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日本景氣復甦四大隱憂 P.106

日本景氣復甦四大隱憂 P.106

2004-06-10 17:27

經過慘澹的十年,如今日本市場景氣、家庭開支及其他曾經岌岌可危的產業,都出現了大幅成長的現象。

日本景氣回春,是全球經濟的一大驚奇。過去半年,日本成長速度超過美國,是九六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年。過去十三個月內,日本股市上漲四五%,就業機會增加,失業率降到四.七%,是三年來最低紀錄。日本經濟向來倚重出口,如今日本向中國出口的貿易量正大幅增長。

令人驚訝的是,日本景氣回春的動力愈來愈出自內需,包括企業投資與消費者開支。日本政府於五月底的報告指出,今年四月家庭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足足七.二%,消費者大批湧入百貨公司及特惠賣場,購買的商品從西裝到音響無所不包。如此大手筆的消費,自八二年那段熱昏頭的時期之後已很久不曾復見。

僅一年半前,專家咸認日本仍深陷谷底,但如今各項數據愈來愈亮眼,到底怎麼回事?

燈號一──亞洲各國對日貿易量增加

要明白這問題的答案,得先回想經濟顛峰時期的日本。當時日本對美貿易與日俱增,建立起強而有力的龐大企業網絡,日文稱之為「系列」,支援其所有成員,不管該公司多麼積弱不振。同時,國內物價居高不下,撐起國內產業,亦降低日本消費者的購買力。

這樣的體系運轉順利,直到「系列」銀行助長了巨大的房地產泡沫,也造成製造業嚴重供過於求。銀行放款標準過於寬鬆,景氣逐漸蕭條,連美國對日本產品的大量需求都挽不回頹勢,日本經濟便從九三年開始走下坡,蹣跚前進至今已經十年。

然而如今全球市場有一些有利於日本的趨勢,是當年還不存在的。首先,亞洲各國間的貿易量增加。五年前,幾乎無人看出中國的繁榮會帶給日本多大好處。現在,中國廠商及消費者大量購買日本最擅長生產的機械工具、晶片製造器材、汽車、消費產品等。

去年日中雙向貿易額為一三四二億美元,成長幅度高達三成,首次超越日本與美國間的進出口貿易額。此外,景氣看好的不只是中國,東南亞亦自九七年的金融風暴中復甦,去年日本對東南亞的出口貿易成長一○%,達六百億美元。

利潤另一個來源是全球對新奇科技產品的需求漸增,如數位相機、平面電視、DVD(數位光碟)錄放影機等,都是日商仍執業界牛耳的領域。富士通日立電漿顯示器公司及松下電子兩家加起來,便占了全球電漿螢幕市場四成多。如今兩家公司都各耗資將近十億美元,在日本國內開設新工廠。

科技業並非日本惟一的救贖,此外另有因素,不過不是小泉純一郎的內閣或其他政客的功勞。強大的「系列」逐漸失去對經濟的掌控力,持續的通貨緊縮、沉重的債務、停滯的內需都使企業獲利降低,體質衰弱的公司不得不宣告破產。銀行與貸款客戶、營造商與供應商之間的緊密關係也逐漸減弱。為求生存,體質強健的公司轉移陣地,到海外生產貨品再運回國內銷售,價格逐步下降。

同時,日本消費者的心態也在改變,而通貨緊縮儘管殺傷力極強,卻也帶來意外的好處:消費者要求更低廉的價格,並如願以償。全新形態的零售業興起,如百圓商店、特價日用品店、倉儲式百貨公司等,都提供更多且更便宜的進口商品。於是日本消費者的消費力終於有所成長,儘管薪資縮水。如今失業率逐漸下降,經濟成長走勢正旺,許多人因此享受到雙重好處:收入穩定,而物價依然平實合理。

燈號二──中國設廠廉價產銷全世界

日本的景氣復甦是否太依賴變動性大又有過熱之虞的對中貿易?

這點的確值得擔心。「日本的通貨再膨脹只是反映了中國的投資過度。」摩根士丹利香港分公司的經濟專家謝國忠如是說。謝國忠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持悲觀看法,認為當前的榮景不會持久。他表示,中國的經濟泡沫化,刺激日本資本支出回升、消費者開支增加;一旦中國崩盤,日本經濟也將遭受嚴重的池魚之殃。

這種論點或許太過誇張。專家多半認為中國發展前景看好,也有跡象顯示其過熱的經濟正逐步放緩。除非美國經濟也同時重挫,否則很難想像日本會再度陷入蕭條。此外,這種論點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日商蜂擁前往中國設廠,不只是為了向當地消費者銷售產品,更利用中國做為廉價的生產基地,將產品銷回國內、銷向全球。

日本去年從中國的進口量大幅成長二一.九%,達七五○億美元;日本外貿協會表示,其中一五%是「反向進口」,亦即日商子公司將在中國製造的個人電腦、印表機、DVD銷回國內。中國或許會有景氣高峰低潮的輪替,從而影響日本出口貿易,但中國大陸的廣大生產基地仍讓日本企業界獲益良多。

日本的產業結構是否真的已有足夠改革,能重現當年叱全球的雄風?

