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習慣以他人的想法為中心,你就會一直心不定

習慣以他人的想法為中心,你就會一直心不定

2015-02-03 16:08

決斷力較弱的人通常不會去探索自己的思考、感覺與感受,正因如此,他們才會將父母、學校老師、朋友或電視節目說的話奉為圭臬,不願意自己做決定。

「活出自我的能力」就是「選擇決斷力」

我認為「反求諸己」,亦即「選擇決斷事物的能力」,可培養出「活出自我人生的能力」。如同鍛鍊肌力一樣,我經常在思考,難道選擇決斷力不能透過訓練慢慢培養、磨練得來的嗎?

雖說是訓練,但要做的事並不特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自己所做的選擇,例如今天的午餐要吃白飯還是糙米飯,這類簡單行為的有意識選擇就是最好的訓練。此外,決定明天跟誰見面或看哪本書,也是很棒不錯的鍛鍊方法。

在我的客戶當中,有些人有無法丟東西的煩惱,還有些人因為自己沒辦法做出判斷,而請我幫他做決定。每當遇到這樣的狀況,我一定會對客戶說:「當你將決定權交給我時,你將無法解決任何問題。」選擇決斷力與活出自我的能力息息相關,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累積經驗的鍛鍊,才能進而成為自己擁有的能力之一。

有些人覺得自己做決定很麻煩,或者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而請別人代為決定,這個做法完全無法強化自己的力量。唯有不斷地累積自己做決定的經驗,才能磨練出活出自我的能力。

有鑑於此,我所提倡的「斷捨離」可說是磨練「活出自我能力」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從面對存在於生活空間中的個人物品做起,藉由詢問自己為什麼要將這項物品放在此處的方式,深入去探索自己的思考、感覺與感受力,找出問題的答案。

「以他人的想法為中心」是心不定的人最大特色

選擇決斷力較弱的人通常不會去探索自己的思考、感覺與感受力,正因如此,他們才會將父母、學校老師、朋友或電視節目說的話奉為圭臬,不願意自己做決定。

覺得「自己很容易受別人影響」,通常是在遇到必須做決定的時候。而這源自於平日疏於詢問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簡言之,就是因為你不是「以自我為軸心」,而是「以他人的想法為軸心」來判斷事物,才會產生人云亦云的結果。

若對於別人提出的想法或建議,你都毫無自覺地全盤接收,長久下來,便會逐漸降低自己的選擇決斷力。

不問自己要什麼,而是以當時最主流的想法為自我軸心,這樣的行為就像有人對你說「歡迎隨波逐流吧」、「跟著時代潮流和主流思想走就對了」,你想也不想就照做了般,可以說是毫無道理可言。

此外,有些人凡事習慣詢問他人的意見,就連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也一樣,我一直認為這樣的行為很不妥。當你詢問別人自己該怎麼做時,你已經允許別人介入、插手自己最重要的決定,這樣的態度代表你不相信自己的判斷,也等同於輕視自我生命的反應。

因此,當你想要詢問別人的意見時,請務必先停下來,不要將天線指向別人,反而要轉向自己,去接收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別人問我:「我該怎麼辦才好?」我一定會反問對方:「你想要怎麼做?」

要毫無保留地問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唯有不斷累積這樣的經驗,才能鍛鍊出不受他人影響的堅定自我。

坦然問自己就能獲得自由

我一路走來不斷地累積「問自己」的經驗,而擁有現在的自己。問自己的生命、問自己的身體」、「以自己的身體為教材好好學習。遇到不清楚的事情不要去問別人,應該要問的是自己。透過在生活中不斷地問自己當中,久而久之便會開始察覺到過去一直忽略的事情。

舉例來說求我們「問身體」時,所說的「身體」不是別人的身體,而是自己的身體。唯有認真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才會知道自己現在需不需要去上廁所,現在不上廁所是否也沒關係。

當我喝了一杯水,這杯水好不好喝也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如果當時我很渴,我一定會覺得這杯水「太好喝了」;但如果我之前已經喝了好幾杯水,那麼現在喝下的這杯水便顯得「沒有那麼好喝」。換句話說,眼前這杯水是否好喝,完全取決於自己身體的感受。

不僅如此,「要吃多少好」、「該怎麼吃哪些食物」之類的問題也同樣令我感到困擾。越來越多人會詢問我這類的問題,代表現代人不只不做「問自己」的練習,就連嘗試「問自己」的想法都沒有,就這樣無感地過自己的人生。

即使是同一項食物,每次「我」這個主體品嘗的時候,都會感受到不同的味道。當你察覺到「答案隨時都會改變」這個真理時,你就能脫離自己的執著,以及在不知不覺間認定的刻板觀念和特定的價值觀。

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發現自己擁有某種價值觀,那麼你無須深入探究自己的價值觀是好是壞。因為當你察覺到「現在的我,有這樣的價值觀」時,那麼表示你已經擺脫了束縛。你會開始發現「她的想法是這樣,而我不這麼認為」、「以前的我有這種觀念,現在的我想法改變了」、「過去的我不會這麼想,但現在我如此認為」等等,只要察覺到自己在無意識中已建立價值觀就足夠了。

