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醫療主題電視劇 有益健康? P.115

醫療主題電視劇 有益健康? P.115

有道是戲劇反映人生,不過據美國一項訪查發現,在健康醫療題材不斷成為美國各大電視網當紅的拍攝題材,造就一定的票房保證後,專家們認為,這類的醫療劇可能反過來導引著民眾的健康態度,甚至影響醫療政策的走向。

特別是今年好萊塢電影《迫在眉梢( John Q )》,除了票房熱賣外,影片內容所引起美國各界對醫療及保險體系的廣泛討論更是始料未及的。劇中男主角因無力支付愛子進行心臟移植的龐大費用,且在無法取得保險理賠金,而醫院又見死不救的情況下,只好鋌而走險挾持醫院。

在這份由美國專門探討健康政策的「凱瑟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所主持的研究中, 研究人員總共觀看記錄了四部電視影集,包括《急診室的春天( ER )》、《 Gideon's Crossing 》、《 City of Angels》、《 Strong Medicine 》去年一整季總共七十四集的演出內容, 他們發現平均每一集都會出現一個講述關於公共醫療政策議題的場景。

然而,仔細分析後,研究發現編劇在選擇題材上,仍傾向具戲劇張力,屬醫藥倫理的議題,諸如病患權利、管理式醫療保健制度( managed care )、死亡自主權,或種族差別待遇等。反之,目前政策辯論最熱烈的議題,像是老年人處方用藥的範圍、長期照護、病患無力投保的處理方式等卻都付之闕如。

基金會副主席萊道特( Vicky Rideout )表示,比起大多數的新聞節目,虛構的電視劇所能觸及的觀眾人口為數更為可觀,也因而能產生更強力深遠的影響力,民眾與決策者都該共同正視這個問題。

她認為透過電視劇的傳播力,讓民眾了解抽象的政策與真實人生間的關聯性,是有其正面的教育意義,然而這類戲劇的議題取向、觀察角度,及描述的正確與否,則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

報告指出,雖然大部分劇情內容的呈現,及對相關議題的探討大致都能正反相陳,但都不夠深入,通常只是在同一場景內點到為止,只有三成的議題能夠得到二到三幕以上的演述時間。

不過,某些人物或機構被描繪成反派的機率,則高出許多,例如保險公司、律師、健康維護組織( HMO )等,通常都被套上負面的色彩。 尤其是,在美國行之有年但爭議日升的商業醫療保險及 HMO,出場次數不頻繁,不過一旦出現,總是被編劇們描寫成壞人。

報告結論並未推論這類熱門電視劇對民眾觀念有何實際的影響,但肯定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萊道特認為,大多數觀眾並不會因為看了一集急診室的春天,就也學著劇中人物跟保險公司打起官司。但除了關心劇中人物的生老病死外,觀眾所應吸收到的訊息,應該是這個社會的醫療體系是如何被塑造建立的,又是如何改變民眾的生活。

延伸閱讀

所得稅暴增要繳143萬「存款只剩40萬」…他崩潰問找信貸或賣0050救急哪個好?沒錢繳稅下場曝光

2024-05-09

Fed降息猶豫不決遭示警「不快點經濟會崩潰」 這國央行搶先一步!8年來首降息:可能再降2次

2024-05-09

中國製造價格愈殺愈低,中國生產席捲全球…LED、水泥、鋼鐵、石化產能過剩,伴隨全球產業殺戮

2024-04-04

她在騎樓放娃娃機竟被課房屋稅?正常情形本該免稅 一旦出現「2現象」國稅局就會找上你

2024-05-09

升官年薪多100萬但會失去●●願意嗎?成為台積電副理要面對3殘酷現實 他好猶豫竟吸引長官親自回答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