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好像沒朋友」變成罵人話的理由

「好像沒朋友」變成罵人話的理由

2017-05-08 11:30

朋友很重要,我也那麼認為。不過,有朋友並非萬能,不需要過度渲染,賦予過多的作用或尺度。寶石再美麗,也不能當飯吃。

我曾在《日本經濟晚報》發表過一篇〈好像沒朋友?〉的文章,今年(二○一○年)九月被「天聲人語」(日本《朝日新聞》晨刊中長期連載的專欄。)引用,接著週刊雜誌《AERA》來採訪我。網路上針對二十到三十多歲的

三百位年輕人進行問卷調查,當中有個問題是:「沒有什麼會讓你覺得很不幸」,結果「朋友」是答案的第一名,所以那本雜誌想知道曾經談論好像沒朋友這種話題的我有什麼意見。

塔摩利(本名森田一義,日本搞笑藝人、知名主持人。)在「TELEPHONE SHOCKING」(《森田一義時間 笑一笑又何妨!》的固定單元。)提起「廁所飯」(「廁所飯」是指,不想獨自吃飯的樣子被別人看到,認為自己沒朋友,於是躲進廁所裡吃飯。這種行為在最近的年輕人之間很流行。)這件事後,最近似乎和好像沒朋友扯上關係,悄悄地成為熱門的討論話題。

在〈好像沒朋友?〉那篇文章裡我寫到,這或許是批評他人最狠毒的一句話。

「那個人,好像沒朋友」,這句話有種否定對方背景的意思。比起醜八怪、笨蛋、自我中心或邋遢等也許還能補救的事,這句話的否定效果更加嚴重。偶爾遇到覺得很麻煩的人,我也常用好像沒朋友這句話帶過,那樣說太隨便了,所以我才寫了那篇文章。

「那個人,好像沒朋友」這句話,聽在有一定年紀的人耳裡,或許覺得根本沒什麼,如果是三十多歲或再年輕一點的人,那是相當嚴重的一句話吧,至今我還是這麼想的。

前幾天,我把這句話說給剛滿三十歲的男編輯聽,他立刻驚訝地表示:「這是完全否定人格的話欸。」其實,我只想告訴他那是罵人的話而已,但那位男編輯馬上察覺當中的意圖。

「好像沒朋友」這句話,並非單純的推測事實。似乎也把為什麼那個人好像沒朋友的理由一併揭露,然後怪罪於「這個人做人失敗,連朋友都交不到」。

為什麼「有沒有朋友」,或是「好像有或沒有朋友」這件事會變得如此重要?

我想到的答案很蠢,「因為從小就被教育成這樣」。小學導師總是說要珍惜朋友。可是,我的人際關係很不順,所以老覺得自己很糟糕,陷入極度的自卑感。因此,我會提醒自己要盡全力維持朋友的關係,也經常研究該怎麼做。

特別是深澤真紀(日本專欄作家、出版社編輯,流行語「草食男」、「肉食女」的原創者。)在《日經Business Online》專欄「人際關係維修術」發表的關於朋友的內容,我都會重複看好幾遍。真想讓小學時的自己也看一下。

我主要是因為小學時的自卑感,那麼其他大多數同世代人,為什麼那麼重視朋友呢?

或許那些認為「朋友很重要」的人早就看穿,比起外表、經濟或職務能力等要素,「人氣」更重要。那也可說是身分地位或是溝通能力。對他們來說,能將那些看不見的能力變得清晰可見的觸媒,正是「朋友」。

舉個瑣碎的例子,要損某位諧星時,與其說「一點都不好笑」、「你很白目」,「後輩都討厭你」這樣的話更具殺傷力(如果是知名電視主持人,就是「工作人員都討厭你」)。「後輩都討厭你(=沒人氣)」,若把上下關係換成對等的朋友關係,就會變成「周圍同年級的人都討厭你↓沒朋友≒沒人氣」。

沒朋友與沒人氣,頂多就是≒的關係。可是,在沒有上下關係的情況時,有多少朋友、朋友之間的交情如何,並不構成衡量個人人氣的尺度。

然而,朋友關係也是一種人際關係,基本上與運氣也有關係,把沒朋友的衰運用來解釋成某人的人格,這樣的想法是對的嗎?為什麼不能把交不到朋友=朋友運差,說成像男人運差那樣自然,為什麼沒朋友會演變為否定人格的苛刻結論?

