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港青年發起了兩場撼動人心的街頭運動,他們所爭取的,只是原有的民主生活方式,卻重新定義了兩地公民社會的樣貌。
「你們可能認為,太陽花學運結束後,我們就漸漸消失在媒體版面之中。實際上,捍衛台灣民主的種種行動一直延續著,從來沒有停止。」
十一月二十五日,在立法院研究大樓一角的記者會現場,「島國前進」發起人林飛帆緩緩地用這段話開場,號召民眾在即將到來的九合一選舉投票日,響應罷免特定立委的「割闌尾計畫」連署活動。
儘管在眼前等著他的,只有兩架攝影機與幾位平面記者,與學運期間集萬千目光於一身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他的語氣卻依舊沉著堅定,看不出任何差異。
八個月前,林飛帆、陳為廷以及一群因為馬政府有意強行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義憤填膺的學生,攻破了立法院議場大門,為一場驚天動地的學運揭開序幕。隨後的二十三天裡,來自台灣各個角落的熱血青年紛紛挺身而出,組織起各種行動聲援抗議學生,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認為,這場學運一旦成功,未來決定台灣命運的大權,將會握在人民手中。
面對前所未有的強烈民意,不僅馬政府難以招架,就連中南海也為之撼動,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即罕見地溫情喊話,表示如果條件許可,願意和學生對話。 太陽花學運隨著學生撤離議場後逐漸降溫,但夏天過後,香港也因爭取普選而發起「雨傘革命」。這場社運行動,核心領袖同樣來自學生團體;群眾占領中環、旺角等地的活動,更處處可見太陽花學運的身影。
這一年裡,港台兩地網路世代為守護民主展現的爆發力,兩度震懾中國高層。 雖然,兩地學運浪潮已逐漸平息,但年輕世代對公共議題的熱情顯然已被喚醒,這個原本對政治相對無感的族群,無論在體制內外,必將持續影響著兩岸三地。
(圖片來源/達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