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失能扶助險」該怎麼選?常見4個錯誤迷思大公開!

「失能扶助險」該怎麼選?常見4個錯誤迷思大公開!

2019-03-12 14:18

「殘扶險」原名為「殘廢扶助險」,已於去(107)年4月改名為「失能扶助險」,是國內近來熱賣的險種之一,不論疾病或是意外,只依「身體外觀有明顯缺損或是變化」為理賠判斷標準,且理賠項目多達79項,可以說是長照相關險種中理賠範圍最廣泛的險種,連失智、中風也都有理賠,加上保費相對親民、價低,贏得許多消費者青睞。

 

尤其是相較於意外險只理賠因為意外事故造成的殘廢,其理賠範圍更為寬廣,吸引不少年輕人和中壯年人投保,而這也正呼應了:「失能扶助險」趁年輕愈早投保愈好,甚至連嬰幼兒都應該認真考慮投保,提醒你,在投保前停看聽、多想一下,小心留意有關「失能扶助險」常犯的錯誤迷思

 

投保「失能扶助險」要趁早  也趁早得到保障

 

「失能扶助險」非買不可,趁年輕愈早投保愈好,連嬰幼兒也應該認真考慮;先前在小花平台固定保險專欄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提出精闢的論點,分述如下:

 

論點1、年輕失能案例多  用失能扶助險補長照缺口

 

論點2、兒童意外事故讓意外險、失能扶助險做護盾

 

論點3、「一人中風、全家發瘋!」再沒有錢也要有失能扶助險

 

論點4、為何嬰幼兒非買失能扶助險不可?

 

論點5、青壯年殘扶風險高 小資青貧族殘扶險這樣規劃

 

論點6、殘扶險怎麼保?3面向教你聰明買!

 

因為「殘扶險」是於今年4月19日改名為「失能扶助險」,在這之前的文章仍沿用舊名「殘扶險」。

 

4個投保「失能扶助險」常見的錯誤迷思

 

「買保險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看著別人買,自己也跟著一窩蜂搶購,可能買貴了或是買的不是真正有需求的而不自知……」以「失能扶助險」來說,就如同前述保費相對便宜、保障範圍廣泛等優點,會讓你自動掏腰包,但是你知道嗎?許多消費者沒有事先做功課、完全聽信保險業務員「三寸不爛之舌」的介紹,就直接投保,難免容易遇到理賠糾紛,這是因為他們犯了以下4個常見錯誤迷思:

 

迷思1、「失能扶助險」理賠項目有11級(第1至11級)、79項,因為定義清楚,較少發生理賠爭議?

 

「失能扶助險」雖然有文字定義「1至11級殘廢等級表」,但是不表示就沒有「模糊定義」地帶,像是在殘廢等級表中第1項「神經障害」的殘廢等級從第1級、第2級、第3級直接跳到第7級,如果被保險人的殘廢程度「正好」落在沒有明確定義的第4至第6級,那麼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之間難保不會發生理賠爭議。

 

迷思2、「失能扶助險」保障範圍廣泛,因為是依等級表理賠,定義清楚也較容易領到保險理賠金?

 

至於「失能扶助險」是否較容易領到保險理賠金?這又是另一個迷思,舉例來說,「失能扶助險」定義出多達79項理賠項目,固然被保險人依照各人不同輕重程度的失能、失智狀況,可以領到不同比例的保險理賠金「感覺好像有更多領取的機會……」。

 

不過,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提醒,每個人的失能、失智狀況不同,加上各人買的保單也不會相同,同時需特別留意「失能扶助險」79項理賠項目是用於104年後購買的保單,之前的保單仍適用原來的75項規定,因此這樣看來,無法斷定哪一張保單就一定可以領到保險理賠金。

 

迷思3、相較於「長期照顧險」需定期提供相關診斷證明書,「失能扶助險」則不用,簡單便利許多?

 

這項迷思有2個地方需要注意,其一是「長期照顧險」已不是過去一般認知的需要「定期提供」相關診斷證明書,為減輕被保險人的負擔,金管會早在104年就已公布將原本「定期提供診斷證明書(例如按月領取,則須每月提供)」規定,更改為「『每年第一次』申請長期照顧分期保險金時,才需要提供相關證明」。

 

其二則是「失能扶助險」並非完全不用定期提供診斷證明書,「依各家保險公司規定不同」,有些「失能扶助險」除了首次領取失能保險金或是失能扶助保險金外,日後仍需提供相關診斷證明書。

 

迷思4、「長期照顧險」或是類長照的「特定傷病險」都有等待期、免責期,終身型「失能扶助險」則沒有?

 

「失能扶助險」有無等待期的限制與是否為終身型無關,而是要看各家保險公司契約條款規定「並非全都是如此」,提醒保戶在投保前,一定要看清楚保單契約條款內容,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延伸閱讀

出門絕不多帶錢!28歲小資族存到百萬、買房的「錢包管理術」

2019-03-07

變老的台灣:不只是「下流老人」,還可能是「過勞老人」!

2019-03-05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靠記帳「富過6代」!太貪心、愛比較...讓你賺再多還是窮

2019-03-05

50歲後變得更美、更富有!做對1件事,讓她一年存50萬、瘦13公斤...也找回快樂的自己 !

2019-02-19

企業平均年終只有1.11個月!拿到年終怎麼花?這樣做最聰明

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