我想,這和對孤獨的恐懼感有所關連。之前在寫關於無緣死的文章時,我也有這種感覺,大多數的人對孤獨真的很反感。

輕視沒朋友的人的同時,也在逃避變得沒朋友這件事。那彷彿是在說,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才能遠離孤獨、不變得孤獨。對那些人來說,沒朋友的狀態是內心恐懼的來源。

小學老師一再告訴我們,要和朋友好好相處,其實也可以說,但是一個人也沒關係。交朋友這件事,不需要特別叮嚀,但孤獨必須透過訓練才能適應。人際關係多少需要一點運氣,可是我們不可能老是遇到合不來的人。

朋友很重要,我也那麼認為。不過,有朋友並非萬能,不需要過度渲染,賦予過多的作用或尺度。寶石再美麗,也不能當飯吃。

一個人吃飯很不幸?

上一篇文章是以「有沒有朋友」當作主題,但我腦子裡一直想起一個人吃飯這件事。這或許是從「廁所飯」延伸出來的主題。

平時的上班日,因為員工餐廳的電視總是停在富士電視台的系列頻道,所以我每天都會收看《笑一笑又何妨!》。關於「廁所飯」,該節目的主持人塔摩利在「TELEPHONE
SHOCKING」已經提過兩次。在我的印象中,塔摩利訪問以前上過節目的來賓時,的確會聊關於料理的話題,但對於新來賓,他不會重複提及同一件事,這是很罕見的情況。我記得他和來賓對於這種現象的看法是,吃飯哈啦的膚淺朋友關係,不要也罷。

不過,星期天晚上自己一個人吃火鍋,是我冬天時的樂趣。以前我喜歡吃放很多料的韓式泡菜鍋,最近都是用薑片熬湯,只放豬肉、韭菜和菠菜下鍋煮,沾酸桔醋與韓式辣椒醬吃。一個人吃火鍋的時候,我由衷地感到幸福。邊把配料和剛煮好的飯大口扒進嘴裡,邊說:「好吃~」、「啊~真是太好吃了~」,根本不需要多說什麼。發自內心地感謝肉、蔬菜及白米。寫著寫著,我不禁覺得當時的自己真的好幸福。到了冬天,只要給我「可以吃火鍋」的小確幸,我就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工作熱情。

「廁所飯」與一個人吃火鍋,兩者都是獨自吃飯。一邊感覺很不幸,另一邊卻是處於幸福的頂端,兩者到底差在哪裡?

大略來說,「廁所飯」是孤立的避難行為,處於孤立的狀態是一個人吃飯的前提。如今的我能夠理解,不想被別人看到獨自吃飯而躲進廁所吃的心態。另一方面也覺得不可思議,一個人吃飯,這幾乎是每個大人平常會做的事啊。

不過,就像有些店方便一個人去,或是得有人陪才不尷尬,在我們生活周遭似乎也存在著一個人比較好/沒人陪的話,一個人吃很尷尬的條件。別人三五成群,只有自己孤零零沒朋友作伴,為了逃避這種情況的「廁所飯」,這種行為簡而言之,就是要避免在周圍都是攜家帶眷的人或情侶的店,獨自用餐的窘況。這與選擇容易進去的店家,或是在家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吃,那種成熟的獨自用餐,要跨越的門檻難度不同,所以我也無法斷言,在廁所吃便當是很蠢的事。

話雖如此,狀況好的時候,一個人吃飯也不錯。寫這篇文章時,我做了關於一個人吃飯的簡單問卷調查,在二十多歲到五十歲的十六位男女當中,只有一人排斥一個人吃飯。這是本文的責編們幫忙收集的資料,大部分的受調者都在東京工作(也就是都市人),不過我的幾位朋友(全都是三十二至三十三歲的女性)包含已婚者在內,大家也都覺得那樣很OK。

那就讓這個現象流行起來吧,我倒是沒這麼想。只是,一個人吃飯已經很稀鬆平常了。

「有常去的店嗎?」對於這個提問,有五個人詳細回答,還說出具體的店名,大致上那幾家店都是光看就令人會心一笑、散發平凡幸福感的氣氛。

此外,「當你獨自在外用餐時,如果交情普通(不喜歡也不討厭,但不會和對方一起吃飯的程度)的人也進了同一家店,你會怎麼做?」對於這個提問,只有兩個人說:「或許會一起吃。」其他前三名的回答依序是:意思意思打個招呼、假裝沒看到、看對方的反應。

