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天天都過好日子!?P.04

天天都過好日子!?P.04

前兩天,與一位上市電子公司的副總經理餐敘,這位朋友剛滿四十歲,事業正值如日中天的起飛階段,不料他卻劈頭就問:「我們的好日子,是不是已經過完了?」

「是不是未來二十年,我們都要過著上不上、下不下,沒有發財機會的日子?」

「我們運氣實在不好,過去幾年科技股大好,許多人配股滿口袋油水,我們來得不過晚一點,不但配股沒有賺到,自己買公司股票,十幾年的積蓄就這樣付諸流水,搞到四十歲了,竟然全部歸零,跟大學畢業時候一模一樣……」

「現在就靠每個月固定的薪水養家活口,餵飽三餐,餓不死,也發不了財。」

「老哥,」我說,「你已經不錯了,在通貨緊縮的時代,能夠有份固定的薪水,安穩平順地過日子,已經是萬幸。」筆者拿出《今周刊》第三○一期的專文:「避開理財鬼門關的七大祕訣」,請這位朋友逐一檢視他的財務狀況。這七大原則包括:一、心平氣和、避免焦躁;二、立即清償高利息的信用卡借款;三、降低房貸,建立「七年清償銀行貸款」的理財目標;四、不怕存款利息低,建立「保本就是賺錢」的理財觀念;五、克制消費衝動;六、放棄不切實際的退休夢;七、熱愛工作,確保穩定收入。

《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在三○三期的專欄「貧窮風暴下理財十個守則」,一開始就提醒讀者「備妥現金,才能應付未來不可預期的大挑戰」,許多人買房子買股票,台灣、大陸、美國、香港到處投資,辛苦征戰二十年,最後結算下來,到底是賠錢還是賺錢?現在面臨景氣逆轉、前景不確定的緊縮時代,最忌諱的是以為銀行利息低,就去擴張信用,高槓桿、高舉債,早晚面臨「借錢容易、還錢難」的窘境。

這裡不免要提到一個令人遺憾的例子,我有一位經營旅行社的朋友,半年前換屋,買下位在台北市中心、總價將近三千萬元的新屋(含車位、裝潢),但是他在舊屋尚未出售之前就買新屋,又捨不得殺價出售舊屋,結果,新屋貸款一千六百萬元、舊屋三百萬元銀行貸款尚未結清,另外還向親朋好友舉債三百萬元,個人總負債高達二千二百萬元,銀行存款卻已經耗盡,誰知道,天有不測風雲,竟然又發生峇里島爆炸案,斷送他旅行社重要的業務,現在這位朋友(以及他的太太)陷入愁雲慘霧,原本應該帶來歡樂的豪宅,竟然變成揮之不去的夢魘。

這位旅行社的總經理犯了高舉債、高槓桿的錯誤,以為銀行利息低,一下子借貸超過負荷,加上運氣不好,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從天堂掉到地獄。

記得小時候,街上到處是各種八股標語,「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反攻大陸解救同胞」,還有一個早已經被人遺忘的理財八股:「儲蓄就是美德」。沒錯,銀行存款永遠是個人理財的基石,沒有銀行存款,再怎麼會炒股票、再怎麼做國際投資、再怎麼會分析財經大勢,都很容易在風浪裡翻船。面對變化萬千的外在環境,請牢牢記住「儲蓄就是美德」的口號,並且毫不打折地切實執行。

股票市場總是浮浮沉沉,再壞的時候也有人賺錢,再好的時機也有人破產,重點不在行情看得準不準,而在自己財務結構是否能夠保持健全。我回頭勸那位「好日子已經過完了」的電子公司副總經理:「只要有穩定的收入,安全的銀行存款,就確保能夠天天過好日子了。」想想我們的父母親,不也是這樣聚沙成塔、一步一腳印慢慢累積財富的嗎?(江柏宣為金融機構主管)

延伸閱讀

侯友宜開支票「65歲以上健保免費」!排富20%稅率以下1個都不能少…400萬人受惠要多少錢?

2023-09-05

心情不好就請假吧!台大跟進推心理健康假:每學期3天免附證明…「這些頂大」也能讓你喘口氣

2023-08-27

65歲以上「符合兩條件」免健保費,衛福部拍板最快明年上路…薛瑞元:全免恐排擠社福預算

2023-09-07

侯友宜拋「2類人廢巴氏量表」,陳建仁指示多元認定、放寬門檻…巴氏量表是什麼?有什麼爭議?

2023-08-31

一劑4900萬罕病藥納健保合理?洪子仁:醫界樂觀其成,但兩困境還得面對「可參考日本這樣做」

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