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從報紙到網路 佛光山一應俱全 P.38

從報紙到網路 佛光山一應俱全 P.38

在宗教團體積極透過媒體力量傳播宗教理念的潮流中,星雲法師創立的佛光山,亦同樣抱持一貫入世的精神,從早期創辦的《覺世》 旬刊,到《普門》 雜誌、廣播電台、衛星電視,佛光山對創辦媒體原本就非常積極,今年四月一日佛光山更將創辦發行人間福報,再次擴大其經營媒體範疇,建立起跨雜誌、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的媒體王國。

就目前佛光山在媒體的經營投資上,內容稱得上是相當豐富。在刊物部分,包括了民國四十六年創刊發行的《覺世》旬刊、民國六十八年的《普門》雜誌、民國八○年代的台中全國廣播及佛光衛視,再加上專門出版佛書的佛光出版社、出版佛教影帶、VCD 的香海文化及出版佛教錄音帶、CD 如是我聞等等,陣營十分龐大。而不久的將來,四月一日起人間福報創刊發行後,結合現有的佛光電子報、佛光衛視及《普門》雜誌等相關媒體,整個佛光山全媒體團隊即告成形,成為國內宗教界中一支陣容堅強的弘法隊伍。


媒體事業全是賠錢貨

不過,正如同紅塵俗世一般,在佛教界也流行著一句話,要一個人苦惱,就叫一個人去辦雜誌(媒體),佛光山擁有這麼多的媒體,除了台中全國廣播是小有賺錢外,其他都是非營利目的事業,都在做賠本生意,每年投注在媒體的費用,動輒達到數億元之多。而唯一賺錢的媒體台中全國廣播,佛光山的角色卻偏偏是個商業電台的大股東,且多年來的盈餘股利,佛光山卻分文未取,直接再投資在電台上,換言之,佛光山的媒體王國版圖雖大,但卻沒有一項是賺錢的,換成是一般人,拿大筆的錢去購買煩惱,任誰也不願意,但多年來佛光山卻是甘之如飴,且似乎愈做愈起勁,愈做版圖愈大。

以一般商業媒體經營的角度來看,不斷投資擴充賺不了錢的事業,根本不符合經濟效益,但佛光山對媒體的經營管理,卻有另一套的看法與做法。

多年來一直奉星雲法師之命,負責佛光山相關媒體運作事務的人間福報發行人依空法師表示,佛光山的經費是來自於社會各界,因此,佛光山也將用之於社會其中,媒體具有教化人心的功能,因此,所謂的賺與賠、得與失,並不能單從物質金錢衡量,而必須加上對社會的教化功能,因此,佛光山辦媒體,表面上是耗費人力且每年虧掉不少錢,稱得上是年年難過年年過,但就精神層面而言,透過這些媒體的力量,佛光山賺到了人們向善的心,而人類一顆善心值多少呢?這就完全不能以簡單的數學符號表計算了。

至於佛光山所擁有的媒體,在基本架構上,大體而言與一般外界的媒體一樣,該有的東西都有。以佛光衛視為例,該電視台雖不像商業電台般,擁有氣派的大門、偌大的攝影棚,甚至也沒有固定班底演員,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攝影棚、攝影機、主控室……等等,樣樣不缺,甚至在其中,還有其他電視所沒有的資產,許多來自各專業領域的在家僧眾、義工的志願投入,讓整個公司浸淫在溫馨的法喜氣氛當中。


聯合報全力支援人間福報

依空法師表示,一般電視台、雜誌社或報社,人事經費可能是占去經營成本的一大部分,特別是大明星的價碼,更可能是主要的成本,佛光山所有的媒體,其工作人員,除了佛光山原有的出家僧眾外,也有不少志願服務的義工,因此,實際上所須支付的人事成本,差不多僅剩下少數專職的專業人士。而這些領薪水的專業人士,多半也是抱持著濟化眾生的服務心態,因此,或許這些專業人士來佛光山前,薪水都相當高,但來到佛光山後,僅提供足夠其滿足個人及家人生活的薪資,但這些人都做得非常快樂,也正因這些人的投入,佛光山得以用最少的成本,達到弘法的最大目的。

又以即將創刊發行的人間福報而言,依空法師表示,當佛光山在籌畫創立人間福報時,許多善心人士便主動向佛光山提出建言,要他們千萬不要為辦一份報紙而蓋印刷廠、購買印刷機等等,更難得的是當許多報社聽到星雲大師要發行報紙時,便主動聯絡,表示願意提供協助,最後聯合報基於創辦人王惕吾身前與星雲大師的交情,其子孫也感念王惕吾去世時佛光山為其辦理誦經法會,因此,表示願提供各項服務與支援,使得整個人間福報的籌辦作業進行得相當順利。

因此,即將發刊的人間福報,正式的人員編制並不多,以各報社動輒數百人的編輯部而言,人間福報的編輯部,連同主管在內,計畫招募的人員不過十來人,其規模幾乎比不上普通市坊上的雜誌社,不過,聯合報卻提供其報系新聞供其選取、使用,再由人間福報人員改寫成符合人間福報人性溫馨關懷面的新聞,或由記者實地採訪一些坊間報系不常用的人性光輝的報導。另外,在印刷過程中,聯合報雖為人間福報的委託印製廠商,但卻僅向人間福報收取工本費,來自各界種種的支援,使得人間福報能以最少的成本,達到辦報弘法的目的。

