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中國買家跨海追捧當代油畫 P.106

中國買家跨海追捧當代油畫 P.106

一九八九年後漸受國際矚目的中國當代藝術,在這波中國藝術品的炒作風潮中,漲勢凶猛。六月,台灣的四場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會,爆出十三億元成交天價。近一年開始介入台灣市場的中國買家更為這波中國當代藝術熱,提供無限想像空間。

去年五月,第一屆「香港國際亞洲古玩及藝術品博覽會」閉幕後的第二天,一位以八十萬美元買下一尊鎏金佛的中國買家,提著○○七手提箱到會場提貨,手提箱裡裝著八千張一百美元的鈔票,這是博覽會策展人黑國強聽會場警衛說的中國買家。○四年,他在北京的一場中國文物拍賣會上則是親眼見到一位中國買家,在某件文物拍賣的過程中,手一直舉著不放。

中國買家的威力,今年起,有了蔓延到台灣的跡象。這回,他們的標的不是中國骨董,而是中國當代藝術。

六月的台灣天氣,上午炎熱,午後多雨,悶熱的氣候似乎反映了「中國當代藝術品」交易在台灣的發燒熱度。

台灣四大拍賣行羅芙奧、景薰樓、金仕發、中誠接連開拍中國當代藝術品,受到投標人的熱烈追捧。六月二十四日,北京畫家王懷慶的油畫(三雙半筷子),被台灣買家以三四四五萬元成交價買走,創下此次春拍中國當代油畫的天價,但與另一位中國當代畫家劉小東的(三峽新移民)在北京創下的新台幣九千萬元天價(人民幣兩千兩百萬元)相比,還差一大截。

中國買家銀彈足 台灣拍賣行到對岸找客戶

台灣市場上的中國當代藝術熱潮,一向由台灣買家追捧,但是○五年十一月,羅芙奧先到上海預展拍賣品開始,帶動台灣四大拍賣行在台灣拍賣前,都會帶著部分作品先到中國預展,打去年底起,中國買家便開始透過電話參與台灣的拍賣會。

在台灣經營油畫仲介長達二十五年的景薰樓董事長陳碧真,向來堅持培養台灣本土畫家,即使在九二一大地震、SARS那兩年,也未中斷過在台灣辦拍賣會,但是○五年底,她也決定到北京設立辦公室、積極拓展中國客戶。

兩件事讓陳碧真決定在中國設點,第一件事是○四年在北京看到標下一幅水墨畫的中國買家,得標後卻不肯付款、交割,這顯示中國水墨畫已經過熱,買家開始把焦點轉移到當代畫作;第二件事則是在香港的拍賣會現場,以前是一句普通話都聽不到,到如今已是到處一片普通話,她發覺中國買家已經把投資的手伸到境外了。

更讓陳碧真印象深刻的還有中國買家下單的狠勁,○四年秋拍上海畫家顏文良的一幅畫,新台幣八十萬元得標,台灣買家還沒付款,一位北京客人就以人民幣一百萬元買走,不過幾天的時間,一幅畫就在中國買家的手上漲了四倍。

有買家,也要有貨,陳碧真知道,中國早期的名家劉海粟、潘玉良,後期的羅中立、楊飛雲等知名畫家作品,很多都掌握在台灣人手上,這些畫的數量和品質都是中國所沒有的,足以吸引中國買家。

台灣拍賣行在中國的播種,從今年開始收割。

六月以來的四場中國當代藝術拍賣會現場,除了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克緹國際董事長陳武剛、海悅廣告總經理黃希文、名設計師譚精忠等熟面孔外,現場接聽中國投標人電話的工作人員,不時要把新台幣喊價換算成人民幣,這些彼岸買家購買力與台灣買家相比,毫不遜色。

景薰樓今年春拍成交的兩億五千萬元中,有五千多萬元是中港買家下單,比重高達五分之一,其中一位中國買家總共支付新台幣二五五○萬元,而且拍賣前,這位中國買家圈選的標的物總值高達新台幣一億元,換言之,他原本打算花一億元投標。

