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囤積米酒不如買會漲一倍的好股 P.96

囤積米酒不如買會漲一倍的好股 P.96

除了米酒之外,還有什麼東西會在明年或未來十八個月漲一倍?答案當然是股票!

什麼樣的股票會漲一倍?今年操作第一名的外資,買最多的是每股賺不到一元的台積電,股價可以漲到八十元,就算明年業績成長一倍,本益比還是偏高,為何重視基本面的外資、法人還不趕快出清?他們投資決策的依據何在?

就整體市場而言,因為比較利益的關係,低利率的環境,讓市場可以接受比較高的本益比。如果是成長性的股票,還可以依成長的幅度,享有不同的溢價。以國人最普遍的理財方式定期存款作為指標,當所有的長天期利率全都低於三%時,三十倍的本益比將成為市場的常態。


供給不足 是獲利成長最快的時候

另一個原因是循環股的特性。景氣循環股要買在本益比高的時候,因為那表示正處在循環的低檔,未來獲利才有倍數成長的機會。當產業的調整,由生產過剩,轉到供需平衡,甚至出現供給不足的階段,是獲利成長最快速的時候。

在這個過程中,產品售價超過變動成本、超過損益兩平點、產能使用率超過經濟規模這幾個關鍵時刻,是投資人最容易賺錢的機會。價格超過變動成本,公司雖然還在賠錢,但現金流量是正的,還有繼續活下去的機會;當營運達到損益兩平之後,新增加的營收,通常也代表額外的獲利。賺錢增加的速度,比營收成長的速度更快,也是股價成長最快的機會。

台灣股市最多像台積電這種「 成長循環股」 。投資學並沒有定義這種「 成長循環股」 ,傳統的循環股是像台苯、華隆這種企業,公司的獲利跟著主力產品的價格如苯乙烯、聚酯絲波動而變化。

成長循環股則是營收成長的幅度,跟著產業的循環而上下波動。而且,每一次循環結束後,營收的規模都可以更上一層樓,不單是回到前次循環的高點而已。台灣電子業幾個較大的次產業,都有這樣的特性。除了晶圓代工之外,主機板、印刷電路板、筆記型電腦……等等,都屬於這個範疇。

第三個原因是比較基期低。眾人皆知,股票是投資未來,而不是投資過去,要投資有潛力的,而不是現在看起來很好的。所謂有潛力,就是未來會比現在好的,今年的景氣實在太差,明年想要再壞下去的可能性太小了。


晶圓代工、LCD 面板、通訊股 明年有大漲一倍以上的機會

今年前三季整體上市公司的稅前盈利只有一千九百億元,是一九九四年以來最低的紀錄。在這段期間,上市公司的家數由兩百五十家增加到接近六百家、上市公司的總資產,由七兆二千億元增加到二十二兆八千億元,但整體獲利卻是萎縮的,就可以理解衰退的嚴重程度。

什麼樣的股票會再漲一倍?當指數從低點反彈超過六成之後,這個問題變得很有挑戰性。我認為晶圓代工、LCD 面板、主機板、上游元件、手機與通訊股、資產負債表乾淨的銀行、通路商,都有機會在未來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內,為投資人創造一倍以上的獲利機會。

不管是半導體或是 LCD,都跟上游元件一樣,本質上都屬於成長循環的概念,正處在由虧轉盈的地步,所以雖然已經漲了一大段了,還會再漲另一大段。原因正如前面所說的,循環正在翻升,明年的獲利肯定比今年更好,問題只是好到什麼地步而已。

台灣的電子製造業,整體競爭力仍是世界最強的。有人說,競爭力來自於大陸的廉價勞工、土地與政策優惠。試想,大陸便宜資源的優勢,並沒有只限台灣廠商使用,為何台灣受益最大?

例如新加坡的電子製造服務業也很發達, 有 Flectronic、JIT 這些大廠在,他們也到大陸各地設廠,而且不像台灣的廠商那麼可憐,還要受戒急用忍的政策限制。或者,柯尼卡、富士也到大陸去了,為何還要靠普立爾做代工?

更進一步,大陸本身的廠商,可以把東西做得那麼便宜,讓台灣的政客與生意人,一想到明年因為加入世貿組織的關係,要開放大陸的商品來台銷售,就緊張得不得了。但是,台灣廠商要做的東西,還是比他們更具有全球的競爭力。


資產乾淨的銀行有大漲的機會

這優勢其實是整體戰力的結果,像郭台銘這種企業家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拚搏的精神,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超過三免五減半的稅務優惠。反映出來的,就是不論是新力要用 PS2,還是微軟要用 Xbox 搶占資訊家電的市場,都要依賴台灣廠商提供便宜又大碗的零件與組裝服務。

再舉一個反證,還記得蘋果電腦嗎?若非微軟擔心沒有競爭者,導致視窗作業系統的獨占,所以在前幾年蘋果最危急時,提供財務支援,我們就只能到博物館去參觀那又炫又酷的 I-Mac。因為蘋果的執行長傑伯堅持機器自製,所以成本壓不下來,市占率當然節節敗退。

簡單地說,這些電子公司創造出自己被別人利用的價值,任何品牌想要占有一席之地,最好是把台灣的相關廠商變成它的兵工廠,而不是讓競爭對手擁有台灣供應商這個祕密武器。這個結構,才是投資人獲利的最大保障。

與電子股相反的,銀行的投資價值是政策創造出來的。因為銀行體系問題太大了,政策上只要給予各種優惠,避免造成更大問題,在央行有意縱容之下,銀行的平均存放款利率差超過五%。而銀行的經營又是高度槓桿操作的,一塊錢的自有資金,可以做十塊錢的生意,只要成本控制得當,每股賺個三、五元,並非不可能的事。

唯一的條件是放款的品質要好,否則吃一個倒帳,要做二十幾筆生意才補得回來。以目前銀行在「 保守」 提列壞帳的情況下,呆帳還超過七%的,都沒有賺錢的能力。但也因為這些蹩腳銀行的關係,才有政策上的寬容。像世華、華信這些資產管理良好的銀行,明年很有機會變成高獲利的公司。

本益比向上調整,搭配獲利隨景氣循環的成長,不管股價是不是已經漲了一倍,還有很多可以在明年再漲一倍以上的股票。

延伸閱讀

曾當店員過著最低限度生活…日本絕美藝術家20歲創出代表作、卻又親手毀了它:讓過去死去才能重新出發

2024-03-19

打破台灣獨家製造?路透爆台積電擬將CoWoS先進封裝帶到日本!產能能有多少?專家這麼看

2024-03-18

挽救倒閉危機、脫離低利代工 傳承技藝也懂求變轉生 職人魂圈粉全球 日本百年老店秒殺之祕

2024-03-20

日本終結17年負利率...日圓「不升反貶」原因出在哪?升息空間有限,台經院:能否走強關鍵在它

2024-03-20

大調薪時代!日本勞工薪資待遇大獲全勝,日企「春鬥」調薪幅度最高14%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