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重現玻璃之美「吹」出新竹風華 P.64

重現玻璃之美「吹」出新竹風華 P.64

對很多人來說,玻璃只是器皿,但對新竹人而言,它不僅在當地已有近七十年的歷史,陪伴新竹人度過無數個黃昏……雖然現在的新竹人事已非,除了「玻璃工藝博物館」外,已少見玻璃產業在地發展的痕跡,但仍有老師傅,忍受四十度的炎熱,想讓新竹玻璃如浴火鳳凰般地再顯風華。

車子在彎曲的山路上前行,儘管已經進入了人稱玻璃街的高峰路,但走了許久仍不見有任何與玻璃相關的招牌訊息,「玻璃喔?現在已經很不流行了。」計程車司機說得雲淡風輕。

終於,車子停在黃安福老師傅的家門口。

黃安福作好松、柏、龍、鳳、鴛鴦的作品,在嵌燈的照射下閃閃發亮,有的如清澈的溪水般剔透,有的則透出淡淡如彩虹般的色彩,「滿意的作品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了。」黃安福抽了一口煙斗,指了一個以綠豆芽為題的玻璃作品,他說,「豆芽象徵的就是生命力,我期待玻璃工藝在新竹也可以如新生的豆芽生生不息。」

巔峰──全盛時期產量占全球八○%


一九二二年,日本「車明製瓶廠」在新竹設廠,開始了玻璃產業在新竹七十餘年的發展,成為新竹玻璃工業的濫觴。當時產品主要是以容器及玻璃儀器為主。

真正開始讓新竹玻璃工業起飛,是從民國四十三年由商界名人陳尚文投資的「新竹玻璃公司」開始。「新竹玻璃公司」開始生產建材用平板玻璃及噴砂玻璃工藝品,並訓練技術熟練的玻璃師傅,也才造就長達二十年台灣成為玻璃王國的光景。

新竹竹塹玻璃學會會員陳玉樹說,在全盛時期,新竹玻璃產業的產量占了世界產量的八○%,只要張開眼睛看得到的容器,幾乎都是來自於新竹。

那時的新竹是以做玻璃賺錢的年代,不僅新竹已成為全台玻璃工業的重鎮,在人力不斷的投入下,還是最大的聖誕燈泡飾品的輸出王國。當時的新竹夜晚總是家家戶戶燈火通明,瓦斯管線一條接著一條串聯延伸,全都投入了玻璃的加工製造,形成特殊的景觀。

如今,盛況早以不如往昔。置身「新竹香山工業區」,很容易就可嗅出衰敗的味道。陳玉樹說,這裡過去有四十家的玻璃工廠,但現在只剩下九家了,其他的不是走向關廠的命運,就是前往大陸設廠。

「現在已經習慣了啦!」經過了多年的淬鍊,黃安福早已習慣了製作玻璃時,在過程中必須忍受的磨難,但他也說,這些辛苦也是玻璃工業在台灣沒落的主要原因,「想想看吹一個玻璃要七個小時,還要忍受瓦斯槍噴出一五○○度的高溫,常常做失敗了,得一次又一次的從頭來過,每重來一遍,艱苦的過程也要重新來過,有多少人可以忍受呢?」工作環境的煎熬再加上大陸方面的競爭,台灣玻璃工藝的景況,才會一年不如一年。

「眼見高樓起,眼見樓塌了。」是黃安福目前心境的寫照。


奠基──創辦藝術節吸引二十萬人次

三十年前玻璃工業輝煌的時代,黃安福親身參與,三十年後的今天,儘管人稱玻璃為「夕陽工業」,他仍在當年孕育豐沃玻璃人才、號稱「古奇峰玻璃街」的高峰路上繼續耕耘。談到目前新竹玻璃工藝的發展,黃安福失望之情寫在臉上。

