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媒體,其實你不懂民意 P.119

媒體,其實你不懂民意 P.119

在一個強調民意、展現民主的時代,媒體藉由論壇、訪問、民調,大聲疾呼人人都有權利、有資格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是,久居新聞室的媒體從業者往往對於民眾的意見、態度,乃至情感,有著僵固的想像,一旦事與願違,不知如何詮釋之餘,甚至出言指導、責難,落了個自取其辱的下場。四月初英國王太后逝世,對比幾年前英國王妃戴安娜過世時民眾的反應、媒體的期待,以及兩者的落差,看得出媒體的尷尬。

英國一○一歲的王太后逝世,根據新聞報載(國內報紙也有類似的外電報導〉 ,全英出現兩極反應,除了一部分到聖詹姆士宮瞻仰王太后遺容的民眾之外,大部分民眾對此消息淡漠,拒絕扮演哀傷的角色,但是既得利益者(從王室到媒體︶對此種民間反應大為不滿,企圖掩飾這事實,媒體甚至出言指責群眾薄情云云。相較之下,五年前民眾、王室、媒體通力合作「演出」的場景,就令媒體人戀戀不忘。

一九九七年八月,英國王妃戴安娜車禍身故,新聞上了全球報紙頭條。英國民眾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難以接受,甫獲噩耗、驚慟哀傷之際,紛紛在鏡頭前表達自己的哀思。整樁事件的報導中,受訪民眾、媒體觀眾其實是跑龍套的角色,但是表現稱職,鏡頭前個個情溢乎辭,不能自已,媒體滿意極了,王室也滿意極了。

文化批評者對此頗不以為然,認為發話的民眾表現的都是合成的、制式的情緒,言下頗有質詰一般民眾湊興之意||與你非親非故,你難過個什麼勁?因為英國民眾的強烈情緒反應,之後相關傳播研究陸續出籠,想要一探民眾到底如何定義、如何解釋、如何表達自己與這實際並無過從的媒體人物的關係?

民眾不似媒體想像的如此單薄、易於操弄。 Greg Myers 研究分析鏡頭前受訪的民眾發言,發現有好幾種「故事」||有的人敘述戴安娜如何在某個機會幫助了他;有的人自認身為凡夫俗子的代表,可以道盡戴妃(相較於白金漢宮其他人〉 的不凡;有的人藉「死亡」之題發揮,大嘆天不假年,但也點出「死亡」無所不在(天縱英才與凡夫俗子都一樣〉 等等。

諸多傳播學研究都指向一個事實||在民眾心裡,這不是一個攀附王室國家大事、緬懷明星名流光彩的動作,戴安娜生前死後,就像是一齣待完成的劇本,每個人都找得到自己的位置,也有興趣提筆繼續。

這一回就大不相同了,英國王太后逝世,民眾的表現讓媒體大失所望;中國時報外電報導,鏡報甚至痛批民眾無情,但是隔日讀者說話了,大意是王太后生前生活優渥,如今福壽全歸,死亡固然令人悲傷,「但不值得媒體大幅報導」(中國時報四月八日第九版〉 。情感做不得假,如果不諳民眾對消息的解讀,一味期待平民對王室的制式反應,這種蹩腳的劇本與編導真還不及民眾的表達能力豐富。

周末媒體上大事報導的是紅遍本地(亞洲也開始發酵〉 的 F4 其中一位舉辦南北握手簽名會,鏡頭前不同年齡層的女性叫喚吶喊,狀至興奮。簽名會上,鏡頭鎖定一位髮色花白的中老年女性,拿到海報,她既滿足又慌張地離開現場;媒體大驚小怪的程度,比起鏡頭前 F4 迷的興奮,不遑多讓。只是,我看到了一遍又一遍這種對「迷」的制式描繪,卻仍然不曉得迷們自己心裡想的故事是什麼。

(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

延伸閱讀

921後最大強震!花蓮7.2地震威力相當「32顆原子彈」,餘震已逾70起...在戶外、搭車,記得保命3步驟

2024-04-03

花蓮7.2地震狂搖!高鐵、捷運一度停駛,因地震而無法到班、遲到算曠職嗎?勞工3大權益可爭取

2024-04-03

花蓮7.2地震狂搖餘震不斷!國家級警報為何沒響?這6處都沒收到...氣象署說原因!各科技廠影響狀況一覽

2024-04-03

花蓮7.2大地震》清水橋斷裂「花蓮成孤島」,華信、立榮增開航班…台鐵、公路清明疏運如何應變?

2024-04-03

花蓮強震,多棟房屋傾斜!921後蓋的房子比較耐震?搭電梯遇地震「千萬別做這事」...急救專家揭逃生鐵則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