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堂楨現任普群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曾任惠普台灣分公司業務部經理、惠普台灣分公司人事經理、凌亞電子執行副總
編按:HP Way, My Way 是本專欄新增闢的系列文章,將邀請過去曾在惠普服務過的專業經理人,如今有些轉戰到其他公司擔任更高職務,有些人自行創業成功,本專欄將不定期邀請這些優秀的惠友會(HPeer)成員,暢談他們在惠普以及後來事業的發展與管理經驗談,做為大華人地區發展資訊產業的教材,也可做為一般讀者個人學習及成長的參考。
我在惠普(HP)待了八年半,其中有七年半在業務部門,另一年則是擔任人事主管,在此期間,我認識了很多外商公司的高階主管,對日後自己出來開設人力資源公司(HR)有很大幫助。
在進入惠普前,我在美商天美時(Timex)公司的台灣工廠工作六年,負責品管與產品工程等業務,是部門中的第二號人物,後來當時的惠普主管黃河明打電話來問我對業務工作有沒有興趣,當時因為對業務工作性質不了解,且原本公司又待得很好,所以沒有換工作的想法。
沒想到過幾天黃河明又打電話來,希望我能從新竹搭交通車去台北的惠普公司談談,他很有心地把我上下班作息時間打聽得很清楚,讓我很驚訝,因此我決定接受他的邀請,北上跟他與惠普其他高階經理面談。
過程中,我體會到惠普公司的文化價值,因為可以清楚感受到與我面談的經理們都非常熱誠,讓我感覺很受尊重,也讓我了解自己所須學習的地方很多,因此我決定轉到惠普工作。
惠普尊重員工、公平公正與當面溝通的核心價值觀是眾所皆知的,不過身處其中時,才能深刻體會到,惠普真的是一家非常表裡一致的公司,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核心價值觀永遠不變,也都落實到每個人身上,讓大家有共同信仰,為公司奮鬥。
一九八九年,我體認到自己在惠普發展有限,因此決定離開,轉往主機板廠商凌亞工作,當時,我是第一個外商公司一級主管到本土企業工作的人,其實要離開惠普是非常不容易的決定,但礙於生涯發展,還是做了此決定。
在凌亞待了兩年半後,我因為不適應環境而離職,隨後就創立了普群企管顧問,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也就是所謂的「獵人頭」工作。
其實我開公司前,有先去找以往接觸過的外商公司經理,詢問如果我出來開設HR公司,未來有相關業務時,會不會將案子交給我做,雖然他們心存疑問,但由於我曾任人事主管,擔任業務時的客戶又都是高科技公司,早期也待過工廠,對於科技產業的人力運用很了解,因此他們一口答應,一個月後,我真的打電話去,讓他們訝異不已。
一九九六年到一九九七年是台灣外商公司管理階層被大量外派至大陸的高峰期,目的是將大陸公司的架構組織起來,例如惠普當時就派了將近二十人,其中包含程天縱等,不過除了這些一級主管外,很難找到其餘的中堅幹部人才,這才讓我注意到大陸市場,於是藉著微軟請我幫忙找尋大陸人才的機會,我就到北京開設了分公司。
從一九九七年成立北京據點開始,至今已十五年,前七年的業務百分之百都來自外商公司,一九九八年才開始有本土企業的案子。目前台灣公司的業務中,外商與本土各占一半,大陸分公司的業務則全是外商公司,兩年前大陸公司的業績就已超過台灣。
從人力資源角度來看,其實台灣從剛畢業的學生到專業經理人的每一個階層,都較大陸來得有領先優勢,原因在於台灣環境較為國際化,包容性也較強,可以發揮創意,對任何人都很尊重,而且台灣學生在上課的成長過程中較為健全,畢業後在職場所展現的互信、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都遠較大陸學生優異。
儘管大陸的各項硬體設施發展迅速,但人民的文明過程是不可能短期就可以改善的。的確,如果只以個人專業表現來看,中國迎頭趕上的速度非常快,甚至早已不輸台灣,但若牽扯到團隊合作等需要溝通的工作,台灣明顯具有競爭力。
不僅如此,目前外商企業在大陸公司的高級主管,大多也是從台灣、香港等地派任,這與大陸高階主管的心態有關,他們往往會先想到個人利益,其次才會考慮企業利害關係,自然會影響公司發展。
在中國的國家制度與系統下,雖然可培育出優秀的技術人才,但也因為較缺乏國際觀,導致升任高位後,無法真正用宏觀角度去決定公司未來最佳營運方向,這也成為外商公司不太敢用中國當地人才擔任最高職位的原因。
很多人認為,如果現在才過去大陸工作,腳步已經慢了,但我認為去中國永遠都不嫌晚,只是心態上需要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