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掌握四大重點 快速滾出人生第一桶金

掌握四大重點  快速滾出人生第一桶金
社會新鮮人應及早規畫儲蓄與理財,才能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廖和明

聰明理財

攝影/劉咸昌

736/737期

2011-01-27 17:03

社會新鮮人以及單身上班族薪水本來就有限,加上孝親費用或食衣住行育樂等開銷,甚至還有卡債還沒清償,只能勉強養活自己,哪還有閒錢投資。那麼,要怎樣才能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經說過:「宇宙中威力最強大的就是複利(The most powerful force in the universe is compound interest)」。放在理財上來看,更是如此。

如果成功存下了第一桶金,用錢來滾錢,將是加快自我實現,邁向富裕人生的一條康莊大道。

但對一般的社會新鮮人以及單身上班族來說,薪水本來就有限,加上孝親費用或食衣住行育樂等開銷,甚至還有過去的就學貸款、信用卡卡債還沒清償完畢,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勉強養活自己,怎麼可能還有閒錢投資,人生的第一桶金似乎離自己還很遙遠。

 

筆記重點一 支出等於收入減去儲蓄


對於社會新鮮人、單身上班族,怎麼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富邦人壽富年通訊處區經理黃如玲指出,所有的人都是先從社會新鮮人開始,只要能成功擺脫「三不一沒有」的惡習,人人都可成功理財。

這「三不一沒有」是什麼呢?包含了「我不理財、財不理我」、「一毛不剩『薪』光幫」、「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以及「沒有嚴守理財紀律」。

黃如玲說,態度與執行力是相當重要的,比任何觀念都還重要,所以她建議,社會新鮮人、單身上班族領到薪水時,應該要扣款下來強迫儲蓄,從存小錢開始,這樣就會很快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過去觀念是,想要儲蓄,就把收入減掉支出的錢,剩下的錢存下來當作儲蓄,但正確的觀念是,支出等於收入減掉要儲蓄的錢。

黃如玲分析,多數年輕人自制能力差,面對酷炫的3C商品、精品,往往很難控制欲望;過去可能還有父母資助,但有薪水之後,會誤以為自己很有錢,忍不住大肆購物,變成名副其實的「薪」光幫,每月薪水都花光光。

 

筆記重點二 六三一法則:六○%支出、三○%儲蓄、一○%保險


所以,一定要徹底落實「支出等於收入減掉要儲蓄的金額」,才能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開始落實每月強迫儲蓄後,究竟單身者要如何規畫自己的收入、支出以及儲蓄的規畫呢?黃如玲表示,一般來講,單身者可以用六三一法則來規畫,也就是六○%當作食衣住行育樂的支出、三○%儲蓄理財、一○%屬於風險規避,可以用保險來規畫。

黃如玲提到,年輕人年存二十萬元,再加上投資報酬率二○%,就可以賺取四萬元,看起來似乎相當厲害,可是如果有任何意外發生,四萬元卻很難應付,所以這凸顯了風險規避對年輕人的重要性,在追求儲蓄理財前,也要兼顧風險規避。

 

儲蓄

 

筆記重點三 先還債才開始理財


年輕人很想存錢,可是還背著學貸或卡債,要怎麼辦?黃如玲建議,卡債是必須率先解決的問題,因為卡債的利率遠高於定存、活存,想要存錢,先還清所有的卡債,先還掉過去累積的高利率負債,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支出,並且把自己的信用卡剪掉,改用實支實付的金融卡,理財才不會有漏洞。

由於學貸的利率較低,可以一面還學貸、一面存錢,例如將六三一法則中的六○%,撥出二○%來還學貸,這樣可以完成儲蓄的目標,也可以還錢,進一步搭配自己的短、中、長期的理財規畫。例如,買車或停車位、留學或買套房,給自己訂立一個目標,照著這個順序走下去。

 

筆記重點四 三三三原則:理財三分法、保險三要、帳戶三個


在投資建議上,黃如玲強調,可以依循著「三三三原則」,這樣才能平衡理財與風險規避。首先是「理財三分法」,社會新鮮人扣除生活費後,要把內容細分為儲蓄、投資、保險,呼應前述的六三一法則。投資要依據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來分配,千萬不要急著把薪水放在理財、投資部分,先準備好緊急預備金、保險後,再來進一步談股票、基金這些投資工具。

 

其次是「保險三要」。第一、要優先考慮低保費、高保障的險種,先把基本保障做好;第二、要依個人的工作內容與風險程度來衡量,例如外勤人員常要出差、騎車,須考慮提高意外險、意外醫療等;第三、保險不是有保就好、不是愈多愈好,記得每年保費支出不要超過年收入的一○%,保額約是年收入的十倍。

 

最後是「帳戶三個」。把帳戶分成緊急帳戶、儲蓄帳戶、一般帳戶,緊急帳戶是估算每月必要支出,這部分要預留三個月,儲蓄帳戶則是儲蓄專用,一般帳戶則是一般支出。

只要從小記帳,善用年輕就是本錢的優勢,又享有低保費優惠,還有早一點布局理財,加上時間複利,社會新鮮人、單身上班族,也能很快就可以滾出第一桶金。

(轉載自《今周刊》特刊《呆薪族三年存百萬》) 

 

儲蓄

延伸閱讀

退休窮得只剩下房子…善用「殼」生財! 20分鐘聽懂包租、代管、出租型信託,租金能拿最多

2024-02-08

父母想送房該生前贈與,還是百年後讓子女繼承?房價高「等房族」大增,胡偉良:房地產近年3現象

2023-03-15

00940、00939、00878、00919...存股哪1檔領息最多?他38歲提早退休身價上億:用成分股聯發科算給你看

2024-03-22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

1個理由,我把00941全賣了!她年領168萬股息、42歲提早退休:台股2萬點,存股只留這3檔ETF

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