燈號三──大型跨國日商恢復競爭力

這則要看指的是哪個產業。大型日商跨國公司確實已逐漸恢復競爭力,尤其是電子業、鋼鐵業、汽車業。如日產汽車一度瀕臨倒閉,但在外資挹注及世界級總裁如卡洛斯‧格森的領導下浴火重生,現今營利額高居歷來之冠。格森認為日本極富潛能,勞動力教育程度高且勤奮,工程人才眾多,製造技術又發達。「每個問題都有解決之道。」他說:「要訣在於讓員工對公司的發展感到興奮。」

另一些公司則靠在地的經營人才力挽狂瀾。以松下電子為例,自二○○○年以來,總裁中村邦夫關閉或精簡了數十間工廠,裁減兩成員工,去年還投入約五十五億美元研發照相手機及平面電視等產品。連舊式產業也不落人後,如生產人造纖維的東麗株式會社,如今生產的是製造液晶螢幕面板所需的材料。

日本鋼鐵工程控股公司也大刀闊斧進行人事精簡,並轉而生產獲利率高的產品如汽車業所需的金屬板,再創營業佳績。整體而言,九八年以來,日本前四百大非金融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平均成長四倍,達到七%。高盛公司認為這數字到○六年可達一○%。另一個新趨勢是兼職雇員,使公司運作更有彈性。去年兼職雇員人數大幅成長約兩成,達二一三萬人,是五年前的兩倍半,占勞動人口三‧五%。

儘管如此,故步自封的公司也仍不少。整體而言,○三年的勞動生產力成長約二%,但其中大多數來自大公司如豐田與佳能。日興花旗的經濟專家傑佛瑞‧楊(Jeffrey Young)表示,服務、零售、建築、食品加工業等公司占總就業人口約六成,生產力卻遙遙落後。缺乏生產力,營收利潤自然少。

上一個會計年度營收成績最佳的前五名企業,合起來便占了日本前三百大公司稅前營收的兩成五左右。因此,儘管日本已有進步,在結構改革上卻仍需多下功夫。

金融業似乎也逐漸復甦,這會有很大幫助嗎?

這方面確實該歸功於日相小泉,他任命竹中平藏為經濟財政大臣兼金融特任大臣是聰明之舉。竹中與金融廳的部屬迫使日本銀行重新界定一些實為壞帳的邊緣貸款,露出以往遮掩在帳面下的問題。三月間,金融廳稽查員發現日本聯邦金融控股集團少報了約九十一億美元的貸款,必須多出八十四億美元準備金。

該集團提出報告,去年虧損三十六億美元,數字令人震驚,但金融業多年來在政府默許下文過飾非,如今一改報喜不報憂的作風,倒令人耳目一新。

燈號四──政府施壓金融業秩序重整

銀行問題的另一面在於,許多本將倒閉的公司都已告破產,掙扎在存活邊緣的公司則隨著經濟復甦而死裡逃生。去年企業破產的數字降低了一六.六%。這些公司的貸款,不是被銀行大部分一筆勾消,便是交由政府的金融重建基金處理,因此過去兩年中,日本各大銀行的不良債權減少了一半左右,金額為一二四○億美金,約等於總貸款額的五%。

這一點可能會對日本經濟極有助力。由於金融業戒慎恐懼,這六年來放款總額持續下降,使得想擴張的企業難以籌措資金。日經指數回升確實為金融業重開一個重要財源,經營得當的公司在全球市場不愁籌不到資金。但日本仍需要活力十足的金融業,才能資助發展新構想。

如今日本面臨哪些挑戰?

九八年起深植日本經濟的通貨緊縮仍然是個問題,造成每年物價降低約一%,土地價格也自九二年起一路下滑。但大部分經濟專家認為物價已低至谷底,明年後半年起應會逐漸小幅上升。

日本政府也面臨龐大的債務問題。國民年金制度問題重重,大部分勞工根本不繳保費,甚至若干政客亦然。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前提是經濟要持續成長,小泉也必須推動更高的年金保費,同時縮減政府開支。但這要花上好幾年,甚至好幾十年。

另一個問題則是,日本中央銀行何時才會調高自九九年來幾近於零的利率。日本央行總裁福井俊彥可能會等到明年物價開始上揚後才採取行動,而且就算到那時,利率調高額度也會很有限。這應該不會造成問題。但如果通貨開始膨脹,他可能就必須將利率調得更高,使政府的債務金額隨之增長,減少赤字、撙節開支可能也會變得更困難。
(By Brian Bremner, with Hiroko Tashiro, in Tokyo, BusinessWeek)

延伸閱讀

興櫃股王10月將上市》聯發科小金雞達發 去年幾乎賺兩個股本 本益比逾40倍!為何兩大事業成長看俏?

2023-07-18

他憑17年忍功 養出獲利金雞、興櫃股王

2018-09-05

成衣雙雄、金控巨頭、電子大廠… 上市櫃公司紛喊交棒,他們準備好了? 大交班時代

2023-07-12

傳奇網路連賠七年到榮登興櫃股王

2011-03-24

肝癌開刀後3個月發現轉移,「我的肺臟布滿密密麻麻的小芝麻」...北醫教授癌後倖存的3個忠告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