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也談總編輯的焦慮 P.119

也談總編輯的焦慮 P.119

中國時報資深記者楊索最近寫了一篇文章(總編輯的焦慮),相當入骨地刻畫了台灣各大媒體決策者在璩美鳳和「假公主」兩次色情光碟事件中的焦慮:焦慮來自於對這兩則消息「既沒有人漏得起,也沒有人敢先發」的處境,以及必須繃緊神經準備等別人一旦先發了,便要一撲而上的時機掌握。明知新聞下流,登了可能壞了形象,可是面對胃口鹹濕的媒體消費者,不登又怕輸了銷售量。

我一點也不懷疑總編輯們在發與不發這些新聞的決策過程中是緊張而焦慮的;我只是困惑為什麼總編輯們只焦慮發這些新聞的時機,而沒有更多、更深、更複雜的焦慮?

這樣說,指的並不是新聞工作者應該「自律」,或者新聞工作者會遭受來自專業倫理的良心折磨(新聞工作者當然應該自律,可是這說了等於白說,徒然顯露發言者的蛋頭氣息而已);除了自律之外,總編輯們還得面對社會輿論的壓力,面對社會對於八卦偷窺、醜聞緋聞、彩券明牌新聞充斥的厭倦,對於各種扭曲真相、炮製新聞、違反新聞專業倫理報導的不滿之情。

即使主流新聞越來越小報化、八卦化是全球的趨勢,違反新聞專業倫理仍然可能遭遇強大的社會壓力,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一個大家記憶猶新的例子是美國知名的華裔電視新聞主播, 曾在一九九三到九五年間與 CBS 當家主播丹拉瑟(Dan Rather )聯合主持晚間新聞的宗毓華( Connie Chung )。 她在新聞生涯的高峰因為訪問國會領袖金瑞契的母親時,以欺騙的方式套話,讓金瑞契的母親一句「希拉蕊是母狗」的私下談話公開播出,而引發各方指責違反新聞倫理,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辭職;這個事件也使她在新聞界的地位一落千丈。

另一個例子是一九八一年普立茲新聞獎得主, 華盛頓郵報記者 Janet Cooke 被發現其八歲男童染上海洛因毒癮的得獎報導是虛構的,真相被揭發後,輿論大譁。她退還獎項並辭職離開新聞界。

十六年後,Cooke 在 Ted Koppel 主持的 ABC 夜線新聞( Nightline )節目中,請求美國大眾原諒她所犯過的錯誤,給她第二次機會,讓她重回新聞界。這些知名記者被社會對新聞專業倫理的共識所「懲罰」的事件背後,是一個社會對新聞作為一個專業的尊重。正因為尊重,新聞工作的尊嚴與價值才不容踐踏。

相較起來,台灣的新聞界雖然各種違反新聞專業倫理的事例不斷發生、程度更加嚴重,卻只聽過因為參與工會活動而遭去職的記者,未聞因為違反新聞倫理規範而為此付出重大代價的案例。新聞專業義理是一整套的價值與規範,新聞媒體界在主張民眾有「知的權利」時大義凜然,面對各方違反新聞倫理的指責時卻永遠只能攤開雙手、莫可奈何地說「都是收視率、銷售量的錯」。真讓人搞不清楚民眾知的權利到底是建築在民主社會運作機制裡,還是自由市場的銷售機制裡?西方新聞媒體的發展歷史中,八卦羶色腥新聞始終在市場不墜,可是「有讀者愛看」,並沒有因此成為主流新聞媒體放棄建立新聞專業的理由。

新聞作為一個專業的沉淪與墮落,還可以從另外一件事情裡看出來。就在立法院民進黨女性立委舉行記者會,痛斥媒體將女性政治人物八卦化、娛樂化,呼籲媒體不要專問她們喜歡穿什麼衣服、是否想結婚、整容、家裡擺設這類私領域問題,而把女性政治人物膚淺化時,許多明星記者們似乎對於同樣的記者專業形象被名流化、明星化、膚淺化的趨勢絲毫不以為意;同一天某家晚報以超過半版的大篇幅報導各電視台主播們(只有極少數主播拒絕就此議題發言)都穿哪些名牌服飾,服裝是否配得上她/他們的排名與身分。記者們在這些報導中,對於政治人物或是自己所從事的新聞工作,缺乏專業尊重與想像的程度,實在令人搖頭。

當新聞傳播系所的老師們普遍在各種公私場合都面臨身旁眾多責難的聲音、質疑新聞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的時候,我不相信身為當事人的新聞工作者可以免於感受到這股強大的社會壓力。今日,批評媒體幾乎成了全民運動,媒體與新聞記者的社會聲望低落。所差的只是這些社會輿論到目前為止,最多仍然只是街頭巷尾的議論,或是報紙論壇版面上消音過後的象徵性讀者投書,沒辦法以消費者力量的形式展現具體壓力,把社會眼光轉化為商業制裁。

然而,即使「只是」社會眼光,總編輯們難道不該多焦慮一些?

延伸閱讀

從月賺50萬的輪胎老闆,淪為一天開18小時的計程車司機...他苦扛一家四口生計:每月開銷10幾萬怎麼省?

2020-06-29

台積電吸引、留任「關鍵人才」 配發逾2千張限制新股!總裁魏哲家400張分最多「市值逾2億」

2023-03-25

純電車年省30萬,開42萬公里等於車免費!小黃司機:開愈多真的愈省,但最大缺點竟是車子進步太快?

2024-01-24

點個米血糕都被擺臭臉...鹹酥雞攤老闆的啟示:每天做不開心的事,賺再多錢也像在地獄

2019-10-24

曾砸51億買下《斜倚的裸女》 他從計程車司機變身億萬富豪!為何這次拍賣成交冷?原因竟是它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