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博鰲論壇宣示金融開放 中國在算計什麼?

博鰲論壇宣示金融開放 中國在算計什麼?

周岐原

焦點新聞

達志

2018-04-13 13:54

在今年博鰲論壇身為東道主的中國,以多項金融開放政策回應美國總統川普對貿易戰的叫囂,動作之積極、幅度之大,令外界十分意外。

其實博鰲論壇這個舞台,對外界觀察中國政策風向的意義越來越顯著,因為2014年和2016年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是在這個場合,毫無任何預告地公布了滬港通、深港通的全盤方案,震撼全球金融市場。

 

儘管滬港通上路後,因為散戶過度瘋狂投入、導致中國股市在高點急轉直下、意外演變成股災,但本屆中國政府沒有因此停下摸索金融政策開放的可能性,繼續「摸著石頭過河」。

 

繼人民幣成為IMF(國際貨幣組織)列為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及A股獲得MSCI指數納入以後,今年博鰲論壇又再度出現重量級的政策宣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第一天提出的,正是以金融為主的開放政策。習近平強調將大幅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主動擴大進口、並降低部份產品的關稅,以及加強保護知識產權。

 

上任以來對媒體少有完整論述的新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也進一步為相關政策發聲;易綱在博鰲論壇上宣告了包括股市互聯機制(滬港通、深港通)每日額度提高為目前的四倍,取消限制外資持股資產管理、銀行的比例,放寬外資保險公司經營範圍等,總共六項政策,而且明白強調:「相關措施將在六月三十日以前全數到位」。

 

一系列行動中,最受市場矚目的莫過於股市互聯機制提高額度。此改變意味著,「北上」買A股的資金每日限額從130億人民幣增至520億,「南下」資金則從105億增為420億,市場非常歡迎這樣的改變,因為港股恒生指數在此之前,已經連續上漲四日、漲了1300多點。

 

從無到有、建立一個涵蓋整個A股的投資組合,加上追蹤指數必要的換股操作,對許多外資機構而言,都需要相當的成交量才能作到,針對成交量設限,無異於滬港通的成效大打折扣,且目前A股對外只有香港一個資金出口,雙向還有每日100餘億元的限額,顯然不敷使用。

 

外資買A股可透過香港、倫敦

中國股市正扭轉不開放形象

 

由此來看,大陸即將推出的「滬倫通」(上海交易所與倫敦交易所開放直接互通交易),正好與提高互聯機制成交量形成搭配:前者讓外資在香港以外,又多一個交易地點的選擇,後者讓已經在香港下單的外資,更有調整部位的揮灑餘地,也具體進一步改善了中國股市以往較不開放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對倫敦而言,滬倫通也有一層政治意義。畢竟倫敦本來是歐洲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其他競爭者無論是巴黎、法蘭克福,金融業的密集程度都遠遠不如倫敦。

 

但在英國脫歐公投通過後,金融業紛紛有轉移陣地至巴黎、法蘭克福的舉動,若要維繫英國在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尋找一條新道路的動機十分顯著,這時候推出「滬倫通」,堪稱水到渠成、皆大歡喜的一件事。

 

再者,從習近平的四十分鐘演講,到易綱具體提出的六項開放措施,都能夠看出中國正開始號召保護自由貿易,試圖走出一條與美國不同的政策道路,因而博鰲論壇這個舞台,成了中國展現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信、「秀肌肉」的絕佳場地。

 

對照中國,儘管川普近日又聲稱,他將重新考慮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但在逼近國會期中選舉的眼下,政府立場漸漸傾向保護主義、力圖為其勝選票倉「鐵鏽帶」(編按:以鋼鐵、傳統製造業為主的美國東北八州)帶來實質經濟、就業增長,卻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大陸與美國截然不同的開放雄心,能夠帶來多少效果?研究機構普遍認為,對金融業、汽車業和國內製造業將帶來最顯著的影響。

 

舉例來說,中國雖然已經是製造業大國,距離金融業大國卻仍然相當遙遠,主因就是過去長年寸土不讓的限制,讓外資金融業難以施展拳腳。

 

如今大幅放開這些束縛,外資金融業終於可以如願以償、全面競逐中國大陸的市場。財通證券研究便認為,只要沒有放開人民幣自由兌換,這次博鰲論壇所提及的金融開放,預料衝擊和風險應該是可以被控制。

 

從強調產量、附加價值低落的出口大國,到習近平高喊的「加強保護知識產權」,中國近年轉型的腳步頗為艱難,堅定口號底下不乏跌跌撞撞、走回頭路的失敗,但對比百年來揭櫫「自由、平等」的美國,博鰲論壇結束之際,這兩大強國誰在國際政治、貿易上更具有說服力,風向似乎正在微妙的轉變。

延伸閱讀

美國擬重返TPP對抗中國 川普不惜自打臉

2018-04-13

中國解放軍:4/18台灣海峽實彈演習

2018-04-12

全球債務餘額破表!人行:中國確實有高槓桿率問題

2018-04-12

美國明白了,中國還沒有

2018-04-12

中國房價不能漲、更不能跌的真實面目

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