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企業研發要重視效用 P.30

企業研發要重視效用 P.30

胡正大、林宏文

科技

七大名師的必賺組合

2003-06-26 17:06

外電報導,近年來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組織不僅逐年縮編,原來贊助廠商如朗訊科技也相繼打退堂鼓,未來貝爾實驗室必需開始自籌經費。另外,全錄公司也因財務考量將位於加州帕洛阿圖的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簡稱PARC)獨立出來,讓其自尋財源自負盈虧。

看到這些新聞,我的感觸特別多,因為過去我在美國時,在IBM的華生研究中心(T.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及全錄公司的帕洛阿圖研究中心都服務過,對美國企業如何投入研發有不少親身經歷。報導說,這些事件的主因是科技泡沬破滅,許多企業已無法再負擔昂貴的研發經費。特別引人注意的是貝爾實驗室,它是電晶體的誕生地,在絕大多數的科技人心目中,有其神聖的地位,正因如此,麻省理工學院院長維斯特甚至還感嘆,這是美國「國家的悲劇」。

不過,這個事件也讓我有不同的反省,尤其是回到國內,先後投入工研院電子所及台積電後,對於國外與台灣的研發型態有更進一步的體會。在此我想與讀者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小小心得。

大約二十多年前,我加入IBM的華生研究中心。這座位於紐約市近郊的圓弧形建築物,從整片落地玻璃窗可看到廣大的草坪與樹林,不同的季節還可以看見野鴨及野雁,非常漂亮怡人。當時,這個研究中心有一千五百人,一年的總經費是二億美元,後來十年中呈倍數成長,網羅的都是世界一流的人才,許多不同領域的人才相互交流,也激盪出許多創意及點子,我在那裡工作了幾年,親身經歷到世界級水準的研究計畫,也培養出自己做研究的信心。

不讓貝爾實驗室及華生研究中心專美於前,全錄的研究中心也曾經風光一時,因全錄最早發明影印機,當時這個創新的技術讓全錄賺錢賺到瘋掉,因此便出資成立了研究中心。其研究成果也的確令人刮目相看,譬如全錄是第一個發明個人電腦視窗(windows)、釔太網路、滑鼠等重大的技術,這些都是科技產業中具有革命性的關鍵技術;不過,也因為全錄並未有效利用這些研發成果,因此這些技術都成為其他公司賺錢的利器,全錄反而沒有因此獲利。

因職務關係,我亦曾多次赴日本訪問、考察日本企業的研究所,我發現日本企業也相當推崇研發中心的做法,幾乎稍有規模的公司都成立了研究所,大一些的企業甚至成立中央研究所;例如日立公司的中央研究所座落於東京郊區,環境優美,讓人有如置身鄉村俱樂部的感覺。所內進行的研究軟硬體兼具,但相當偏重科學的探討,而遠離實際的應用。主持人甚至明白的指出,他們的目標之一就是為了獲得諾貝爾獎。

對於一個由企業所支持的研發機構而言,追求諾貝爾獎,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世界只有極少數如貝爾實驗室及IBM華生研究中心有如此的成就,另外德州儀器公司的基爾比(Jack Kilby)則是在退休多年後才獲獎的,大部分諾貝爾獎得主都來自於大學的研究所。我認為規模較大的基礎性研究,還是比較適合在大學或國家實驗室中進行,因為基礎研究所創造出來的成果可能和商業用途仍有相當距離,卻對人類知識的擴展或整體產業發展具有價值。

假如某企業的財力雄厚,有如當年美國的貝爾電話公司獨占美國市場、或IBM獨霸全球計算機市場的時代,當然可以負擔得起,而且私人企業的執行力也往往比國家實驗室來得有效率,但前提是該企業的財務狀況必須能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

話又說回來,若一個公司的研發成果無法回饋、提昇自己公司產品的競爭力,那又如何去維持該公司的獲利能力呢?全錄公司的帕洛阿圖研究中心及貝爾實驗室就是在這種矛盾下,才產生悲劇的結果。

九○年代,IBM公司則在前任執行長葛斯納 (Louis Gerstner)的領導下,做了很大的改變。

我在一九九九年回IBM華生研究中心訪問,發現該中心的人員及組織已經歷大幅裁減,管理方式也不同了,譬如其研發經費已非百分之百來自總公司,而變更為三分之一來自總公司、三分之一來自產品線,最後的三分之一,得由研究中心的人員提計畫到公司各部門去爭取。如此一來,華生研究中心的研發計畫就能與IBM的產品有密切互動;也因為如此,華生研究中心的運作近年來仍能維持下去。

如果要歸納這些國際大型企業研發實驗室的缺點,共通的特色幾乎都是「天馬行空,沒有以提供公司利益」為優先。研究員有極大的空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就是「大R小D」(Research研究,Development發展),但實際上大R小D的角色應該比較適合國家實驗室或大學來擔任,企業的研發要更重視實際的效用。台積電的研發長處就是能把R與D做適度的調配,把資源及精力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去年,台積電投入研發的經費超過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一○億元),可以說是台灣私有企業中研發規模最大的,雖然這筆經費與英特爾等國際企業比起來少了很多,但是在研發的效益上絕對毫不遜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台積電把錢花在刀口上。

首先台積電很注重研發計畫的投資報酬成果,研發經費管控嚴謹,再加上台積電有些高效率的做法,例如將研發的生產線與量產的生產線結合,如此可以讓研發成果快速移轉、支援量產。這與國外大部分的公司將兩者分開的情況很不相同,這都是讓台積電的研發能夠獲致高效益的原因。

台灣的企業目前已愈來愈重視研發,包括像友達、廣達、鴻海等企業,都準備花大錢投入建構企業的研發中心,這是值得鼓勵的好現象。若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我想有三點要提醒這些計畫投入研發的企業。第一是要量力而為,多少力氣要花在R,多少力氣要花在D上,必須得宜。要慎選研發計劃,每件研發案在開始之前,都應做投資報酬的分析。

第二點是,研發的目標一定要設定清楚,研發的時間表也必須充分掌握,同時研發的產品、技術及團隊一定要有連續性,人員及財務等都得持續投入,不得因景氣的循環而走走停停。

第三點則是實驗室與生產線最好不要完全分離,若不放在一起,將來把技術移轉到量產的時間將有可能會被延誤,在今天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的情況下,這是最值得注意之處。


延伸閱讀

母女帳篷燒炭取暖1死2傷「沒想到這麼嚴重」,同業示警超危險…非法場地露營若發生意外,保險會賠嗎?

2023-11-27

癌症在門診做治療,保單不給實支實付合理嗎?壽險公會拒絕批註通融理賠!不少爭議集中「這兩家壽險」

2023-11-03

胡瓜自爆買名錶被逼「配貨500萬」!配貨制惹人厭愛馬仕也曾被告 為何市場依舊買單

2024-05-13

年終放大術2 預算有限 專家親授投保最佳基本款 開工前檢視保障夠不夠 挑選實支實付留意三訣竅

2023-01-17

「實支實付醫療險」準備大改革,我手上有2張保單還能全額賠?金管會出手,可能理賠標準一次看

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