而在中誠國際的拍賣會上,也有四名中國買家透過電話參與現場投標,成交兩件,成交金額新台幣六百五十萬元。

中誠國際總經理黃盟祥如此形容中國買家:年齡在四十多歲左右,屬於近十年發跡的新富階級;他們都是衝著投資而來,標到的物件馬上就轉賣,因為純粹以投資為考量,他們投標的大都是已經在市場炒熱的作品,沒有耐心長期培養新畫家。

根據霍夫曼美術基金會的統計顯示,中國藝術市場的總體規模○六年已經達到十二億美元的成交量。全球中國藝術家○六年作品交易的前十名總額就達到二.八億美元,這個數據在十年前大概只有五千萬美元。

投資理由1:短線價格爆發力強勁

這就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投資魅力:短時間內的價格爆發力已經改寫世界歷史。
在過去,即使最偉大的畫作都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會被市場接受。獨獨中國當代作品不需要時間的醞釀。

中國當代藝術「天王」張曉剛的暴起,就是明證之一。他的作品遲至九四年才在國際畫展中出現,一直未在國際藝術市場上受重視。一九九七年,香港畫廊「漢雅軒」把張曉剛和台灣一位鄭姓畫家的作品帶到歐洲參展,當時張曉剛作品的價錢與鄭姓台灣畫家相當,但現在,張曉剛作品的價格卻是這位鄭姓畫家的三十到四十倍。

更準確講,張曉剛作品價格是在○三年SARS之後的四年內飆升到世界級。○六年三月,張曉剛的(血緣系列:同志120號),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創下九七.九二萬美元的成交金額,正式晉階百萬美元的世界級畫家,但在○五年五月的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血緣系列)的另一張作品成交價不過七萬多美元,換言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張曉剛的同類作品價格飆漲了十三倍。

再看台灣知名藝人蔡康永喜歡收藏中國當代油畫,三年前,在華山藝文特區的展覽會上,以不到新台幣十萬元買下季大純的一幅作品,當時陪同的友人還笑他:「半夜起床上廁所,不會被畫嚇到?」但在今年六月的春拍會上,季大純的另一件作品(遊戲圖)卻以二七一.四萬元賣出。雖然不是同一件作品,但三年漲二七倍仍舊驚人。

有人質疑「張曉剛的藝術水準還不及美國當代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但價格水準卻已經追上安迪.沃荷」,類似對中國當代畫作的質疑不少,但今年春拍擔任兩場拍賣官的前「台灣畫廊協會祕書長」陸潔民提出一個「歐美富豪寫美術史」的解釋。

九九年,陸潔民在中國親眼見到一位老外問一位中國畫家:「這幅畫多少錢?」中國畫家回答:「四千」,老外拿出四千美元要買畫,中國畫家連忙解釋:「我是說四千人民幣。」

投資理由2:台灣藏家掌握許多好作品

九九年時的四千人民幣和四千美元,價差將近八倍,以前只有少數老外出得起,時隔沒幾年,如今,許多的中國富豪都出得起,陸潔民指出,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就能捧出個廖繼春,中國有十三億人,「你說能捧出多少個張曉剛。」

目前火熱的中國藝術品大約分為「文物」、「水墨」、「當代藝術」三大類,但是在台灣,中國當代藝術的火力似乎較猛,這是因為台灣收藏家手中掌握較多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有主導市場的實力。

八九年之前,中國經濟情況極差,加上中國當代畫家喜歡以「諷刺政治社會」作題材,中國人沒錢買,也不敢買,反而被當時旅居中國的境外收藏家挖掘到寶。像目前最著名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首推曾在八九年前後擔任瑞士駐中國大使的烏力西克,他手中掌握四千多件中國當代藝術品,而且大都是精品。其次,就是比利時收藏家尤倫斯夫婦,手上掌握約有一千件中國當代藝術品。

台灣在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收藏上,也不輸外國人。像曾於○四年及○六年舉辦過中國當代藝術展的第雅藝術、○一年到北京設點的索卡畫廊,都是知名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機構。

泡沫危機?世博會後景氣恐反轉

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創作者大都在世,同類作品很容易比較,不容易出現仿冒品,加上這些畫家大都四、五十歲,仍然是創作的壯年,同系列的作品未來都有炒作空間。

