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台灣中生代演員在中國發光 P.86

台灣中生代演員在中國發光 P.86

受限台灣電視戲劇往本土化發展的趨勢,迫使如李立群、寇世勳、劉德凱與歸亞蕾等資深演員,不得不面臨做出中年轉行的抉擇,往外出走。如今他們不但在大陸的影劇圈中找到了事業的第二個春天,更再次揮灑出生命的色彩。

強睜著二十四小時沒有闔上的雙眼,在上海附近一家台資影視拍攝基地的狹窄宿舍中,李立群邊揉著雙眼邊說:「若不是每年規定自己回台灣演一齣話劇充電的話,只怕從年頭到年尾都走不出這裡的片場。」

對於又累又辛苦的拍戲情況,李立群倒是心懷感恩。他深感慶幸地在八、九年前,因緣際會與大陸電視製作單位搭上線,從而結緣,更感謝出生北京的母親給了他一口純正的京片子,讓他在台灣中生代國語演員,演出機會極度萎縮的今天,卻能在中國有大放異彩的機遇。

自從台灣電視戲劇往本土化發展後,許多原本在影藝界中活躍的演員,因而受到限制,尤其部分資深國語演員,在無法與本土劇同步發展的情況下,逐漸被觀眾淡忘,甚至被逼至面臨中年轉行的抉擇。

就在此時,一批中生代的演員,如李立群、寇世勳、劉德凱、秦漢、歸亞蕾等,卻在大陸的影劇圈中,找到了事業的第二個春天。

實力掛帥/融入中國目前演藝主流

他們的共同特點之一,都是清一色被認定是台灣的實力派演員,正適合今天中國大陸演藝界的主流氣息。大陸電視每晚八至十點黃金檔時段,演出者一律以資深演員掛帥,青春派或偶像派露臉機會不大,故事也多以時事、歷史劇等為主。

能夠在這樣極具競爭力的演藝市場中冒出頭來,除了演技以外,過去港台劇在大陸流行時,中生代演員在小生階段創造出的知名度,也功不可沒。台灣公視與大陸合作拍攝的《橘子紅了》,在大陸「紅了」以來,寇世勳的能見度明顯增加,接連演出了數齣連續劇。

但無論是《橘子紅了》中的舊時代大家長、《永樂英雄》中與民女劉曉慶調情的永樂皇帝,或是警察劇《玫瑰花開》中的大商人,對多數大陸的媒體與觀眾而言,他們都無法忘記的,是寇子在《一翦梅》中豪氣粗獷的山寨英雄形象。

同樣的,即使今天大家津津樂道劉德凱扮演的康熙、劉銘傳;馬景濤在《孝莊祕史》中所飾的努爾哈赤,秦漢在時代劇中的香港富商形象,但在大陸,沒有人能夠忘記,他們曾經都是瓊瑤劇中的「眼淚殺手」,讓觀眾每晚守著電視機前哭得「欲死欲活」。

看到這些台灣的昔日一哥時,影迷仍然會以瓊瑤片中的名字與之相稱,要求簽名。劉德凱每次在上海餐廳用餐時,就得有心理準備,將面對手拿紙筆衝進包房的影迷。劉德凱只好無奈地向友人頻頻道歉,但還是微笑地應付影迷需求,雖然風流倜儻仍在,眼角魚尾紋卻不禁道出從瓊瑤時代到今天的時空距離。

大陸製作單位重用台灣中生代演員,除了演技考量之外,同時也維繫著一種市場關係︰因為台灣演員的存在,整齣戲進入台灣市場的可能性大增。一般而言,一集大陸製作的電視劇製作費如果在人民幣五十萬元(約新台幣兩百多萬元)的話,在大陸各省市電視台播出費用能回收成本即屬上乘,而在台灣的有線或無線電視台可望取得新台幣二十至六十萬的播出費,再加上仍偏愛台灣演員的星、馬、印等海外市場的播出費後,投資老闆的荷包收入就有了不同的計算公式。

對台灣演員在大陸生態甚為了解的北京華龍明珠公司總經理韓安勝表示,除了中生代演員以外,從製作到老中青代的表演藝術者,對大陸市場都極有興趣,但是大陸影視界對台灣中生代演員情有獨鍾,有一定的機緣與背景。

早年較為細膩的台港電視劇不但給剛剛走向改革開放的大陸社會,打開了一面向外的窗戶,透過這些戲劇,大陸觀眾為自己打造一種嚮往的生活觀,一時之間,在大陸紅星排行榜,全被港台明星包辦。

魅力驚人/開餐廳也吸引大批饕客


歷經時日,這些明星仍在大陸觀眾心目中占有相當的地位,但是台港製作的戲劇卻被定位為有別於「國產劇」的「引進劇」。目前大陸相關法律規定,只有「國產劇」能夠上最具收視率、最有廣告效果的黃金檔,而在台港拍攝的那些「引進劇」,則只能在它的邊緣徘徊。

