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75歲捐出自己85%的財產!華倫.巴菲特:我要的不是錢,是賺錢的樂趣

75歲捐出自己85%的財產!華倫.巴菲特:我要的不是錢,是賺錢的樂趣

2020-11-15 14:27

如果用一句話簡述華倫.巴菲特的投資成果,那便是「1956年給他一萬美金作為投資金的人,如今扣掉稅以後還剩下逾4億美元的資產」。

 

一名年僅10歲的少年,昭告所有同儕,自己會在35歲前成為百萬富翁。當然,少年說的這番話乍聽之下顯得荒誕無稽,尤其當時(1941年)美國正逢經濟大恐慌時期,但是少年仍然堅信,只要根據他先前閱讀的書籍裡提及到的複利概念操作,小錢也會以固定比例不斷增加,最後變成一筆可觀的數目。

 

10年後,少年已經是20歲青年,他提早一年從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畢業,同年夏天,他申請了哈佛商學院,自認天資聰穎的他,相信哈佛沒有理由把他拒於門外。他之所以要申請哈佛,理由很簡單,因為他看中這份文憑以及結識到的人脈在將來出社會以後都會非常好用。

 

然而,校方認為他不符合資格,哈佛大學面試官對這名外觀看上去還很青澀的青年建議,不妨過幾年後再來重新申請,等於是用委婉的方式間接回絕了他。

 

哈佛大學落榜以後,青年在打聽其他研究所時,無意間看見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簡介手冊,小冊子上寫有2個人的名字-班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大衛.杜德(David L. Dodd),瞬間,青年的目光被這2位人名吸引,因為他們正是青年兒時閱讀過的一本書-《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的共同作者,而且就在不久前,他才剛閱讀完其中一位作者-班傑明.格雷厄姆的著作-《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深受啟發。根據青年的友人形容,他在閱讀完這本書以後,彷彿看見上帝般狂喜。終於,青年有了新目標,就是順利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向格雷厄姆和杜德學習。

 

然而,青年又面臨到另一個問題,當時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申請早已截止,一個月後學校即將正式開課,不想就此打退堂鼓的他,帶著對2位老師所抱有的敬畏之心,寫了一份研究所申請志願書,所幸最後這份志願書剛好落入了擁有入學審核權的商學研究所財務系主任杜德手中。杜德竟然在申請已截止的情況下,沒有安排任何面試就直接核准青年入學。據說核准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杜德和格雷厄姆的招生標準是看誰有潛力成為「投資專家」,這剛好和哈佛商學院的培育「社會領袖」宗旨不同。

 

說到這裡,相信各位一定都已經猜到這位青年是誰了。沒錯,正是世界最成功的投資專家-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成功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就讀的巴菲特,終於見到了引頸期盼的價值投資(ValueInvesting)大師-班傑明.格雷厄姆。他熱衷於上格雷厄姆開設的所有課程,也幾乎能倒背如流老師的著作《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雖然巴菲特是所有學生當中年紀最輕、性格上也欠缺純熟的學生,卻也是懂得最多知識、對老師最帶有尊敬之心的學生。

 

巴菲特不只對老師的書籍、演講有興趣,甚至對老師的一切都深感好奇。因此,他開始廣泛地研究老師,包括格雷厄姆的投資方法、著作、演講方式、投資的企業,並蒐集關於老師的所有資訊。例如,巴菲特在研究格雷厄姆的時候發現,原來老師同時也是保險公司蓋可(GEICO)的董事長,他為了一睹老師親自營運的公司,甚至在1951年親自前往位於華盛頓的蓋可總部,拍打大門至警衛願意為他開門為止。多虧這樣努力不懈的熱忱,使他得以見到蓋可公司的高層,聽到一些關於公司的簡介,然後他再利用老師教他的方法分析蓋可這家公司,最後決定投資。

 

然而,只有在學校向老師學習早已滿足不了巴菲特的求知慾,他想要和老師一起實際工作,格雷厄姆當時有和一名同事-傑里.紐曼(Jerry Newman)一起經營一間投資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Graham Newman),巴菲特想像著自己也成為這間公司的一員,和老師一起工作的畫面,最終,他在即將畢業之際主動向老師提出了想要在其公司工作的意願,儘管沒有酬勞他也甘願。這對於面對金錢總是精打細算、錙銖必較的巴菲特來說,是絕對不可能輕易對人說出口的提議。不過,最後老師以只聘請猶太人原則為由拒絕了他。原來當時身為猶太人的格雷厄姆,為了提供長期因種族歧視而難以在金融圈找到工作的猶太人一份工作保障,所以暗自定下了至少要在自家公司只聘用猶太人的原則。

 

1951年,巴菲特從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畢業,他回到故鄉奧馬哈(Omaha),不久後便在父親的證券公司從事股票經紀人的工作。雖然他後來在公司裡小有成就,但一開始也是歷經不少挫折。某次,他以個人投資名義買下了一間加油站,結果害他損失20%的淨資產。在從事股票經紀人工作時,涉世未深的年紀則成了他的絆腳石,總是因為年紀太小而得不到顧客青睞,加上他的外貌又比實際年齡看上去顯得更為稚嫩,每當他向客戶介紹某檔股票的時候,客戶都會先詢問其父親—資深股票經紀人的看法。巴菲特面對這樣的情況總是不知所措,雖然他可以用傑出的投資技術來武裝自己,但是在經營技術和人際關係經驗上仍有明顯不足。

 

當時,巴菲特因為生性害羞,不喜於面對人群,於是他為了克服這樣的缺點,支付100美元報名了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開設的溝通講座,以當時來說算是相當昂貴的價格。雖然中間歷經各種挫折,但是在通過一年多的適應期以後,巴菲特的名字開始在業界廣為人知。

 

但是隨著自己愈投入工作,他就愈對股票經紀人這份工作心生狐疑,由於這份工作是以買賣股票從中賺取手續費的模式進行,所以如果要賺大錢,比起去發掘潛力股然後介紹給客戶投資,不如先不管是什麼股票都推銷給客戶再說,因此,經常會與客戶之間產生利益衝突。隨著時間流逝,他發現自己其實更渴望成為專業投資人,而非股票經紀人,也想盡情地和老師一樣找出無人發現的潛力股。他在奧馬哈工作的期間,時不時就會主動聯絡老師格雷厄姆,並一直表示自己想和老師一起工作的心願,但是老師始終都沒有點頭允諾。

 

延伸閱讀

價值30塊的股票,現在50塊你賣不賣?看「聰明投資人」索羅斯vs.「理性投資人」巴菲特差異

2020-10-30

不領薪水反而拿更多!最有錢無薪CEO,馬斯克只靠股票分紅,身價超越巴菲特躍居世界第7

2020-07-13

「漲到像印鈔票,我會賺上10億!」美股狂彈讓當沖客譏笑巴菲特...回顧歷史,投資人總學不乖的事

2020-06-11

錯過這30天,利潤差850倍!為什麼即使預見崩盤,巴菲特卻寧願帶著鋼盔也要留在市場投資股票?

2020-04-27

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的

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