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弱勢者並非只能接受幫助

弱勢者並非只能接受幫助

當你長大時,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一隻用來幫助自己,一隻用來幫助別人。——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12月16日參加了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的「社會企業Demo Show廣宣暨交流會—發現社企未來之星」,內心有許多感動,與各位分享。

 

 

什麼是社會企業?

 

引用華文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社企流」(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為社會企業所下的定義:「用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織,其盈餘主要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繼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題,而非為

出資人或所有者謀取最大的利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所創辦的窮人銀行—孟加拉格拉明銀行(GrameenBank)即為指標型的社會企業。

 

會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熱情奔放、三句不離大笑的原住民黃漢忠先生,他是台東縣達仁鄉「塔堡農產品企業社」的負責人,返鄉後投入有機放山雞產業,將累積的經驗技術指導給族人,一同分享飼養有機放山機。黃漢

忠一開始跟親友講自己的理想還曾被罵神經病,後來仍堅持不懈,終成正果。他熱情的說:「 原來只要在地好好做,用心服務,就能變成傑出校友,還能變成明星。原來被罵神經病才會成功!

 

弱勢者只能接受幫助嗎?

 

交通大學林崇偉教授與身障夥伴共同開發創新智慧行動服務,創立「众社會企業」,以身障朋友作為極端測試者,將身體不便化為專業,成為「愛的特派員」,實地走訪餐廳店家,為其規畫友善的服務、體感與空間設計。身障

人士受訓成為愛的特派員並非一位志工,而是一項極度專業的工作。這個概念翻轉我們看弱勢的角度,原來大家眼中的弱勢族群也有能力幫助別人,協助店家變得更好。林教授提醒我們,別再用施捨的眼光看弱勢者,只要看到

自己也能成就別人,由然而生的自信與自我肯定,將產生極大的創造力與影響力。

 

沒聽過藥品也能宅配,而且送藥包的不是郵差,而是藥師喲!一間藥局只能服務方圓1.2公里的人,本身為藥師的「台灣健康宅配科技(iHealth)」王照允總經理,發現都會區藥局非常多,反而是最需要藥品的偏鄉,藥局卻少

的可憐。王總決定讓藥師走出去,送藥至偏鄉,為傳統藥局帶來革命性的創新發展。他說:「原先自己根本不知道也沒特別打算要做社會企業,誤打誤撞自然而然就被歸類為社會企業」。開業時每月服務近百人,後來因為參加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講座聽到一席話「若賺一百萬可幫助十個人,那麼賺一千萬就能幫助一百人,So...放大你的事業吧!」,讓王總決定擴大自己的服務規模,現在每月服務人數高達二萬多人。

 

我在會場中巧遇自己在政治大學EMBA的老師—許崇源博士,非營利會計是他的專長,同時也曾是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台灣第一個為專責研究非營利組織而成立的校級研究單位)的主任。在一同午餐時,我和許教授討

論,如果是一開始就以社會企業為目標,由於多數社企創業家偏向於非營利思維,以致於較無法快速獲利,投資業便不願意投入資金幫助擴張,實在是非常可惜。如果能夠在眾多營利事業中發掘有公益影子的公司,將其漸進式

導向社會企業,也許能創造更有效率與規模廣大的社企環境。就像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王照允藥師,反倒成了台灣社會企業中的佼佼者。

 

已故演員同時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特使的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說:「當長大時,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一隻用來幫助自己,一隻用來幫助別人。」我們不用賺到足夠的錢或變得很有影響力才要開始來做公益,只要

你有兩隻手,請用具體力量來幫助社會。更甚者,我們可以改變傳統助人的思維「與其給條魚,不如給支釣竿」,進步到「只給釣竿,若池裡沒魚也沒用,社會企業人應努力營造漁業生態系統,讓拿竿者有魚可釣。」

後記,「社企流」原來跟我一樣也在今周刊有個數位專欄,對慈善公益或社會企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他們的文章(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list-content-80507),也許能帶給你不同凡想的機會,祝福 心想

助人,事就成!

 

-----------------------------------------------------------------------

 

圓子夢官網:wishpower.com.tw

 

Facebook圓子夢Wish Power

 

Photo:經濟部

 

延伸閱讀

不管年歲多大,都別輕易認定人生落幕!70歲奶奶退休後踏遍20個國家:並非死在故鄉才是最好的死法

2022-06-01

快70歲才開始當網紅!93萬訂閱YouTuber「米蘭阿嬤」:人生別因為開心才笑,要為了開心而笑

2023-01-05

買房借名登記兒子名下,70歲老母血淚故事:兒子把我養老房賣了,叫我搬走...該怎麼把房產拿回來?

2023-06-02

父母長照、親友死別、職場退休...精神科醫師看超高齡化社會:退休族不得不面對的「70歲危機」

2023-05-20

59歲提早退休時,榮總長官還猜我會無聊到想回去上班...劉秀枝醫師聊老後:別讓自己只有同事卻沒朋友

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