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劉俊杰:終端需求結構性改變

劉俊杰:終端需求結構性改變

劉俊杰、張弘昌

全球股市

Shutterstock

702期

2010-06-03 10:51

根據台股的歷史經驗,每次經濟蕭條都會出現股市的二次修正,然而這次在金融海嘯卻不易發生,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人民所得增加,消費力已今非昔比,在龐大需求的支撐下,企業的產品出貨持續暢旺,也讓股市回檔修正的空間有限。

最近全球股市面臨漲多回檔的修正壓力,其中又以中國股市較為弱勢,原因不外乎是「打房政策」。事實上,房地產本身就是高槓桿的投資商品,整個生態產業鏈都充滿這樣的特性,如果自備款只要二成,槓桿倍數就是五倍,這比股票融資五成還高很多,而建商買地也是透過銀行借款,以小搏大來賺取利潤。

 

金磚四國抬頭 擴大「需求水池」

 

一般來說,像中國這樣剛崛起的經濟體,房地產本身在GDP(國內生產毛額)貢獻上就占有一定分量,往往民眾發現買賣房子很好賺後,常會一窩蜂投入,加上中國人「有土斯有財」觀念根深柢固,結果讓房價漲得不像話,也逼官方不得不出面降溫。

中國股市已經跌夠了嗎?投資人可以觀察港股A50(iShares 新華富時A50中國指數基金)這一檔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價格的變化。最近A50的溢價擴大,由於目前外資不能買賣A股,因此A50的折溢價是觀察市場信心很重要的指標,溢價擴大表示外資又回頭看好A股,未來中國股市再跌的空間有限。

用另一個角度觀察,中國打房其實對經濟的長遠發展是好現象,如果等到泡沫更大才動作,那就為時已晚,很多人憂心北京政府宏觀調控會影響中國的經濟成長,但這其實是防患未然,像歐元區的債信危機也是如此,越早引爆越好,倘若像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Alan Greenspan)一樣,為了解決科技泡沫而用房地產的異常榮景來拖延,最後反而捅出的樓子會更大。

長線來看,我認為全球的終端需求面貌正在發生質變。二次大戰結束後,從一九五五年至八○年,全世界主要需求集中在歐、美、日等國,總需求人口估計從五億人增加到不超過十億人;八○年到二○○○年,亞洲四小龍才慢慢加入。

二○○○年以後,中國改革開放效果開始顯現,金磚四國人民所得抬頭,讓這個global demand pool(全球需求水池)逐漸擴大,雖無正式統計,但我估計消費力十年來至少增加了三成。現在中國每年的人均所得只有三千多美元,五年後可能跳升到六千美元,屆時爆發出來的消費力量會很驚人,現在投資公司經營管理不錯的個股,獲利的機會很大,這是我長期看好股市的原因。

翻開台股的月線圖,每逢經濟大危機,不論是一九九○年的大崩盤或 二○○○年的網路泡沫,台股都在跌深反彈後再出現二次修正,而且幾乎都打回起漲點,這次金融海嘯也有人抱持同樣的看法,但未來回頭看,會發現情況有所不同,因為全球的需求多了新興市場。

試問,若global demand pool沒有大變化,美國次貸風暴的衝擊怎可能短短一年就恢復?企業生產的東西要賣誰?這也是為何金融海嘯後,全球股市表現和企業獲利都很好的原因,因此二次衰退機率並不高。

 

全球力量均衡點改變 漸往東方傾斜


新興市場消費力的提升,也讓企業可以將成本順利轉嫁。以尼龍系列為例,上游原料CPL(己內醯胺)已回到○八年高峰時的價格,而下游力鵬與集盛最近四季的營益率,卻比○七年迄○八年高了五成到一倍,部分原因應該是整個產業鏈的終端需求出現結構性大變化。(CPL的全球供應量兩年來改變不大)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全世界力量的均衡點正在發生變化。工業革命之後,西方勢力遍及全球,到現在任何東方人遇到西方人,感覺上都矮一截,如今這個現象因為歐、美經濟相繼出現危機,已經在調整,天平逐漸往東方傾斜,新趨勢正在形成。

雖然歐美科技實力還是很雄厚,但以國家財富來講,都是負債累累,亞洲國家反而都成為債權人,隨著中國共產主義退場,一切狀況正在改變,包括電子產業,都因為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消費崛起而受惠,日前蘋果電腦市值超過微軟,背後意義意味著實體產品有很強的消費力在支撐,這樣的轉變自然和global demand pool擴大很有關係。

台灣目前在亞洲的本益比最低,因此大盤接下來下跌的幅度並不會太大,即使跌破七千點,空間也是有限,股市不可能每天上漲的,去年漲了一整年,現在回檔修正,正是在為下次的多頭行情做準備。

 

新興市場的終端需求大補帖

▲點擊圖片放大

 

下半年投資策略:
1.台灣目前本益比最低、股息收益率最高,指數接下來跌幅有限,即使跌破7000點空間也很有限。
2.全球的終端需求面正發生質變,新興市場消費力的提升讓二次衰退發生的機率大為降低。


劉俊杰
現職:資深專業投資人,歷經台股3次萬點行情,投資經驗超過20年

延伸閱讀

友達廠長上任1年猝逝!揭365天「辛酸內幕」...總與下屬站同一線,同仁悲嘆:「有事我扛」成絕響

2023-08-22

《六人行》馬修派瑞54歲自宅猝逝…曾1天吃55顆止痛藥、裝葉克膜維繫生命…心臟驟停前兆有哪些?

2023-10-29

衛福部司長賴向華心肌梗塞56歲猝逝,太太凌晨入房「他已冰冷」…寒流來襲5招預防心血管疾病

2023-11-19

「你的晚安是我的早安!」范疇猝逝謝金河不捨落淚:大俠永遠休息了...曝1個陳年老習慣奪命

2023-11-09

長榮班機乘客猝逝,他親睹醫護蹲地CPR「一路顛簸撞櫃子、手仍沒停過」…空服員親解標準流程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