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讓大腦關機,避免當機

讓大腦關機,避免當機

2017-07-07 10:05

如果我們想要更具創意、對工作更投入,不該只學會高效率的工作術,也該學會如何適度地放空。

我們向來認為成功人士,就是那些只把關心的焦點放在特定專業領域上的人。

他們會設法掌握相關領域出版的每一本書、每一篇文章、每則部落格貼文,或每一份研究報告;他們面對工作時會全神貫注、心無旁鶩,每一個t的橫槓、每一個的小點,他們都會仔細畫上、點上。簡單來說,他們就是專注。暢銷書《異數》的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曾在書中提到,任何人只要專注練習長達一萬個小時,就能專精於某種技巧或藝術,自此之後,這個概念廣為人知。雖然此種說法仍有爭議,但它依然讓許多人深信不疑,因為它完全符合我們認為只要聚精會神,保持專注,自然成功在望。畢竟,熟能生巧,不是嗎?

當你愈專注,吸收資訊或知識的速度就會愈快,這個觀念無庸置疑。我們也認為,應該要極力避免像是無聊、放空、無所事事、做白日夢、遊手好閒、心不在焉等,這些與「專注」相反的狀態。媒體持續報導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症的相關資訊,自助類書籍和網路文章也賣力傳授讓我們能專心做事的速成法,這些現象都讓人認為注意力缺失是應克服的一種障礙,甚至是種病態。要是我們在讀書、工作、進行報告或提案時,可以專心埋首做上好幾個小時,效率一定會很驚人。

於是,我們認為專心和讓自己維持在「開機」狀態是「好的」;而長時間的無所事事就是「不好的」、不事生產的,「遊手好閒的人容易做壞事」(Idle hands are the devil's tools.)這句諺語便充分說明了此種看法。如果我們花太多時間發呆放空,就會產生罪惡感,以至於很多人(例如,百分之八十四的主管!)取消休假而繼續工作。

但這樣的刻板印象,其實是犯了一個根本的錯誤。真正成功的人,就像斯科爾斯,並不只是靠「專心」就想出偉大的點子;他們之所以成功,其實是因為他們刻意撥出時間「不專注」,並從事其他的休閒活動,比如打高爾夫球等。這樣跳脫日常例行模式的結果,能讓大腦接受外界新的刺激,脫離平常熟悉、固定不變的領域,使思考不落俗套,創造力也更出類拔萃。

我們不必總是嚴以律己,偶爾離開跑道稍事休息,喘口氣後再重回跑道上,才能繼續全力衝刺。

愈放空,好點子愈多

在第一章,我討論過人在心也要在,以及在工作或與他人互動的活動中要專注於當下的重要性。在這章中,我要討論的是另一種無意識的專注狀態—放空。

美國總統的放鬆之道

美國艾森豪總統待在高爾夫球場上的時間,比美國任何一位總統都還要多,但他卻被認為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好的總統之一。在球場上,他有個規矩,那就是:除非是十萬火急,否則絕口不談政治。

對此,他曾向一位可能的總統候選人解釋道:「年輕人,你將來每天得為這個國家賣命十四個小時,一星期七天都是如此,你會以為自己這樣做是克盡職責。但我要告訴你,若你真這樣搞的話,那你絕不可能把工做作好。」

如果我們想要更具創意、對工作更投入,不該只學會高效率的工作術,也該學會如何適度地放空。

有一些頭腦靈活的創意鬼才說,他們天馬行空的創意與想法,常常是在做白日夢,或在從事與工作完全不相干、又不花腦筋的活動時冒出來的。一八八一年,著名的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布達佩斯的旅途中罹患重病。在那裡,一位大學時期的朋友安東尼.席格提(Anthony Szigeti)常帶他外出去散步透透氣。在某次散步途中,當他們看著夕陽時,特斯拉突然靈光乍現,想到了旋轉磁場,進而在日後發展為現代的交流電理論。

無獨有偶的是,十九世紀歐洲最著名的有機化學家弗瑞德瑞希.奧古斯特.凱庫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夢見一條正在吃自己尾巴的蛇,進而發現有機化合物苯的環狀結構。此外,作曲家貝多芬則這樣描述音樂是如何上身的:「樂音在我身邊發出聲響、轟鳴、怒吼,直到我把它們安置在音符裡。」甚至愛因斯坦也把自身的洞見歸功於超越單純線性思考和邏輯的想法。當他在苦思複雜的問題而需要靈感時,他會求助於音樂(尤其是莫札特)。有人這樣引述他的話:「所有偉大的科學成就必定始於直覺知識。我對直覺和靈感都深信不疑︙︙但,想像力遠比知識更重要。」

