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十二吋廠投資還未過熱 p.34

十二吋廠投資還未過熱  p.34

現在半導體景氣好,已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了,如果要問一個大家最關心的事,應該是景氣還能持續多久?十二吋廠出現後,會對景氣產生何種影響?誰又會是十二吋廠的大贏家?

這些問題當然不好回答,但是值得仔細探討。根據 Dataquest、WSTS 及 SIA 等單位的預估,未來兩三年都將是半導體業的好光景,至於十二吋晶圓廠何時出現,以及是否因為新廠過多而造成產能過剩,才是未來景氣可能大幅反轉的最重要原因。

這些單位會做如此預測當然是有根據的。事實上,一九九七年及一九九八年半導體景氣大壞,主要原因就是九五及九六年景氣太好,全球八吋廠增加太多,當時蓋八吋廠儼然成為台灣的全民運動,結果,這些廠房當然有些沒有熬過不景氣的試煉,但是絕大部分都陸續進入量產,這也是九七及九八年產能過剩、價格崩跌的主要原因。有了這個慘痛教訓,當看到十二吋廠的熱潮可能又快出現後,當然會有很多人很緊張。

不過,根據美商應用材料去年八月做的一個統計,「十二吋熱」其實還熱不起來。應用材料的資料顯示,一九九九年只有一座新的十二吋試產線加入,這座全球最早的十二吋晶圓試產線是位於德國西門子的 Dresden 廠,是由西門子與摩托羅拉合作的試產線,至於二○○○年全球並沒有新增的十二吋生產線,二○○一年有三條新增的試產線及三條量產線加入,公元二○○二年則有一條新增的試產線及四條量產線。


兩年後新增十二條 十二吋投資還不太熱

根據應用材料的這項統計,至公元二○○二年底為止,全球總計只有十二條左右的十二吋試產線或量產線,而且生產規模都相當小,顯示廠商對十二吋廠的投資相當地節制,並沒有像過去八吋廠那麼地狂熱,因此十二吋廠可能帶動的產能增加應該很有限。 

另外,根據資詢公司的預測,到公元二○○三年為止,全球各尺寸晶圓產出的片數比例,分別是八吋有五八%,六吋占二六%,五吋及以下占一一%,至於十二吋僅占五%,八吋依然是半導體生產的主流,十二吋可能帶來的影響並不大。

至於為何十二吋廠的投資數目似乎並不多,主要是因為十二吋廠的投資金額實在太大,進入障礙更加拉大,加上技術深度及難度又比八吋廠更大,能夠投資十二吋晶圓廠的家數必然減少很多,不像過去所有人一窩蜂地投入八吋廠。    
   

事實上,十二吋廠的設備及技術尚未成熟,是許多半導體大廠沒有積極投資的主因。除了最早在一九九九年就有試產線的西門子之外,生產微處理器的英特爾及DRAM 的三星電子,應該算是其中速度最快的。其中英特爾早在一九九八年便有計畫興建十二吋廠,但由於市場低迷加上設備未臻成熟,因此直到去年六月九日才又決定重啟十二吋廠的計畫,預計明年就有銅製程的量產計畫。      
                   

西門子最早投入 英特爾、三星急起直追


另外,在 DRAM 產業中三星電子應該算是僅次於西門子 Infineon 的公司,早在一九九八年三星就已籌設十二吋廠,並且向設備商訂購了十二吋廠的設備,但是真正量產的時間可能會在公元二○○二年才開始進行量產。至於德州儀器的十二吋廠也會在今年第四季完工裝機,並於明年下半年量產數位信號處理器及類比IC,另外 IBM 也很積極,其他還有摩托羅拉、意法半導體,以及 NEC 和日立的十二吋廠計畫也會開始加溫進行。

過去是半導體大國的日本,不僅在這幾年內投資大幅縮減,近來日本許多廠商對十二吋晶圓廠的投資心態,也是相當值得探討的議題。以目前日本廠商投資十二吋晶圓廠的速度來看,NEC 與日立合資的新公司進度最快,另外日立與聯電合資的 Trecenti 也將在第四季裝機。其他廠商的十二吋廠計畫則比較慢,量產的時間幾乎都是在二○○二年以後,日本從去年第四季起投資金額有逐漸增加,但是相對來看依然是很保守,主要是很多廠商普遍存有「八吋晶圓很可能是半導體製造的最後尺寸」的心態。

最值得注意的當然還是台灣廠商,最近台灣業界投資十二吋廠的熱潮似乎又已出現,今年第四季計畫裝機的就有茂德二廠及聯電與日立合資的 Trecenti,還有台積電位於南科的六 B 廠房也已設生產線,至於今年內會動土的則有力晶、南亞科技、華邦、矽統等公司,其中矽統還要一口氣在南科興建兩座十二吋廠,他還有茂矽、旺宏可能在海外設廠,總計台灣又有十餘座十二吋廠要在未來三年內加入營運,這個生產規模必定大於日本及歐洲,也很可能超越韓國及美國,十二吋廠將是台灣半導體業進一步超前的關鍵因素。

到底這樣的供應量會不會太多,以現有的資料來看似乎相當難預測,因為這些廠房是否能夠順利開出,良率好到什麼程度,都是影響產能成長的因素,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再繼續再瘋狂下去,幾年後崩盤的效應還是會出現。


台灣也有十幾座 茂德、聯電、台積電打頭陣


不過,茂德科技經理林育中則提出不同看法,他根本上就不同意十二吋廠出現後就會造成產能供過於求。他說,一般人認為新的十二吋廠加上舊的八吋廠,會導致產能供過於求,因此很多預測機構認為公元二○○三年景氣會再下滑,不過,他認為十二吋廠的局面可能不同,上述的情況很可能不會出現,最重要的因素是十二吋廠對降低成本的效益非常大,八吋廠的相對競爭力會很快地消失,屆時會很快地被迫轉進其他產品領域,因此能夠最快導入十二吋廠的公司,會是下一波的贏家。

林育中認為,這個情況很像過去八吋廠出現後,六吋廠的競爭力很快地就不見了,就像茂矽在一九九四年量產的六吋廠,當時號稱是最先進的六吋廠,在九四及九五年的高峰時,一年還可以賺到一個資本額,但是在後來加入的新廠都是八吋的情況下,茂矽的六吋廠成本實在太高,完全無法與其他公司競爭,因此開始轉做其他產品,一直到現在才又找到新的產品線。

茂德目前已計畫在第四季開始安裝十二吋廠的設備,在 DRAM 的推進計畫上,遙遙領先其他國內的同業,也不輸國際級的大廠。更有趣的是,一般人認為蓋一座十二吋廠要花二十億美元以上,茂德目標卻把成本控制在十億美元以內,生產成本也跟著比八吋廠降低達三成,茂德要以達成這個目標快速進到十二吋的時代。

事實上, Infineon 已經在 DRAM 產業技術中領先了好幾代,不只是位於德國Dresden 廠是全球最早進入十二吋廠試產的工廠,在○.二五微米、○.二微米及○.一七微米等三個世代的設計上,都是全世界晶粒數目最多的版本,只是Infineon 在全世界的晶圓產能不夠,因此頂多也只占到全球 DRAM 市場約一一.二%的比重,整體力量輸給長於產品行銷及策略的三星,以及往往以量產取勝的美光。

延伸閱讀

Part Time Job

2024-04-30

New Store

2024-04-02

被服務體驗

2024-05-15

先展店還是先培養團隊?

2024-03-20

複製經驗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