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以色列企業成為股神最愛的祕密

以色列企業成為股神最愛的祕密
創業家艾米爾(左二)的第四家公司TaKaDu,是以色列創新精神的代表之一。

楊卓翰

政治社會

攝影/吳東岳

760期

2011-07-14 16:17

在漏水率高達二成以上的台灣,一滴水都不能漏的任務幾乎像是天方夜譚。然而若細究以色列的水奇蹟,會發現五%漏水率的成績不僅來自於危機感與科技運用,兼具「苦幹」與「創新」的企業文化,才是成功捍衛水脈的本質。

二○○六年,「股神」華倫.巴菲特打破他自己的投資原則,買下他這一生第一家美國境外的公司。而這家公司,正是以色列的金屬公司── 伊斯卡(ISCAR)。

為什麼向來重視投資風險的巴菲特,會投資戰亂不斷的以色列,甚至當作波克夏踏出美國的第一步?我們的疑惑,在兩家以色列水資源企業中得到解答。
 

求生存在最艱困環境中 磨練出最精悍執行力


股神看中的,或許是同時兼具「苦幹精神」與「快速創新」特色的以色列企業文化。

關於「苦幹精神」,來自於沙漠民族在艱困環境中的求生本事。

六月二十二日,《今周刊》到了以色列北方城市海法郊區一處工業園區。一下車,在門口迎接我們的,是阿拉德集團(Arad Group)副總裁拉密。一見面,他便輕描淡寫地告訴我們,今天有一場空襲演習,到時候請不要緊張。

他沒有說的是,這場演習是訓練國民遭受生化導彈攻擊的大型軍事演習,假想敵是黎巴嫩、約旦、敘利亞、伊朗、加薩走廊。簡而言之,就是假想以色列面臨所有鄰國的同時進攻。事實上,不過就是五年前,阿拉德所在的以色列北方的工業區── 包括巴菲特投資的伊斯卡公司── 就曾受到黎巴嫩四千多枚飛彈的轟炸。

「對於吸引投資人來說,戰爭從來就不是個好故事。」拉密對我們解釋他刻意「淡化」這場演習的原因。但是,從企業公關文宣中,不會提及的故事,其實更能體會以色列企業最精悍的執行力。

阿拉德是以色列最大的水表製造公司,占有以色列八五%的市場。不只如此,以色列本地營收只占阿拉德總營收的二成。它絕大多數的生意,來自美洲、歐洲及東南亞等五十多國。

在水資源管理領域,阿拉德可以說是以色列面向世界的招牌,同時,它也是最具歷史的本國企業之一。阿拉德成立於一九四一年,在以色列建國之前它就存在。阿拉德集團的前身是政府掌控的集體農場(類似人民公社的經濟制度),隨後才轉型發展成為私人企業。因此打從企業成立,阿拉德就把國家的發展當成自己的任務。

「我在這裡工作四十四年,沒有一天停工過。」在話題轉到當年的黎巴嫩戰爭時,年近七十歲、原本坐在會議桌旁不發一語的技術長西蒙,突然打開嗓門。即使是在和平地區,從不停工已經很困難,更何況過去四十四年以色列經歷了六場大戰爭,死傷無數。

西蒙接著說,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六年的黎巴嫩戰爭,當時的黎巴嫩真主黨掀起了對以色列的空襲。那一年,根據以色列官方調查,有四二二八枚飛彈落在以色列北部,就在阿拉德的工廠不遠處。

「就算是最緊張的情況,我們也沒有停工。」西蒙回憶,在情況最緊張的那幾周,政府終於發布了停止上班的命令。「但是,倫敦的訂單並不會因為以色列政府的

停工命令就延後。像很多以色列的企業一樣,我們告訴員工,自行決定是否上班。」

西蒙記得,那天早上開車上班時,因為有生化飛彈的威脅,所以看到每個人都戴著政府配發的防毒面具。「我在車上沒有時間緊張,急著思考的是,如果現場員工太少,人力應該如何調配。」沒想到一進廠房,西蒙看到大部分的員工已經到了自己崗位,甚至比平常更準時。「我的心頭一震,衝進辦公室,免得員工看到我眼眶泛紅。」
 

執行力即使發布空襲警報 依舊能正常交貨


「我印象很深,不是因為那幾千枚落下來的飛彈。而是因為,那一季的產量居然比平常都還要高。」巴菲特看中的,正是這種精神。

事實上,巴菲特所投資的伊斯卡金屬公司,和阿拉德集團有著相同的經驗。在巴菲特投資伊斯卡金屬二個月後,黎巴嫩發射的一枚飛彈擊中了伊斯卡所在的工業園區。

當時,伊斯卡的總裁沃海默親自打電話給巴菲特說:「華倫,對你來說,或者對我們全世界的客戶來說,以色列沒有戰爭。」言下之意,不論以色列國內的戰況多糟,他都能夠如期交貨。

