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凱文.凱利:科技將超越人類走向失控

凱文.凱利:科技將超越人類走向失控

楊卓翰

科技線上

795期

2012-03-15 10:15

「科技來自人性」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但科技最後會走到哪裡去?跟著凱文.凱利的思路,從他一開始抗拒科技,到最後預知趨勢,並將思想結晶寫成《科技想要什麼》,你會發現文明的下一個進化,就在眼前……。

一九七九年某一天午後,一位自行車騎士把車停在杳無人煙的公路旁,走向一處草叢解決民生問題。這是留著一頭長髮和大鬍子,正在一趟騎自行車橫跨美國八千公里旅程中的凱文.凱利(Kevin Kelly)。與其說他在旅行,不如說他在逃避——用最原始的生活逃避科技。他為什麼而逃?

在第一台電視機問世時,敏銳的凱利就感受到科技影響人的魔力。當其他人被電視吸引住時,凱利卻選擇遠離。「我害怕因為科技而迷失自己的心智。」所以他堅決不碰科技,轉而拓展精神世界,帶著一台機械式相機、睡袋和自行車環遊世界。

但偶然的機會下使用電腦後,他發現高科技不像他想像中的邪惡。「電腦除了方便之外,最重要的是創造新機會。」「網路釋放了熱情、多重的創造力和無私精神。」但在此同時,人類與科技之間的矛盾卻依舊存在。於是,凱利開始思考。花了三十年的時間,他終於發現,這個矛盾其實決定了人類的未來。

 

科技本質如同一種生命


現在,我們的生活無法擺脫科技,科技到底會奪走我們什麼?我們可以拒絕嗎?在思考科技的本質時,凱利驚訝的發現,「科技」和「生物」的差異竟如此之小。「生命的定義,不在於DNA、有機體的組織,而是在看不見的能量分配和物質中包含的訊息。」去除掉科技的物質面,科技的核心也是觀念和訊息。

生命和科技,都是以非物質的訊息交流為基礎。莎士比亞寫出十四行詩,和Google的搜尋結果,在某種意義上是同一種東西——都是「大腦」產生的有用的東西。這些訊息能改變我們的想法,影響人類的歷史。

科技是人類發明出來、具有「繁殖」動力的東西。這種動力促進了新的想法、新的發明,鼓勵我們進行溝通和自我改進。

傳統的看法是,科技是完全依賴我們的無生命物質,只是我們的產品,我們對科技有完全的掌控權。但是,當凱利深入了解科技與人的關係後,他意識到科技的力量遠遠超出人類的想像。

「整個網路大概有一兆網頁,而人類的大腦有一千億個神經元,而且全球網路的規模每隔幾年就會以倍數成長。」科技的規模和思惟,很快就會超過全體人類,並發展出自主性和意識,成為真正的生命。

「我知道這個觀點很奇怪。科技明明就依賴著我們生存,為什麼說『他』有自己的自主性?」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依賴其他東西而共生的。

人類的生存顯然地依賴其他東西。我們以植物和動物為食、需要空氣及水來維持健康。而且,人類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需要同一物種的成員來支持自己,從他們身上交流、學習並進步。

今天大多數的機器,都從其他機器獲得能源,並且透過網路和其他機器交換訊息。如今這個機器網路幾乎包含了人類所有的歷史和文化,而我們也把臉書和Google這些科技產物納入我們的文化之中。我們將依賴科技,而科技也將依賴我們。

現在臉書上有超過三十億張照片,而且臉書會辨認相片裡的人臉,自動幫你歸類,我們每天都在教導電腦學習資訊。我們靠網路來記憶,每年對網路輸入二十億兆的文字。電腦也從過去只能計算簡單的數字,現在則可以幫我們找工作、計算股票報酬率、甚至預測未來。

透過科技,人類將進步得更快,科技進步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同時科技也將獲得自我強化。「事實是,我們與自己創造的機器連為一體。」凱利說。

但當科技越來越聰明,按照自己的規則發展時,它的父母和創造者——人類,也不再有完全的掌控權。像所有父母一樣,我們感到憂慮。而且,凱利指出,最讓我們感到震驚的是「人類是科技的一部分」,而科技就是人類的「第二個自我」。

「人類既是科技的主宰者,也是它的奴隸。」我們的命運將保持這種令人不安的雙重角色,我們可能因此而憤怒,因為科技是超越人類控制的全球性力量,似乎無遠弗屆,誰知道科技哪一天會背叛我們?

 

科技是人類的第二個自我


但是,大概在一萬年前,我們就對自然做過一樣的事:我們改造自然界的力量,超過了地球改造我們的能力,這是第一個臨界點。當科技改變我們的能力,超過我們改變科技的能力時,第二個臨界點就出現了。到時候,「科技將讓人類的意識相形見絀,使人類難以理解電腦操控的系統。」未來失控的不會是人類,而是科技。

但是我們已經上了癮,我們都想要同樣的新科技、更好的藥、更方便的程式、更酷的手機。科技的力量影響著人類全體成員。我們現在已經不是擁抱科技,而是與科技共進退。

「我們信任自然,但我們的希望來自科技。」人類為了生存,必將發展更多科技、創造更多思惟、發現更多的多樣性,同時也會製造更多問題。

「這一切綜合起來將產生更多的善,這就是科技想要的。」凱利這麼期許著。

延伸閱讀

寶林茶室第4死,40歲女「器官衰竭」,家屬忍痛不再急救⋯3天內2死,薛瑞元:還有1名在危險中

2024-04-29

梅雨季來了「這天報到」,雨下多久?影響最劇時間曝光...哪個水庫水位大進補,專家:1水庫可惜了

2024-04-29

用路人注意!「5交通微罪」民眾又可檢舉,最快這時上路...違規記點限當場舉發,為何違停騎樓不算?

2024-04-29

2024投資趨勢》股債雙漲可期,美股台股都能衝破新高!如何把握機會財?存債選股攻略一次看

2023-12-28

2024報稅攻略》所得低就不報稅?可能錯過退稅機會!搞懂「一般扣除額」省荷包,ETF領股利要課稅?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