大一、大二專業不分流,學習共圖課程,高年級與研究所才進行專業分流,作為提供產業界所需人才的養分;至於研究所部分,才是進入專業研究的階段,學校有責任提供自由發展與自由思考的環境。

未來十年,交大不再擴大,但是會將全校八千名學生,研究所與大學部比率為百分之四十五與五十五,逐漸調整為一比一。張俊彥正準備為交大出版校務發展白皮書,已經開過幾次會議,希望這本白皮書能夠作為未來十年發展的指導方針。


不因環境的善與惡 影響我的脫穎而出

雖然才就任一年,張俊彥已經明白地說,他並不想繼續連任,對校長職務的無欲無求讓他更能放膽去做。他說,校長這個位置有時多少有點壓力,滿辛苦但也有成就。過去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的背景,讓他顯得有些特別,他卻說,當他父親過世時,身為老大只有十二歲,還有三個弟弟、二個妹妹,最小的只有一歲,家無恆產的情形下,完全靠當時三十六歲的母親一手拉拔長大,六個子女都接受大學教育,張俊彥說,他的母親才真正的偉大。因為是二二八事件的受害者,關於向政府申請賠償事宜則由他的弟弟處理中。

他曾經因為過去不幸的事實,無法出國,但是張俊彥坦然處之,他說,環境的善與惡,不會影響他的脫穎而出。雖然外界認為他比較親近民進黨,他則說,不站在國民黨、民進黨任何一邊,只從台灣的立場出發,第一優先要和平,和平要靠自己力量與國際認同。

延伸閱讀

寶林茶室第4死,40歲女「器官衰竭」,家屬忍痛不再急救⋯3天內2死,薛瑞元:還有1名在危險中

2024-04-29

2024報稅攻略》所得低就不報稅?可能錯過退稅機會!搞懂「一般扣除額」省荷包,ETF領股利要課稅?

2024-04-30

勞保基金5年後用罄,繳多領少晚退難救!專家提這解方:年增1600億收入,大補財務黑洞

2021-09-26

用路人注意!「5交通微罪」民眾又可檢舉,最快這時上路...違規記點限當場舉發,為何違停騎樓不算?

2024-04-29

梅雨季來了「這天報到」,雨下多久?影響最劇時間曝光...哪個水庫水位大進補,專家:1水庫可惜了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