所有一切隨時都在產生變化,感受事物變化的相對主軸就是自己的生命。當察覺到這個可能性的那一刻起,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就會變得更為自由。當我們的執著和刻板觀念越少,便不會受到一些小事影響去左右自己的心。〈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
龍村 修

龍村瑜伽研究所所長。一九四八年出生。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一九七三年進入世界瑜伽權威沖正弘導師門下。一九八五年導師過世後,繼任沖瑜伽修道場場主,一九九四年自立門戶,成立龍村瑜伽研究所。四十年來致力推廣瑜伽、傳授呼吸法,深獲各界好評。著作繁多,包括《瑜伽生活法》(人文書院)、《龍村式手指瑜伽》(晨星出版)、《眼睛瑜伽健康法》(日貿出版社)等。現為國際綜合生活瑜伽研修會主席、NPO法人沖YOGA協會理事長、NPO日本法人YOGA聯盟副理事長。

山下英子
出生於東京都,現居石川縣。早稻田大學畢業。從學生時代接觸的瑜伽行法哲學「斷行.捨行.離行」發想出「斷捨離」,將其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的「整理」當中並大力提倡,建構不分年齡、性別與職業,任何人都能實踐的自我探索心靈整理術。不僅在日本各地舉行一連串講座、演講會,更積極活躍於報紙、雜誌、電視節目、廣播節目等各種媒體。包括暢銷書《斷捨離》、《俯瞰力》(平安文化)在內,發表眾多斷捨離相關書籍,總銷售量超過兩百五十萬本,榮登百萬暢銷作家之列。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定心:找到不受他人影響的自己

目錄:

前言 龍村 修
第1章 培育堅定的心
「生命即神(生命就是神)」
讓生命感到喜悅的生存之道
世上所有一切都是生命
了解真正需要的事物
改變心靈、改變身體
「活出自我的能力」就是「選擇決斷力」
心不定的人最大特色就是「以他人的想法為自我軸心」
坦然問自己就能獲得自由
「聖俗各半的生存之道」
在表象中學習
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
痛苦反而要面對
人無法改變生死
習得真正的智慧
「初學者由相入門」
內在必顯現於表象
深入問自己
「學習、體驗、冥想」
感受心情、感受身體
絕不無限上綱自己的體驗
冥想就是回想與反省
培養俯瞰力就能看見重要的事
平衡生活的瑜伽哲學
專欄 沖瑜伽的基礎「日本精神」1
日本人的特殊能力就是從萬事萬物中發現神性

第2章 正確看待事物
「不盲信、不懷疑、要確認」
檢視周遭訊息
何謂客觀?
正視「自己不懂的事」
相信「信任自己的你」
利用分類思考培養俯瞰力
練習從自我軸思考事物
「不受束縛、不執著、不企求」
推薦「海外冥想法」
價值標準應置於何處?
察覺自己的靈魂真正的需要
「斷捨離」和瑜伽皆追求相同目標
厭惡感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對於母親的期待也要「斷捨離」
凡事都會回歸到自己身上
選擇與決定是他人絕對不可侵犯的個人聖域
專欄 沖瑜伽的基礎「日本精神」2
日本人最擅長預估未來發展

第3章 拿出勇氣
「盡人事,聽天命」
從發生的事情中學習
將思想付諸行動
以正面思考解讀「自作自受」
傳達的勇氣和接受的勇氣
「瑜伽是脫離業的智慧」
光靠理性無法控制自己
成功轉變的兩大元素
從戒菸中習得的智慧
「排泄力就是生命力、呼吸力」
從「能量」觀點看待事物
有勇氣的態度就是平常心
改變自己的勇氣可以拯救自己
重新檢視問題的前提
專欄 沖瑜伽的基礎「日本精神」3
最後的紡織機製造師傅告訴我的一席話

第4章 從體驗吸取智慧
「不盲信、不懷疑、要確認」
不斷累積學習的體驗
將領悟運用在生活中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不從體驗中學習?
感緒沒有「好」與「壞」
「釐清『疲勞』與『疲勞感』的差異」
認清疲勞的種類
營養分析中檢測不到的「營養」
對於食物的堅持與偏見
了解身體所需的最適食量
「飲食疲乏」的殘留能量
「你們不是沒有思想的腦袋!」
心中毫無感謝如同行屍走肉
「讓所有人的內心充滿祥和」
「丟了很麻煩」的藉口
無法擺脫煩惱時
拋開「受害者意識」
專欄 沖瑜伽的基礎「日本精神」4
日本是一個存在超過兩千年且具有高度精神的國家

第5章 發揮自己的能力
「調身、調心、調息」
調理身心狀態的大原則
現代醫學的極限、瑜伽的可能性
解剖也無法釐清的心靈運作機制
只要方法對了,任何事物都可以是瑜伽
穿著打扮也是「補氣」的一種
「善用各種訓練方法加強丹田」
丹田有力的人
丹田具有穩定身心的力量
建構相撲文化的精神性
「學習事物的原則就是『修破離』」
一人一瑜伽
在生活中應用瑜伽
利用斷捨離磨練「內在智慧」
後記 山下英子

 

延伸閱讀

2019財經風雲大事紀

2019-12-25

2020財經風雲大事紀

2020-12-23

2023財經風雲大事紀

2023-12-27

2022財經風雲大事紀

2022-12-14

2021財經風雲大事紀

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