基於中共對「國產劇」中境外主要創作人員的數量限制,大陸製作單位都希望能夠最佳利用境外的演員、導演、編劇或攝影等。已在大陸有相當知名度、並能創造海外票房的台灣中生代「大腕」,因此成為首選。新生代或當年未曾搭上港台劇熱的明星,即使有演技、有實力,卻難以被大陸製作單位看中,以免輕易浪費有限的境外主創配額。

能登上一線的果實是甜美的。由於市場廣大,大陸電視劇的製作費用在近幾年來已膨脹至台灣本土劇的數倍,從言情劇至歷史大戲,每集的製作成本少則人民幣二、三十萬元,多則五、六十萬元,意即在新台幣一百至兩百萬元之間。

在此前提之下,演員酬勞也水漲船高。根據大陸演藝界的不成文規矩,其中「男一號」、「女一號」演員的每集酬勞,不會少於人民幣四萬元,多至六、八萬元者也不在少數。

目前像寇世勳、劉德凱等這些所謂的「一號」層級,每集所拿酬勞,較之當巷換算成新台幣,台灣現下當紅的演員可能都要為之吐血。

知名度高,代言效果自然佳。寇世勳將台灣的「鍋比盆大」火鍋餐廳開到了十里洋場,在上海餐飲界知名度火速竄起,自開幕以來,饕客每晚在餐廳內的寇世勳照片前排隊,至晚上十點半不散,便為最佳例證,連紅遍兩岸的實力派歌手張信哲在上海所開的「三千院」餐廳,都只能自嘆不如。

尋找開闊舞台和演出空間,是演藝人員永遠不變的生命目標。在本土漸失舞台的中生代台灣演員,因緣際會在廣闊的大陸市場卡到好位,是時,是運,或許也反映了在兩岸之間流轉的契機——只要本領在,機會總會來的。

磨掉台灣味的李立群/憑著傑出的演技,李立群

90年代末,在上海演出了一齣大陸本土的小成本電視劇,在《田教授的28個保母》中扮演冷面幽默的退休田教授,一炮而紅,奠定了他在大陸一線演員的地位。近10年來,他在大陸拍攝的主角、配角戲無數。

打開大陸電視台,能看到的台灣演員中,就屬他的機率最高。「他是台灣人?好像是。不過演那個住在公房中的窮酸退休教授的模樣,沒什麼台灣味。」上海街市上的一名中年婦女如是說。

一年有8至10個月在大陸拍戲,生活條件「除了苦,就是更苦」,不過李立群說,他早已習慣︰「如果有多一點資本,寧願投在戲上,而不在演員的吃住條件上,這就是中國人,走到哪裡都一樣。」

比生活條件更辛苦的是,長年的離鄉背井。然而無奈的是,台灣的電視劇製作界這幾年來不但預算萎縮,而且生態環境丕變,即使想在台灣多接戲也難的他,將一切怪罪在WTO(世界貿易組織)上。

「堂而皇之地進入了WTO,市場經濟效應變高了,但將台灣許許多多優秀的演藝人員,推擠進益發窄小的發展空間。」尤其在海峽兩岸都加入WTO以後,中國大陸所呈現的黑洞效應更為明顯。兩岸三地有好身段的演員、好技術的專業工作者,都被吸引進大陸市場中工作。

而且經過這些年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地發展,李立群認為台灣已不可妄自尊大,因為大陸的製作水平已迎頭趕上。「境外來的人,最終都將逐漸從市場開拓者,轉化為整個市場勞動力的一部分。」 

從《田教授的28個保母》中的上海退休幹部,到《人生幾度秋涼》中的北京百姓,李立群在不斷顛覆自己中,早已脫卻了早年台灣演員的外來者形象,而成為一個不帶地域色彩的演出者。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雖然我還是我,但是我的個人色彩,將隨著戲劇的演出角色而改變。」
(本文轉載自386期今周刊)

延伸閱讀

Spotify進軍有聲書市場、Amazon開放作家用AI做有聲書……知名國際版權經紀人分析:全球有聲書市場正持續成長

2023-12-29

蘋果流年不利!遭Spotify投訴恐吞歐盟169億罰款...折疊機傳面板測試不過「計畫全停」

2024-02-19

Vision Pro開放預購,YouTube、Netflix、Spotify卻拒開發APP…華爾街分析師看蘋果前景

2024-01-22

蘋果、亞馬遜夾殺 Spotify為何股價急漲80%

2020-07-15

Spotify 順利掛牌,但能否突破高權利金的圍牆,創造獲利空間?

2018-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