曾經是證券操盤人的黃盟祥就說,在歷次拍賣會中,台灣買家熱捧中國當代,更勝台灣當代,說穿了就是看好中國未來的購買潛力。

黃盟祥說,「投資中國當代藝術就像在炒中國概念股」,中國股市的成交值已經高達人民幣一兆元,但中國藝術品市場不過兩百億元,只要中國經濟不斷成長,還是值得投入。不過,二○一○年上海世博會結束後,中國經濟景氣可能反轉,那時才是投資中國當代藝術品的風險年。

即使中國當代藝術在未來三、四年內行情看漲,但是盤整現象現在已經出現,而且美國投資大師史坦哈特(Michael Steinhardt)不久前也警告,當代藝術品投資已經有過熱現象。

就拿今年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雖然利用五一的黃金假期開展,但市場反應不佳,原來估計成交金額人民幣十五億元,但實際成交金額卻只有二億元,參觀民眾不過四萬人次。歐美多個著名畫廊眼見市場冷清,紛紛臨時撤展。

在這段盤整期,藝術投資者應該像股市散戶一樣,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必須格外注意一些基本原則。

擔任某廣告行銷公司大中華區主管的張瑞樑,今年四十六歲,早在二十五歲剛踏入職場不久,就開始涉獵藝術收藏,身為業餘收藏家,張瑞樑卻曾被專業雜誌選為「台灣當代藝術收藏家」,並曾在大學開班講授「藝術行政」課程。

張瑞樑手上隨時保持兩百多張的收藏量,其中的十多張中國當代油畫,是二○○○年到○三年在上海工作期間買的。從那時候起,這幾張中國當代作品的市場價格幾乎一年漲一倍,現在已經漲到當初的三到五倍,像鍾飆的一幅畫當初以新台幣十五萬元買進,去年漲到六十萬元。

張瑞樑指出,挑選中國當代油畫,首先要挑選個人風格鮮明的畫家,例如武明中喜歡把人物畫成有「玻璃」的感覺,他有一張連戰和胡錦濤握手的作品,強烈透露出「硬而脆(弱)」的意涵。

接著,要像集郵一樣,成套收集某位畫家的系列作品,像宋永紅有(洗澡﹀的系列;而胡向東則有(人體包著塑膠膜)的系列。

對於「潛力股」型的畫家,是否參加國際畫展、是否得過國際大獎,就很重要。像台灣當代畫家陸先銘第一幅交給畫廊出售的作品,張瑞樑在一九九○年以新台幣兩萬元買下,隔年,由於陸先銘得到台北市立美術館雙年展大獎,並代表台灣到威尼斯參展,這幅畫在一年內漲了將近四倍。

在華人世界裡,畫作的尺寸大小決定價錢,像中國當代油畫一般在一五○公分乘以一五○公分以上,價格才會好,轉手也會比較容易。即使已有畫作拍賣價突破一百萬美元,但是岳敏君一幅只畫頭部的小畫,○五年底在台北只拍到新台幣九十萬元,但行家還是認為價錢太高。
即使中國當代藝術現在已經是一日數價,但張瑞樑說,藝術終究是藝術,而藝術最大的樂趣是欣賞,而不是獲利。換言之,若拿獲利當前提,在世博會之前,還是要做足功課、慎選標的,避免泡沫下受傷,壞了藝術欣賞的樂趣。

延伸閱讀

用路人注意!「5交通微罪」民眾又可檢舉,最快這時上路...違規記點限當場舉發,為何違停騎樓不算?

2024-04-29

梅雨季來了「這天報到」,雨下多久?影響最劇時間曝光...哪個水庫水位大進補,專家:1水庫可惜了

2024-04-29

2024報稅攻略》所得低就不報稅?可能錯過退稅機會!搞懂「一般扣除額」省荷包,ETF領股利要課稅?

2024-04-30

寶林茶室第4死,40歲女「器官衰竭」,家屬忍痛不再急救⋯3天內2死,薛瑞元:還有1名在危險中

2024-04-29

第26屆金鑽獎》2024年迎降息循環,台股可望再漲千點!專家看好股債雙多「樂觀中有審慎」

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