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哪些銀行還可以活得下去?P.106

哪些銀行還可以活得下去?P.106

財政部宣示今年是銀行業的合併元年,也就是說今年一定要有合併的成績出來,果然,公營銀行一馬當先,給足財政部面子,合作金庫率先合併慶豐銀行,勉強算為財政部交出第一張成績單,但是,大家期待的優質銀行合併案呢?

合庫併慶豐,充其量只能算是紓困案,談不上互利,嚴格來說,也不能算是銀行合併的好案例,因為唯有銀行自發性的合併,創造互補性,拉大與金融同業的距離,才能真正帶動合併風潮,國內銀行家數過多的情況,才能有效改善。

造成目前銀行合併速度緩慢,逼得財政部只能威脅利誘公股銀行合併的最大原因,在於銀行的價值難評估,銀行對彼此的真實價值懷疑,以至於檯面下進行的合併案例很多,但是,真正情投意合、決定攜手的銀行,幾乎是零。


從真實逾放比推估獲利能力


事實上,要估算銀行的價值很困難,因為光是要計算銀行每天貸放出去的放款效益,就不簡單,銀行雖然和客戶簽貸款契約,表面上銀行應該可以開始計算利息,開始有收入,但是,實際上,這筆放款隱藏的風險有多高,連銀行自己恐怕也算不出來。

因此,本刊特別與台灣經濟新報合作,以先前推估出來的真實逾放比,推估應提列的備抵呆帳,再由推估出來的應提列備抵呆帳,兩期相減,再加上沖銷數,得到各期應提列的呆帳費用,再以呆帳費用推估銀行放款業務獲利,加上其他業務的獲利,得到「常續性損益」。

從各銀行的淨利差和常續性損益來分析,只要淨利差和常續性損益平均在一億元以上,都認為具有存續價值,適合繼續經營下去,是被合併的理想對象;反之,如果這兩項相加只是兩平,或是呈現負數,意思就是銀行只要開門一天就虧一天,繼續營運下去,沒有太大意義。

除了繼續營運價值外,另外還必須考慮銀行的閒置價值,閒置價值包括短期投資的股票、長期投資及出租或閒置不動產價值,因為報表上銀行的股票投資均合併在票券收益裡面,股票投資損益無法分辨,所以,閒置資產是扣除短期股票收益。以每股營運價值加上每股閒置價值就等於每股理論價值,就是我們所要找的銀行合理價值。

經過計算,得出十五家具有繼續經營價值的銀行,分別是世華、北銀、華信銀、北商銀、萬通銀行、富邦、玉山、中信銀、台新、中銀、聯邦、台企、一銀、華銀、亞太銀行。

不過,該計算過程並沒有考慮資金成本問題,以至於在有存續價值的十五家銀行裡面,亞太銀行的每股價值只有五.一一元,但是,卻因為淨利差和常續性損益平均一億元以上,而屬於有存續價值的銀行,對於原始股東來說,投資亞太卻是錯誤的,因為當初投資每股十元,現在只剩下五元多,不如放銀行要保險得多,反而股價比較接近實際價值。


北商銀、中銀、華銀市價高於每股價值


計算出來的每股理論價和市價比較,也出現一個有趣現象,有三家銀行股價比理論價格高,分別是北商銀、中銀、華銀。其中中銀去年曾經炒作過一波合併題材,央行、學者均認為中銀、交銀、世華是最理想的合併組合,而且,以中銀為存續銀行,中銀受此激勵,股價大漲,造成股價比每股價值高的現象。

其他十二家銀行則是出現市價低估的情況,部分銀行的差距還高達一倍以上,顯示市場對銀行股的價值根本不認同,沒有信心;和每股淨值比較,也有九家銀行的每股價值比財務報表上面公布的每股淨值高,其餘均低。

這次計算的結果,有存續價值的銀行和外界認知的結果相差不多,也大致能認同這些有口碑的銀行,不過,由於國內大型銀行包括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是公營銀行,尚未公開發行,所以,根本沒有財務報表可供參考,故十五家存續銀行裡面,並沒有這三家公營銀行的影子。

這幾家有價值的銀行裡面,老銀行有八家,新銀行有七家,也就是說,經過將近十年來的惡性競爭,能夠經得起考驗的銀行只有這幾家,十六家新銀行掛掉九家,事實上,有存續價值的七家新銀行裡面,有一、兩家也是經營得很辛苦。

老銀行裡面,民營化兩年的一銀、華銀、台企出線,剛剛解脫公營束縛,其實還看不出真正的實力,只是最近幾年被高逾放壓得喘不過氣來。一銀去年十月換董事長,新任董事長是整頓高雄銀行有名的陳建隆,最近陳建隆積極改造一銀,引起極大震撼,績效如何,有待觀察。


世華、中銀、中信銀薑是老的辣


民營老銀行才真的是薑是老的辣,世華、中銀、中信銀、台北銀行,都是外界眼中的績優生,不但逾放低,獲利能力佳,更是各銀行爭相合併的對象,也是比較具有合併別家銀行實力的少數銀行,其中被點名次數最多的要算是世華、中銀、中信銀。

今年在財政部的壓力下,公股銀行勢必想辦法找到合適的合併對象,也已有不少銀行提出理想對象,但是,目前看來,大家都是在表面上做文章,即以地區性的互補、業務互補來認定,至於合併最重要的文化、人員的融合,以及將來不可免的裁員問題,似乎視而不見,這幾個問題才是合併成功與否的關鍵。

當然,在合併成功之前,最重要的問題莫過於衡量銀行的價值,也就是揭開銀行的神祕面紗,沒有一個大股東、經營者會承認自己的價值不好,尤其是老銀行,包括資產、品牌的價值,大家一定斤斤計較,沒有人願意被賤賣。

不到黃河心不死,只要有一絲希望,沒有一家銀行大股東會願意出售持股,而且是認賠求售,這就是銀行合併難上加難的原因,但是,一旦大老闆看透現狀,想要找人合併,認賠了結時,已經是銀行經營最差的時候,這時,只能任買方砍殺了。

沒有人會在景氣好的時候,為不景氣未雨綢繆,經營的風險意識人人會說,臨到頭上,大家又不願意面對現實,本刊這次報導銀行的價值,或許仍然無法完全反映銀行的全貌,或許還有不少銀行不滿意。我們的目的只是提醒國內銀行家,大夢該醒了,唯有認清自己,才能找到一條生存之道。

延伸閱讀

綜所稅報稅季5月開跑,4大重點差異一次看!基本生活費每人多6千、4口之家能省這麼多

2024-04-08

2024報稅攻略》所得低就不報稅?可能錯過退稅機會!搞懂「一般扣除額」省荷包,ETF領股利要課稅?

2024-04-22

2024報稅攻略》年薪多少免繳稅?60萬、100萬要繳多少?7筆錢可節稅…成年子女「3情況」可報扶養

2024-04-28

2024報稅》每逢繳稅倍思親,5月孝子特別多...最新免稅額、扣除額一覽表!會計師教你「合法的少繳很多稅」

2024-04-26

我就是主力!光繳稅就2億,八年級當沖王巨人傑告白:為何散戶買了跌、賣了就噴出...不是我害你賠錢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