這正是以色列堅不可摧的企業價值所在。《雪球:巴菲特傳》的作者艾莉斯.舒德解釋巴菲特的看法。她指出,巴菲特所認定的企業價值並不建立在廠房或是技術,而是伊斯卡在最糟的情況,也要堅持於滿足客戶需求。

不過,阿拉德的價值並不僅僅於此。像以色列所有的企業,阿拉德身上流著創新的血。這家七十歲的傳統製造業老品牌,在二十年前決定大膽跨進科技領域。

八○年代,以色列的自來水管漏水率曾一度高達三成,「以國家發展為己任」的阿拉德,為了建起滴水不漏的守護網,開始研發智慧型水表AMR,讓水表自動回傳流量資訊,它把研發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了Arad Technologies,每年投注在R&D項目上超過七%預算。

終於,經過長達二十年的摸索,在○二年阿拉德成功整合了3G技術,推出了以色列「護水」的關鍵角色,每三十秒就能回傳一次水量資料的高科技水表。

 

這樣的創新故事,在以色列企業當中屢見不鮮,而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即是艾米爾(Amir Peleg)和他所創辦的塔卡度公司(TaKaDu)。這家公司,甫被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y Forum,WEO)評為「二○一一年度科技先鋒」。

 

如果說阿拉德遍布全國的精密水表就像人體的感應神經,那麼,塔卡度研發出來的水資源管理系統,就是判讀這些資訊的大腦,甚至,能在水管漏水的前九天就能預先判斷,並且,能將區域的漏水率降至二%。

 

今年四十九歲的創辦人艾米爾,早在年輕時,就已展現他的科技頭腦與發明長才。少年時代曾經贏得以色列國內發明競賽的青年特別獎,自一九九一年起,剛從學校畢業的艾米爾,就走上了創業之路,成為生產檢測儀器的EVS公司共同創辦人之一,負責歐、亞市場行銷工作。九六年,充滿創業精神的他成為EVS開拓美國市場的不二人選,赴美成立EVS美國公司。

 

二○○○年後,艾米爾的創業腳步轉進軟體領域,先後創立了一家手機遊戲軟體公司,以及網路顧客資料分析公司YaData。而後者,則在○八年被微軟以三千萬美元的價格收購。這筆資金,成為他再一次創業、轉戰水資源市場的創業基金。

 

 阿拉德總裁柯恩(右)及副總裁拉密(左)
阿拉德總裁柯恩(右)及副總裁拉密(左)以苦幹精神守護著以色列的水脈。(攝影/吳東岳)

 

 

靠自己找商機  就算失敗都是值得的經驗

 

「你或許覺得,我的人生似乎總在尋找新的商機,但在以色列,我不是特例。」艾米爾說,以色列不但資源少,甚至,因為與鄰國之間存在政治緊張,所以也不易透過區域貿易,用僅有的資源「以物易物」。「以色列人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要什麼,就要靠自己的雙手做出來!」他解釋了以色列人富含創業精神與創新能量的民族性。

 

他自承,自己的創業之路相對順利,但他卻不是用「失敗」這個字眼,解讀其他創業失敗的同胞,「創新,就像是走在眾人的前面推動革命,這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強調,創新的成功往往需要累積許多失敗的經驗值,「所以,一個人創新失敗,對於其他人或國家來說,反而像是一次有價值的『犧牲』。」

 

「我對這個國家的前景非常樂觀,就像我說的,每個人都有創新的基因,這裡有成千上萬像我一樣的人,隨時準備『犧牲』,為下一次的成功創新累積經驗值。」艾米爾大笑著說。

但他並不是在開玩笑,以色列的新興企業數量成長速度,超越了任何一個國家。阿拉德古老傳統的苦幹精神,和塔卡度快速創新的冒險精神,在以色列交織成一套滴水不漏的保護網,而當兩個看似兩極的文化兼容一體,也造就出以色列企業的強大優勢。

 

阿拉德

堅持44年不停工的阿拉德,仔細檢驗出廠的每個水表,都是品質的保證。攝影/吳東岳)

延伸閱讀

勞保基金即將在2025年入不敷出!退休金協會提3大改革建言書:為何台灣退休金制度全球倒數第8名?

2023-12-22

勞保年金改革溯及既往 133萬退休勞工恐少領1/3

2020-08-30

推動年金改革 十年堅持不輟

2021-11-04

年金改革只是起步 面對抗議者應「優雅一點」 沈富雄:盯著政府加速推勞保改革

2017-04-27

50歲勞保年資滿25年,老年給付可以領多少?2張表無腦看:一次領還是月領好?年金改革有什麼影響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