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富邦金頂著法令的天花板前進 P.96

富邦金頂著法令的天花板前進 P.96

不若中信辜家躁進,又比國泰蔡家來得彈性,富邦在三大金控之中,顯得中庸適切。這種第一代企業家的經營之道,在平時也許沒有引起太大注意,但當金控財團頻頻引發爭議之時,富邦蔡家的進退之道,反而讓人別有一番體會。

今年以來,富邦集團其實並不好過。從年初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被主管機關要求不能兼任其他公司董事長,到富邦投信處理結構債挨罰,一路到近期插旗已久的竹商銀被渣打銀行後發先至,還被主管機關盯上有內線交易之嫌。

不僅如此,電信版圖也傳出台固本業不堪虧損而有意出售;旗下頻道系統則因為老大哥中嘉網路出售,讓富邦旗下富洋面臨不上不下窘境;甚至連富邦證陸續出現的錯帳交易,都成為同業之間的話題。這些讓人不太好過的種種情事,接連考驗著老當家蔡萬才的經營智慧。

不過,即使偶有顛簸,但富邦集團這艘巨艦,在蔡萬才的幕後掌舵下,不躁進,卻也沒有放慢該有的速度,在現行法令規範之內,頂著天花板前進。

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跨海看上福建省的廈門商銀,富邦做足了動作,不僅向外界,也向主管機關宣示決心;但實際上,仍然乖乖遵守金融業不准登陸的法令,金融同業說:「富邦其實不會吃虧。」


動作做足 富邦乖乖遵守法令

富邦的做法是,第一階段先把香港港基銀行換上富邦招牌。二○○四年三月,富邦金花了一六○億元,買下香港港基銀行七五%股權,第二階段打算再由港基銀行繞道進軍大陸。

據了解,在大陸這端,富邦打的算盤是,香港富邦銀行先投資大陸一家機構,再由這家機構投資廈門商銀,等於台灣與大陸兩地,都採間接投資的方式入股,以規避目前台灣金融業不能登陸的限制。富邦也把這個做法老實向金管會報告,但還是被打回票,金管會以無法進行金融監理為由,沒有放行。

富邦好幾次親派高層,赴金管會力爭,主動提出好幾套監理的辦法,包括參考香港監理香港富邦銀行的報告,或者委託國際級會計師事務所跨海檢查等等,保證財務透明,讓金管會「看得到也摸得到」,但金管會就是堅持不放行,富邦也只能徒呼負負。

相對國內其他銀行,好幾年前就「人進大陸」的大有人在,幾年下來,同一批人來來去去大陸和台灣之間。「飛過去,是某大中國國營銀行的人,飛回來,搖身一變又頂著台灣某大民營銀行的職銜」,一位金融同業不服氣地說道,「人和技術平白過去,有可能空手而回嗎?」答案沒有人知道,只是苦了守法的金控。

眼巴巴看著同業台面下動作頻頻,頭頂法令的富邦光明正大伸出一腳,就踢到鐵板,對此,老當家蔡萬才當然有點氣不過,曾私下脫口而出,大不了祖產賣一賣,把總行移到香港去可以吧?大家都來賣祖產,到時候看金管會還有幾家銀行可以管?這句話說得重,但事實上,富邦還是乖乖地縮了手,一切仍舊依法辦事。

再看國內之間的購併,中信辜家兩兄弟各自為了購併兆豐金、開發金兩顆大補丸,儘管各界爭議不斷,但富邦仍然感受到強烈的競爭壓力。


入主竹商銀失利 蔡萬才:要對得起股東

對此,富邦也不是沒有看到機會。尤其近來國內金融業因為雙卡風暴,紛紛引進國外資金,這些所謂「策略性投資人」,幾年之後,要把股權轉手倒出,誰接手,誰就可能搖身變成該家金控的大股東,足以撼動經營權。

但蔡萬才對這樣的做法頗為保留,他沉吟許久後才緩緩地表示,這個問題值得深思。基本上,如果經營者要我們幫忙,能力範圍內,富邦願意幫忙,但不要趁人之危,伺機想要入主,「這種事情不好啦。」一句話,道盡老一代企業家圓熟中帶有厚道的經商之道。

蔡萬才說,富邦只能做「能力範圍內的事」,不要想太遠、想太多,「量力而為很重要」。比方說,竹商銀插旗失利,被渣打銀行捷足先登,蔡萬才就坦承,「出不起二十四元啊!」富邦和竹商銀老早就坐下來談過,據悉向竹商銀出價不止一次,但始終沒有跨越十八元大關。蔡萬才說,用公司的錢,要拿二十四元不是拿不出來,但問題是,「股東會上我怎麼向富邦金的股東交代?」

七十八歲的蔡萬才,用身教教導兒子經商的寬厚之道,以及對股東負責的態度;不過對內,對蔡明忠、蔡明興兩個兒子的要求,這幾年,慢慢由過去的嚴厲,轉為包容。

過去外界知道蔡萬才對兩個兒子蔡明忠、蔡明興嚴格有加,兩個兒子見到爸爸也是正色聽命,但父親對孩子的關愛與寬容,還是不時流露,尤其提到最近富邦證接二連三的錯帳事件,大家把焦點放在負責證券的蔡明興身上,蔡萬才曾在私人場合表示,確實罵過他,但其實也暸解兒子壓力很大,甚至還得了躁鬱症,錯誤難免,就寬待一點,「以後不要再犯就好了。」

面對市場激烈廝殺,富邦遵守法令而前進,不像中信辜家的躁進,事業版圖的面向又比國泰蔡家來得多元,在三大金控之中,顯得中庸適切,有策略、有速度,卻又處處留有餘地。這種第一代企業家的經營之道,在平時也許沒有引起太大注意,但當報紙版面充斥對金控財團普遍質疑的新聞時,富邦蔡家的進退之道,讓人別有一番體會。

延伸閱讀

「做事業不是做到倒,就是做到死!」鑫山保代董座談60歲創業:父親影響了我一輩子的經營思維

2023-10-04

一個月裡有3個星期都在出差...花旗私人銀行總裁劉宏敏談眼裡的父親:他的白手成家,不是憑空而起

2023-10-05

買紅眼機票、坐經濟艙、住廉價旅館...郭台銘憶第一次去美國做生意:人沒有天生的窮命和賤命

2023-11-01

「我一年可能刷幾億還要付你32萬年費?」美國運通副總裁:我們8人團隊如何拿下台灣頂級信用卡市場

2023-07-21

當年張榮發堅持貨櫃化,有人甚至說長榮瘋了...林省三憶長榮海運轉型之路:光是調查就花了6千萬

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