為何那樣問?因為我認為,從小學到大學的這段時期,長大後會被分類在「交情普通」的人很多。原來如此,在班上只要經常一起行動,就算是「朋友」,那或許只是因為同班才互相往來的消極朋友關係。即便總是形影不離,一旦不去學校了,漸漸地就會變成無關緊要的關係也說不定。對我來說,沒有比這種消極的朋友關係還難應付的事,如果學生覺得為了顧及顏面,就算是消極的關係也無妨,未免太可悲。

人與人會變成朋友,基本上就是彼此合得來,不過契合度也是有深淺之分。例如,有些人「只相處一小時的話沒問題」,有些人「相處九小時還好,住一晚就沒辦法了」,或是「一起去三天兩夜的旅行也不尷尬」。換作是我的話,對於「只相處一小時」的對象,每天都得小心翼翼,不斷想話題陪笑,光想就覺得好累。可是,為了顧及顏面,不得不堅持下去,要是撐不住了,只好逃進廁所裡,吃個飯搞到像上戰場。所以說,出社會後,一個人吃飯反而會是難能可貴的療癒時光。

在職場或學校等外界的場所吃飯,那股不知是輕鬆還是緊迫的束縛,到底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長大後,大家各自吃飯吧,儘管有這樣的論調,但在某些公司,甚至會移動辦公桌「大家一起吃」。我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如此。每天外出用餐都被投以異樣眼光(現在的公司也是,起初的前幾年我還會外出用餐,如今每天都在公司裡吃)。

幹嘛啊!吃飯等於溝通嗎?我真的很納悶。不過,經常與人吃飯的人,溝通能力未必很好吧。有些人覺得邊吃飯邊和人聊天很放鬆,也有人覺得獨自用餐比較自在。可是,為什麼在出社會工作前,後者這樣的人卻很少見?

因為營養午餐很難吃,腦中瞬間閃過這個想法,不對,應該不是。我就讀的小學,營養午餐是每個月更換一次。班上的男女生各半,大家的感情普普通通。即便如此,我還是很憂鬱,把吃東西當成補充能量。也因為吃,發現了原本沒興趣的同學有趣的一面。

相較之下,「和喜歡的人一起吃吃喝喝、開心暢談的感覺真棒!」這種想法衍生出「沒有人一起吃飯,這樣的自己真沒用、好討厭」這般無謂的情感。若將那種感受說成脆弱倒也省事,就算已經一把年紀,看到只有情侶、家庭客、朋友的餐廳還是會很猶豫。大人可以避開那樣的店,但學校或許無處可逃。

在團體中獨處很難受,幾乎所有人都是這麼想的,偏偏有時就是想不出具體的方法避免那種情況。於是,「吃」這件事給人的既定印象,有時會讓人覺得很有壓力。沒辦法了,只好不斷自我安慰,自己吃比較輕鬆、可以仔細品嚐食物的滋味、覺得好吃,發自內心感謝吃這件事。

這麼說來,我想起和編輯開完會後,自己去了湯品店,那種完全放鬆的感覺,舒服到想哭。並不是因為開會很累,只是覺得不用再去想要說什麼,所以很開心。我也不是很討厭說話,其實還滿喜歡的,而且很愛跟人說話,有時還會說些沒必要的廢話,說完總是很後悔。邊吃著淋上湯的飯,一個人默默開起反省會。不過,事情還沒結束喔、現在還不是回家的時候、那樣還不夠,像這樣一個人吃的飯,為我帶來一絲安慰。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津村記久子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睡回籠覺,是遠在天邊的空想
 

延伸閱讀

他炒股3年把百萬本金翻成2億、一夕輸光負債3千萬,最後去跑熊貓外送的「少年股神啟示錄」

2023-08-30

誰是蕭漢森?砸逾22億買力致18.33%股權躍最大股東…原來是第一代少年股神、30歲操盤開號子

2023-08-22

30歲少年股神把50萬翻到數千萬,給新手投資3堂課:戒掉「我還沒輸」心態,才不會愈錯愈大

2023-01-11

延畢2年、靠當沖月入逾30萬,出社會決定不當上班族!少年股神每天寫「航海日誌」做功課

2023-05-05

單月成交量850億,光繳稅就6400萬!當沖股神巨人傑:比起賺錢,我更自信賠得錢都是值得的

202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