「一九九五年時,我曾經奮力一搏。」黃安福說的是「第一屆竹塹玻璃藝術節」,他和前新竹文化中心主任洪惠冠為了把新竹玻璃工業推向國際舞台所做的努力。當年,活動期間,新竹一個月可以湧進二十萬人次,相當於全新竹市的人口。看到當時的盛況,黃安福也曾經樂觀地以為,「新竹的玻璃工藝要起來了!」

但情況並非如黃安福所預期,近十年下來,新竹玻璃工藝的發展,第一屆政府投資了一千五百萬元,一個月內,新竹市就湧進了十八萬人次的人潮,第二屆,人數還超過二十萬,但到了二○○三年第三屆,雖然,政府投資了二千萬元,但卻只吸引了七萬多人次。「建一個『玻璃工藝博物館』真的只是『皮毛』而已。」洪惠冠認為,執政者不了解新竹玻璃文化的歷史和內涵,以硬體建設代替文化深耕工作,是玻璃工藝在新竹不能蓬勃發展的真正原因。

「你到過新竹南寮海邊放過風箏嗎?」黃安福突如其來地問了一句。他意味深遠地說,「新竹玻璃工業如果要蓬勃起來,要的不是更多的錢,而是政府單位要花費更多的心思。推廣一個產業的文化藝術,就好像是放風箏,你一定要在有風的時候去拉那條線,沒風的時候,你拉那條線是沒有用的。」

永續──每周到學校教授製作的技巧

對於黃安福來說,新竹玻璃工藝,在第一屆「竹塹玻璃藝術節」時已經奠下了很好的基礎,「我們其實是有『風』,只是沒有人去拉那條線。」說著說著,黃安福想起了許多當年和洪惠冠一起打拚的情形,「那種感覺就像放風箏,而且是很多人一起放,在有風的時候,拉起那條線,風箏一起升起,天空真是漂亮!」

對於新竹的玻璃工藝,當年和黃安福一起在「竹塹玻璃藝術節」打拚時的朋友也都有著不肯放棄的心願,洪惠冠說,要有更多的補助,來獎勵玻璃工藝創作;黃安福提出增加玻璃附加價值也是很重要的事,「美國、義大利、法國、捷克的布拉格等都是分階生產。」他語重心長地說。

黃安福強調「傳承」是比創作更重要的事,到目前為止,他除了在工作室創作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從事教學的工作。黃安福每周都會到富禮國中和香山高中教授玻璃製作的技巧。「產業要永續經營一定要重視教育。」黃安福眼神又再飄向了那座名為「生生不息」以綠豆芽為主題的作品,從他堅毅的語氣裡,會讓人感受到新竹的玻璃工藝也會如豆芽般有新生命注入,而有重生的氣息。

新竹古稱「竹塹」,又稱「風城」
「竹塹」源自於最早定居於此的平埔族─道卡族的「竹塹社」。根據「渡台悲歌」作者黃榮洛先生的考證說明,「竹塹」是「海邊」的意思,可能因當時竹塹族人以海邊為活動範圍而得名。
又因新竹市位於頭前溪下游的喇叭口的谷口地帶,夏日有暖暖潮溼的南風,冬季有風力達七、八級冷冽的東北季風,使新竹境內半年籠罩在凜冽強風下,而有名聞遐邇「風城」之說。

延伸閱讀

連年配息、績優股王也可能是地雷股?他研究台股20年,「提早2年以上」發現財報警訊

2021-08-11

績優股怎挑不失手?籌碼達人手把手傳授三大必勝秘笈

2021-07-08

亞泥、中鋼...存股700張金融股達人、年領近百萬股息曝「10檔績優股口袋名單」,最高連配息39年

2023-04-11

今年股價狂噴7成!開發金(2883)如何從雞蛋水餃股變飆股?現在還能上車?分析師一句話神解

2021-11-17

繳完房貸老又窮,怎麼存退休金?達人推5檔超老牌高股息績優股:連續配息16年、殖利率5%起跳

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