佛光山之所以會如此投入媒體事業,探究其根本,最主要的關鍵原因,實與星法師有著極大的關係。就現今宗教界人士中,佛光山的星雲法師可謂是最早投入媒體弘法者。早在大陸時期,星雲法師不過是二十歲的年輕人,即對媒體傳播力量有所認知,因而投入了《怒濤》、《覺生》等刊物的編輯工作。民國三十七年,星雲更在南京的徐報上,主編霞光副刊,四○年代到台灣後,也先後擔任人生》雜誌、《今日佛教》等刊物的編輯工作,因此,稱星雲為宗教界的媒體人,實不為過。


星雲法師深諳媒體功能

正因星雲對媒體的熟稔,與豐富的媒體實務經驗,讓佛光山在成立之後,也相當重視媒體的經營,並逐步建立起媒體王國,不過,在星雲法師推動媒體弘法的過程中,卻有些不為人知的小祕密,甚至,星雲法師一度還是媒體封殺的對象。

深諳媒體傳播功能的星雲法師,為了進一步弘揚佛法,自己辦平面媒體還不夠,在民國六十八年間,為了借重電子媒體的力量,星雲法師起了上電視弘法的想法。不過,當時能上電視的宗教節目,除了光啟社因蔣夫人的關係而有緣與觀眾面外,其他的宗教幾乎是想都不用想,最後佛光山用盡了各種辦法,終於向華視買到了時段。大師要上電視弘法,這可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遭,佛教徒為了見證這一刻,在電視台錄影播出的前一天,均競相走告。

據依空法師指出,播出的前一天深夜,星雲法師從半夜凌晨開始錄影,回到寺院已是清晨三點,正當所有信徒引頸企盼下午六點節目能播出時,華視突然通知表示不能播,經佛光山一再探詢的結果,原因只為和尚不能在電視露臉,星雲法師對此頗為不平,反質問華視何以戲劇中能有和尚的鏡頭,真和尚就不能上電視,結果所得的答案竟是假和尚可以,但真和尚不行。最後沒辦法,星雲法師想個變通辦法,和尚不能上鏡頭,聲音沒有分真和尚、假和尚或非和尚,總該可以上吧,最後,華視終於同意以其他畫面取代星雲法師的鏡頭,只播出聲音的方式,完成了中華民國第一件和尚上電視弘法的大事。

之後隨著宗教與媒體的開放,中視與台視都同意讓星雲上電視台弘法,甚至到了民國七十六年在台視播出星雲禪語時,佛光山非但不用出錢買時段,電視台還要給星雲法師車馬費。而當時,星雲法師僅象徵性地收了一元的費用,不過,這一元的費用,其背後代表媒體上宗教自由的意義與價值,卻是無法用金錢衡量。


報導取材活潑多樣化

之後因經常上節目,星雲也對電視的作業十分清楚,時間控制拿捏非常精準。五分鐘的節目,不用任何提醒,星雲法師抓得不多不少,也不會 NG,拍星雲的節目,幾乎不會浪費底片。根據其弟子表示,另一項更為驚人的紀錄則是,星雲曾一口氣錄下數十集的節目,雖然每集只有短短五分鐘,但幾十集錄下來也得七、八個鐘頭,果真是大師級的人物,功力自是凡人無法比擬。

雖然在星雲法師的帶領下,佛光山在媒體的投資經營上,頗見心力,不過,一般人提到宗教團體所辦的媒體,總有個刻板印象,認為其內容都是嚴肅的宗教話題,但依空法師卻不做如是想。依空法師表示,佛光山亦知以純宗教傳統觀點去經營媒體,能接受的人不多,因此,佛光山的媒體,並不以宗教議題為限,而是採取入世、人性關懷的角度,作為主要報導的題材。

以佛光衛視而言,其節目並不以佛教節目為限,甚至包括了美語教學、素食教室、旅遊性節目及醫藥節目,依空強調,佛光衛視只不過是佛教團體辦的電視,而不是佛教電視台,舉凡包括墮胎等有關的社會議題,佛光衛視也都曾做深入的報導與探討,因此,佛光衛視雖也有佛學講座的節目,但除此之外,更有許多其他的好節目。

而未來的人間福報,雖然每日只發行三大張,不過,其報導內容,卻包含了溫馨、健康、環保、藝文、運動、休閒……等等各類新聞,在人間福報是代表淨美的社會、人間福報是代表智仁勇的人生、人間福報是代表慈心橋的連繫,以及人間福報是代表因緣果的報導等四項意義下,讓人間福報成為一份全家人可安心閱讀的全方位報紙。

依空法師強調,在媒體的經營上,佛光山一路走來,相當艱辛,不過,參與其中的人也走得相當欣喜。經營媒體過程中,一切金錢的損失是有形的、有限的,方人士的參與,才是無形的、無價的,而當這一切努力都化成具體成果,呈現在眾人的眼前,並達到文化傳播、教化社會人心時,所得到的、所賺得的,都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至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