最近,伍迪艾倫提到淋浴時光能幫助他「茅塞頓開」。而暢銷書《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Elizabeth Gilbert)則在她的TED演講中提及,那些突如其來的繆思或創意,似乎都是在作家、詞曲創作者或詩人從事與其藝術領域無關之事時,出其不意地降臨在他們身上。

在看過這麼多古今的例子後,我們再來看看科學的實證。史考特.貝瑞.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是賓州大學想像力研究院科研主任,同時也是《非天賦》與《連線創造》這兩本書的作者,他解釋了為何無所事事而讓心智遨遊,為創新的思想與新穎的觀點建構出最理想的狀態。

考夫曼指出,線性和創意這兩種思考方式,分別對應著大腦不同的神經網絡。第一種是在我們有意識地專注於個別、單一的事件時,所產生的直線思考模式,第二種(或稱為「預設網絡」,因為它只有在我們處於放鬆狀態時才會活化)則是在我們並未專注於特定活動時,才會出現的想法、幻想、白日夢和記憶。據考夫曼說,理想的狀態是,我們能擁有可依據狀況而彈性變換這兩種思考法的能力,而不要讓這兩種神經系統的其中一種過度活化,進而犧牲了另一種。

其他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觀念。加州大學的強納森.史古勒(Jonathan Schooler)與同事就發現,當人們進行一項富挑戰性的任務時,如果能先腦力激盪,做一項能激發想像力的簡單任務,然後再正式進行挑戰,這樣就會做得比較好。這再次證明,如果能讓「放空」與「專注」這兩者達成平衡,巧妙變換,就能獲得最佳的生產力。反之,如果我們的心智一直忙著不斷處理著資訊,一刻不得閒,那麼我們將永遠不會有機會讓思想插上雙翅遨翔,讓想像力漫無邊際地馳騁。

所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注工作後,你可以撥出十五分鐘做些可以轉換心情的活動,像是沖個澡、走一小段路(注意,這時也別再看手機了),做點伸展運動,或乾脆就讓自己放空,無聊一下。在這段不受打擾的時間裡,你可以讓忙碌的心智安定下來,重拾注意力。在放空後,你也會清出一些空間,容納更多、不需費力就能輕易做到,或許反而會催生偉大的靈感。

也可以說,當你覺得無聊時,就是處在最好的「創意狀態」。但當你疲憊不堪、腸枯思竭,卻仍要硬撐下去時,會讓你陷於忙亂的困境中,也難產生新的想法。

缺乏創意?去散步吧!

散步是非常能激發創造力的活動。在一份名為〈走路能激發創意〉的研究中,誠如標題所揭示的,發現在散步時與剛散步完之後,人們在測試創造力的數種測驗中,都有較高的得分。

另一項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則指出,散步能讓大腦專注在「走路」這件讓人得心應手、不需費力就能輕易做到的事情上,人因此感受到放鬆與自由,靈感與創意於焉產生。

創意就是這樣,有時候不請自來,有時候卻遍尋不得。但無論如何,給自己一段重新歸零與放鬆的時間,對你產生的助益,遠超乎你所能想像。別隨時都繃緊神經,讓大腦也能暫時喘息吧!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艾瑪‧賽佩拉 博士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你快樂,所以你成功:史丹佛大學最重要的快樂心理課,打破6大慣性成功迷思,化快樂為生產力

 
 

延伸閱讀

因肚子痛發現胃癌,讓追求名利的人生按下暫停鍵...唐玲:罹癌後才知道我以前多麼糟蹋自己的身體

2023-12-15

曾兩度罹癌甚至切除2/3肝臟...韓柏檉教授分享抗癌「一日身心排毒法」:這是10年前我不曾過的日子

2023-06-03

罹癌富商躉繳4800萬保費想避稅,沒想死後全被國稅局列遺產...長輩想靠保險做節稅規劃要留意的事

2024-02-15

不是每年都健檢怎麼還會罹癌...朱芯儀35歲確診乳癌體悟:怎麼樣都不能輕忽「照顧自己」這件事

2023-10-06

大腸癌開刀後辭職退休,那時他還不滿60歲...美容院經理感嘆:罹癌前,我的人生本來沒有「退休」2字

2023-10-25