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言論市場「托辣斯」大調查 P.127 

言論市場「托辣斯」大調查 P.127 

台灣媒體的蓬勃發展、百家爭鳴,原本被視為民主化的重要象徵、進步助力,但曾幾何時,許多人卻已將媒體視為台灣社會一大亂源,茶餘飯後罵罵媒體,很容易得到共鳴。面對批評,一些媒體中人搬出民主社會裡的媒體是「第四權」的大道理,表明媒體「神聖不可侵犯」,渾然忘了正因為媒體享有龐大的權力、影響力,所以在媒體自律之外,也應該受到大眾嚴格的監督。

《今周刊》自本期開始推出「媒體觀測站」單元,除了邀請傳播學者、資深媒體人解析台灣媒體現象、分享觀察心得外,也將不定期提出相關調查報導。

此外,更誠摯邀請《今周刊》讀者與我們分享你最近看到的各種媒體報導偏差、錯誤、沒水準……等具體事實,讓大家一起來給媒體「吐槽」,希望台灣媒體能從中反省、求進步。 「吐槽媒體」傳真專線為 02-25119596 或以電子郵件寄至win@wealthgrp.com.tw。

這一期的「媒體觀測站」,就讓我們先從「廣播、電視、平面三棲」的政論節目紅星開始觀測。

喜歡偶像明星的人,巴不得天天在電視上、影劇版看到自己的偶像,打開收音機也聽得到偶像的聲音。不過,如果針對時事評論,從早到晚看到、聽到、閱讀到的,都是同樣一些人在「開講」,轉台一個不小心還會看到昨夜節目重播,是否還會「看你千遍也不厭倦」呢?

即使有不少人可以把政論節目主持人當作偶像,天天迷,但對於媒體的民主角色||包括提供大眾對政治事務多元思辨的公開管道||而言,政論節目的「明星集中化」現象,顯然不利於言論市場的多元化。

統計台灣目前具有「影視歌三棲紅星」架式的政論節目主持人,他們除了有帶狀的電視節目、廣播節目,有的廣電聯播、有的一天重播好幾回,此外還有報紙或雜誌的專欄。像這般麥克風被抓在少數人手上,所反映的言論,就好像在市場上被寡占的商品,讓消費者沒有多少選擇餘地,不看,只有關掉,要看別的,沒有。

表二則是律師尤英夫根據他自七月起每天監看各電視台的政論節目,統計出節目邀請來賓的固定性,其中,針對參加年底選舉的候選人,一天之中出現連續兩次以上擔任不同政論節目來賓的現象,加以羅列。

綜合看來,目前台灣媒體的政論節目,不但有主持人跨不同媒體形態的「托辣斯」,也有受邀發言來賓集中於少數人的「托辣斯」。媒體政治言論市場的壟斷、寡占現象,確實已經到了需要正視的時候了。

延伸閱讀

黑暗中擎火炬 他為動物、受虐兒創協會

2024-04-10

臥底肉品工廠 黑幕小說鼻祖掀食安改革

2024-04-02

餐廳裡的拿破崙 解密廚神埃科菲

2024-05-08

阿斯匹靈之父 竟意外成了海洛因推手

2024-04-17

爆笑神劇神預言 《辛普森》編劇都高材生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